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董事及高管责任保险的发展及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董事及高管责任保险的发展及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董事及高管 责任保险的发展及前景
课题背景介绍 国内需求过低问题分析 近年来国内发展态势及其特点 如何把握机遇开创事业
1.课题背景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概述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就是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 行使职权时,因过错导致第三者遭受经济损失,依法应 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将它转嫁给保险公司, 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来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该险种涉及的过错行为包括:
2.国内需求过低原因分析
国内需求过低原因分析——法律体系
最主要原因是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我国的公司董事在经 营过程中实际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尤其是对第三者的责 任,至于民事赔偿责任的风险更是微不足道。 由于相关规定和条款的零散性、不系统性、缺乏可操作性 的缘故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以股东代表诉讼、投 资者集团诉讼为核心内容的投资者权益诉讼制度无法真正 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国内需求过低原因分析——管理机制
其次,管理者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先天不 足,企业没有象西方国家的企业那样经历一个由小到大, 新旧股东相互磨合的过程。 管理者普遍缺乏与投资者合作,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公司 治理水平低下。而且股权相对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 普遍存在,导致了绝大部分的董事及重要的经营管理人员 都是既定行政命令的产物,或者是大股东操纵的结果,完 全不是经理人市场优胜劣汰的自发调节和投资者作为经理 人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违反义务的行为
过失行为

与事实不符的陈述 误导股东的陈述 应作为而不作为或其他过错行为

主要保障对象为公司董事、独立董事、公司高级职员以 及外派到其他公司的董事和高级职员。
国内外现状
董事责任保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伦敦劳埃德保险协 会(Lloyd’s)为公司董事和高级职员设计了董事责任保险项 目。随着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第三者起诉等商业诉讼的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生,越来越多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 能力不对等, 董事责任保险市场逐渐成熟起来。 我国董事责任保险的产生源自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 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第39 条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 险。但董事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而导致的责任 除外。 2002年1月23日,由平安保险和美国丘博(chubb)公司联合推 出了中国第一个董事责任保单,并当场给深万科老总王石免 费提供了一份保险,价值500万元人民币。随后,我国许多上 市公司在公司年报中提出要为公司董事及高管人员购买该 保险,如北大高科、重庆路桥、福建双菱等。
海外上市问题凸显
企业的海外上市加快了董事责任险的引进步伐。近几年 来,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成为一股潮流,目前已达到上 百家的规模,而海外上市的地点很多选择在集体诉讼司 空见惯的美国。据统计,迄今为止,约18.4%的美国上市 公司被诉,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被诉比例也高达14%。海 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也不能幸免。 自从2001年6月29日,中华网被告上美国法庭以来,先后 有网易、中国人寿、UT斯达康、中航油、新浪、前程无 忧等7家公司遭遇了集体诉讼。除了网易以赔偿435万美 元的代价与投资者达成庭外和解之外,其余6家尚未结案。 而董事责任诉讼所涉及的诉讼费用与赔偿金额对企业和 管理者来讲,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初现端倪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加强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民事责任,完善公 司治理结构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修订后的《公司法》及《证券法》 规定,董事和高管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如果对公司或者第三人造 成损失,个人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同时还制定了股东代表诉讼 制度,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持股超过1%的股东可以提起股东代 表诉讼。
我国董事及高管责任保险的发展
总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公司 治理状况的不断改善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法律的震慑力和董 事责任诉讼的压力将日益凸显,上市公司对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责任险的潜在需求势必逐渐释放出来,成为强大的有效需求。
政策逐渐出台
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一股独大”带来的种 种危害,并于2005年重新启动搁置多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解决了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制度性缺陷,使上市 公司大小股东利益趋同,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为中国股 市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高管险也一直在得到监管层的支持,早在06年6月,国 务院就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 出,要推动“董事责任保险”的发展,在07年的全国金融 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将“责任保险”作为大力推进 保险产品创新的重点之一。
我国上市公司投保状况
但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共有1400多家,对更多的上市公司 来说,它们多持一种积极关注、谨慎购买的态度。 美国Tillinghast-Towers Perrin公司200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 显示,有97%的美国上市公司购买了董事责任险,某些行 业的投保率甚至达到100%,加拿大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的 比率为86%,董事责任险的参保率在我国香港也达到了 76%。而国内上市公司购买该保险的比率不足2%。
国内需求过低原因分析——条款模糊
保险公司对许多条款的理解都未作详细的说明, 导致保险条款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也增加了 公司的疑虑。如过失行为如何认定,是否遵循西 方国家普遍采取的“经营判断原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这一点是上市公司相关人员 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3.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态势
国内需求过低原因分析——保险范围
再次,现有保险合同保险范围过分狭窄,且国内目前未发 生一起赔付案例,使得公司缺乏投保兴趣。
现有的诉讼案例表明,大多数情况是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的 故意、蓄意的行为,保险公司对此类行为在产品免责条款 里做了明确的规定。又比如,对于罚款或惩罚性赔偿,保 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而从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的情况看, 目前的主要风险之一即是被罚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了该险种的吸引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