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死亡时间推断
12
在具体推测时,注意尸温接近环境温度时下降速率改变的 特殊情况,还应除外一些特殊情况如日射、热射病死亡、冻 死、死后冷藏、异常气温条件、死后移尸等情况的影响。 不足: 1.我国南北温差大,黄河流域夏季一般为2个月,广州夏 季长达6个月,哈尔滨夏季只有几星期,即使以春秋两季相 比,也不相同。春季在长江以南多雨、湿度大,秋季则干燥 。尸温下降从气温角度来讲,春秋相似,但湿度不同。
28
尸体分解症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29
法医昆虫学
30
根据尸体昆虫数据分析推断死亡时间
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常常有规律地出现在尸体上,呈现 一定的演替规律。根据尸体昆虫数据分析推断死亡时间 ,目前在国外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即法医昆虫 学(forensic entomology),国内学者也做了一系 列研究。运用法医昆虫学研究的成果和技术方法推断死 亡时间,大大提高了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甚至对早 期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7
死亡时的尸体温度
直肠温度在活体间有一定差异,不同人直肠温度可波动 在34.2~37.6℃之间,平均36.9℃。如上所述,直肠 温度受盆壁静脉血流的影响较大。此外还有昼夜体温差 、环境温度、体质健康状况、某些药物、年龄、性别、 情绪状态及死亡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在测量直肠温度推 断死亡时间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13
2.再者,该方法只是考虑了一般规律,未考虑死 因等因素对尸温的影响,也未考虑室内、室外、 衣着、被盖等对尸温的影响。比如在北方冬季的 室内多有暖气,或由于尸体裹有较厚的被褥,尸 温可经久不下降。由于各地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在 全国各处都适用。必须在各地摸索适合本地使用 的办法并探讨其规律。
8
尸体冷却规律
人体死亡后,组织细胞并 未立即死亡,细胞代谢仍可持 续一段时间,表现为死后直肠 温度并未立即下降,而呈一个 短暂的平台期(plateau)。 当环境温度低于尸温时,尸体 温度逐渐下降直至达到环境温 度。研究表明尸体直肠温度下 降规律遵循一定的曲线,表现 为在短暂的平台期后,散热过 程最初较缓慢,逐渐加快并达 到最大速率,最后再次变慢, 直至达到环境温度。
31
死因的认定
毒物致死剂量――尸体内脏、肌肉内毒物的含量―― 尸体上蝇类幼虫或蛹内毒物含量三者之间,存在一 定的规律,往往呈现一定的数量关系。
5
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
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表热量以辐射和传导的 方式散失;体内的热能则先向体表传导,然后从 体表散失,最后尸温降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尸温 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尸温的测量方法简 便易行,因此被广泛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6
尸体温度的测量
尸体表面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尸体内部温度因受到皮 肤、皮下脂肪及肌肉的保护,随外界环境温度不同而发生变 化的速度相对较慢,其变化规律与死后经过时间相关性较好 ,因此,尸体内部温度常被用于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许多法医学者都以检测脑室、肝及直肠温度的方法来推测死 亡时间。研究证实,直肠温度能较好的反映尸体内部温度, 相当于脑、心、肺及腹部内脏器官的温度,测量直肠温度操 作又相对简便,因此,直肠温度常作为尸体内部的核心温度 (core temperature)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直肠温度测量方法:将温度计插入尸体肛门15cm,插入时 温度计应尽量远离骨盆后壁,以避免骨盆壁温度较低而造成 误差。 肝脏温度的测量方法:肝脏是人体的最大的实质器官,又位 于尸体的中心部位,因此测量肝脏温度也能较好地反应尸体 内部温度。具体测量时,可从尸体右肋下缘切一小口,插入 温度计达肝表面。现多采用电子测温仪,所测得数据精确度 较高。
9
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的原则及方法
根据尸温下降速度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较多,国内外学者 曾根据各自的研究推导出不同的计算公式,由于所处的环 境状况及考虑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计算方法也存在 差异。事实上,如前所述由于影响尸温的因素很多,采用 单一的计算公式推断死亡时间所得的结果误差必定很大。 下面着重介绍国内常用的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的原则及 方法,供参考。 尸温下降,以春秋季节为准: 颜面、手足等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 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感,在死后4~5小时; 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平均下降1℃; 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1℃; 肥胖尸体在死亡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 0.75℃,消瘦尸体每小时平均下降1℃。 夏季尸体温度下降率较春秋时节慢1.4倍,冬季快0.7倍 。Βιβλιοθήκη 252627
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一、各种晚期死后变化 在法医学实践中常常遇到死后经历时间较长的案例,尸 体已出现腐败,腐败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于推断 死亡时间。 一般情况下,死后24~48小时左右,尸体右下腹皮肤出 现污绿色斑迹(尸绿)。死后3~4天左右,腐败血液沿 着静脉丛形成树枝状污绿色的腐败静脉网。死后5~7天 左右,形成所谓的腐败巨人观。 但由于腐败的速度和特点取决于一系列内、外因素和条 件,腐败发展的时间有很大差异。如尸绿的出现,有报 道20小时后,也有迟至5昼夜的,多数约2~4昼夜。其 它腐败征象如腐败性气肿、软化等出现时间,也存在差 别。我国南北东西各地以及高原低洼地温湿度差异极大 ,因此根据腐败动态变化推断死亡时间应当特别慎重。
23
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 膀胱内尿量多少与饮水量、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疾病 等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在就寝前要排尿。若膀 胱内尿量少,则提示就寝后2~3小时内死亡;若尿量较 多,可以推测为凌晨死亡。但要注意有时在濒死期会发 生尿失禁,排空膀胱。
24
综合参数法
死亡时间推断综合参数法是由德国埃森大学法医学研究 所Henssge C教授创造。 该方法包括直肠温度列线图、矫正体重参数表和死后变 化检测3个部分。它以尸体直肠温度测量为基础,以尸体 体重、所处环境、衣着及被盖等影响因素作为矫正值, 结合尸斑、尸僵、肌肉超生反应等参数来推断早期死亡 时间。
22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和排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食 物种类和性状、进食的量、胃肠功能状态和健康状况、个 人的精神状态、药物和饮酒的影响等。一般来说,流体食 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碳 水化合物比蛋白质排空快,蛋白质又比脂肪排空快。在根 据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时,应充分考虑这些 影响因素。
2
研究意义
1. 推断死亡时间对确定作案时间,认定和排除嫌疑人有无作 案时间,划定侦查范围乃至案件的最终侦破均具有重要作 用。特别是涉及到多个嫌疑人时,死亡时间的准确推断尤 显重要。 2. 死亡时间推断在某些财产继承、保险理赔案件中也有一定 的作用。 法医学往往根据死后尸体变化发生的规律推断死亡时间。 依据尸体变化发生的先后及法医学实践的需求,将死亡时 间推断按死后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晚期(腐败)尸体死亡 时间推断及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三个阶段分别加以叙 述。
10
从直肠温度下降推测死后经历时间
11
由于该方法大致考虑了四季气温变化的差异及尸体温度在不 同阶段下降率的快慢,同时也兼顾了尸体肥胖和消瘦对尸温 下降速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用于大致推断死亡 时间。 例如,春秋时节的一具消瘦尸体,直肠测量法测得尸温为 24℃,说明尸温下降了13℃,按上述方法推断,最初10小 时尸温每小时下降1℃,10小时后下降0.5℃,故此具尸体 死亡后已经历16小时(13=1×10+0.5×X ∴X=6)。若 此具尸体是在冬天被发现,死后经过时间应为11.2小时( 16×0.7=11.2小时)。若是在夏天,则死后经过时间应为 22小时(16×1.4=22.4小时)。 实际工作中,对需要推断死亡时间的尸体,可采用一种较为 简易的方法,即死后早期现场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尸体直肠 温度,连续数次测量的结果,能客观反映尸温下降的个体规 律。
19
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
在生物体内存在多种酶,在活体组织,细胞对各类酶的作用 均有其完善的屏障保护。死后,细胞屏障保护消失,胞浆内 的各种酶释放。死后某些组织中酶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存在 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可望用于推断死 亡时间。 1.肝酶活性的改变 2.心肌与骨骼肌酶活性改变 3.脾酶活性的改变 方法:生化检测、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后两者检测方 法必须用组织冰冻切片。
14
根据其他各种死后变化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人体死亡后所出现的各种死后变化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可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我国法医学工作者根 据尸斑、尸僵、角膜混浊程度等各种早期死后变化,综 合推断死亡时间,积累了许多经验。
15
根据各种早期死后变化推测死亡时间
16
根据各种早期死后变化推测死亡时间
21
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
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和食糜及食物残渣通过小肠的时间有 一定的生理规律,根据这种规律性变化,可以推断死亡距最 后一次进餐的时间,从而大致可判定死亡时间。
一般认为:胃内充满食物呈原始状态而没有消化时,为进食 后不久死亡;胃内容大部分移向十二指肠,并有相当程度的 消化时,大约为进食后2~3小时死亡;胃内空虚或仅有少量 消化物,十二指肠内含有消化物或食物残渣时,约为进食后4 ~5小时;胃和十二指肠内均已空虚,为进食后6小时以上死 亡。
3
死后早期经历的时间的推断
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4
死后早期经历时间的推断
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实际工作中多以尸体温度的下降规律 为基础,结合尸斑、尸僵和其他死后变化综合推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些新的推测方法相继提出,如根据 超生反应、离子检测、酶检测、DNA降解程度检测等,到 目前为止,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尚有距离。 近年来,一种以尸温测量为基础,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多参 数综合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在一些国家已得到实际应用。
17
根据超生反应推断死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