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临床诊治医学PPT
• 1、去除原因;
编辑版ppt
• 2、对症治疗
• ⑴、注意体位变化的节奏,弹力袜、紧身裤
等
• ⑵、适当高盐
• 3、药物治疗
• ①、9-a氟氢可的松0.1-0.3g/d地赛美松
0.75mg/d,1-3/d
• ②、苯丙胺5-10mg 1-3/d
• ③、左旋多巴0.1-0.25 2-4/d
11
编辑版ppt
• (三)、诊断 • 1、卧位和站立血压测定:先测卧位血压,站
立后每分钟测血压一次,连续测压5-10分钟, 若SBP降低30mmHg,DBP降低20mmHg而无心率变 化,即可确诊 • 2、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对疑有植物神经功能 障碍者可作床旁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 ⑴、冷加压试验:将手浸入冰水中,正常反 应为SP和DP均上升,15mmHg如血压无变化提 示交感神经血管收缩反应不良。
4
编辑版ppt
• (二)、体位低血压(一般指直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 体位由卧位而直立时,由于血压明显下降,引起头 晕、软弱无力、甚至晕厥。发病率为20%,中老年多 见,男多于女。根据病因情况,又分为:
• 1、原发性(特发性)低血压:病因不清。 • 2、继发性低血压: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药物等情
况 • ⑴、系统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脊髓疾病等。 • ⑵、长期卧床 • ⑶、药物
夜交藤30-50克、舌红少津咽干加麦冬15克、 五味子10克
9
编辑版ppt
• 三、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又称体位性低血压, 是指患者体位由卧位直立时由于血压明显下 降,引起头昏,软弱无力,重者可发生昏厥。 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约为20%
• (一)、发病机理 • 1、植物神经变性(尤其是交感神经病变)阻
疾病情况,将低血压分为:
• (一)、非体位性低血压 一般是指按常规
测量方法测得的肱动脉压低于
90/60mmHg(1mmHg=0.133Kpa)依据产生的原
因不同,又分为:
3
1、生理性低血压:见于部分者和体型消瘦的年轻 的女性。血压健康人,常见于体育运动员,重体 力劳动低于正常标准,但无症状,亦无系统器官 缺血缺氧,不影响寿命,仅在体检时发现,占健 康人数的2.5-3.5%,一般不需治疗,但应随诊,因 一些生理性的低血压可转为病理性。 2、病理性低血压:常有不同轻度的症状和某些疾 病。又分为: ⑴、继发性:是指机体的某些疾病引编辑版起ppt 的低血压, 如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液质 等。 ⑵、原发性:发病机理至今不明,一般称为低血 压病。
7
编辑版ppt
• 4、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下 降,失眠等,也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 多汗,苍白或轻度发作,忽冷忽热,手脚麻木。
• 5、内分泌功能减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 素不足,或有低血糖、性功能减低。
• 6、其他: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红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易感染等。
• (三)、诊断: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 除外继发性低血压病症和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结合上述表现可作出诊断
1
低血பைடு நூலகம்临床诊治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
低血压是体循环血压低于正常的总称,
目前世界范围.患低血压人数有上升趋势。
根据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进行
低血压横断面分析,我国低血压发病率男性
为2.7%,女性为7.3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地域分布南方高于北方。
• 一、分类:根据血压测量、症状有无和伴发
断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弧 • 2、儿茶酚胺代谢或分泌障碍,缓激肽增多等
10
编辑版ppt
• (二)、临床表现 • 1、卧位血压正常,起立时血压迅速而显著降低。 • 2、脑缺血缺氧症状:轻度 脑晕 重度 晕厥 • 3、植物神经症状:皮肤干燥、出汗少、排尿、排便
障碍,性欲下降、阳痿。好发于中年男性,称为周围 型。即Brudbure-Eggleston Syndrom • 4、中枢神经症状:锥外系损害;肢体僵硬、粗大震 颤、表情呆板、动作迟钝慌张步态和眼球阵颤;小脑 受损;走路蟎跚、共济失调、语言不清和眼球阵颤; 锥体束受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性反射 和发音困难等。好发于老年人,称为中枢型,即ShYDragerSyndrom
8
编辑版ppt
• (四)、治疗 • 1、饮食:高营养、易消化、高纤维素、维生
素。 • 2、适量运动和医疗体育 • 3、小剂量激素:9-a氟氢可的松0.1mg/d • 4、麻黄素15mg-30mg1-3/日口服; • 5、士的宁1mg1-3/日口服; • 6、中药:肉桂 桂枝 甘草各10克如有失眠加
13
编辑版ppt
• (四)、鉴别诊断 • 1、血容量不足; • 2、内分泌性;阿迪森氏病,嗜鉻细胞瘤等; • 3、药物:哌唑嗪、巯甲丙脯酸、胍乙啶等; • 4、餐后低血压 • 5、不典型直立性低血压 • ⑴、有症状(头晕、昏厥)而不伴直立低血压 • ⑵、有直立低血压而无症状。
• (五)、治疗
14
6
编辑版ppt
• (二)、临床表现 • 1、疲乏无力:晨起为重,常感精神萎靡不振,
午休后好转,午后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 实际活动消耗不相称 • 2、头痛头晕:头痛可能为低血压的唯一主诉, 体力或脑力活动后明显,头晕轻者两眼发黑, 重者可失神,晕厥、头痛头晕均与低血压脑 灌注不足有关。 •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可在活动时发作,亦 可在安静时发作,甚至心绞痛样发作。
12
编辑版ppt
• ⑵、深呼吸时心率变化,正常心率变化>10 次/分钟,如固定不变,提示副交感神经反应 不良。
• ⑶、药物反应:①、阿托品0.02mg/Kgiv,正 常人比休息心率加快>20%,如反应迟缓示终 末器官无反应性。
• ②、1:1000肾上腺素1-2滴,滴入结膜囊内, 如扩瞳提示节后交感神经病变。
5
编辑版ppt
• ⑷、平卧后低血压综合症 • ⑸、家族性 • 二、原发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 (一)、发病机理可能原因为: • 1、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张力障碍,兴奋和抑制
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抑制>收缩,血管 舒张占优势; • 2、内分泌功能失调R-A-A系统:儿茶酚胺减低、 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增高。 • 3、遗传因素、年轻时患某些传染病、营养不 良,维生素缺乏、环境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