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分析
高学江杨顺利
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
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

充满新课程的气息:
一、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
二、增加材料题目,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

一、试卷总体分析:
高一各班成绩为:一班69.13分、二班59.87分、三班
58.64分、四班66.67分、总的平均分为63.63分
通过学生的答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

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分析过程和知识面才能正确解答。

从主观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36题失分较多的为第2小题,学生不明确白昼如何从时间上把握,赤道上白昼的范围应为地球的一半。

多数同学经度的范围表述不准确。

对于第一小题经纬度表示方法不准确,度数判断不准,3、4小题失分相对较少。

第37题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一为实验目的不明确,二为实验步骤不条理,三为语言表达能力差,四为由于粗心出现个别错别字,以后再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题的引导重视。

第39题对自然带和气候类型掌握不准确,如让写“自然带”,很多同学写成“气候类型”名称,或没加“带”字。

对于E地非地带性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写不全面。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题中让写代表性月份,很多同学写成好几个月,还有个别同学南北半球季节搞不清楚。

其次,一些其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心浮气躁,答题没有耐性
2. 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学生其实平时学的不错,但是到考场上就紧张,过度紧张导致的结果就是发挥不正常,一门考的不好,受挫后自己不能及时的调节,陷在里面出不来,结果恶性循环
3.考试技巧仍然欠缺,非智力因素错误很多。

错别字,语言不规范,答非所问……
二、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

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
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

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

5、注重对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 本次考试暴露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许多题目都是平时经常训练的题目,但得分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导致的。

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导,使学生慢慢地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关爱学生,以情促学。

把握学生心理,保护学生积极性。

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