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

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 根据起病情况:将脑血管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种类型。
•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持续时间分为: TIA (小于24小时)和脑卒中(超过24小时)
• 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又叫脑梗死, 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和出血性卒中(包括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意识障碍: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 潜在并发症:脑疝、消化道出血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意识障碍、
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有关 • 生活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偏瘫或医源
– 非心源性:包括有AS斑块的脱落、肺静脉血栓 或血凝块、脂肪栓、气栓、癌细胞栓等。
– 来源不明:约30%的脑栓塞不能确定原因
临床表现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轻壮年多见 • 常无前驱症状,是发病最急的脑卒中,在数秒钟
或很短的时间内症状达到高峰。
• 主要症状体征:常见的脑局部症状有:局限性抽 搐、偏盲、偏瘫、失语等。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楚 或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严重脑水 肿、颅内压增高、昏迷、抽搐,病情危重,可因 脑疝而死亡
增高的表现,严重者引起脑疝,压迫丘脑和脑干 而死亡
丘脑出血
• 意识障碍严重 • 可出现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
失语等 • 压迫中脑顶盖:出现双眼固定向下注视,
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 • 出血可进入第三脑室,堵塞中脑导水管而
出现脑积水
脑桥出血
• 小量出血呈交叉性瘫痪 • 大量出血累及双侧被盖部和基底部,常破
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
概念
• 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 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 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病因
• 根据栓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 心源性:最常见,占脑栓塞的60%~75%,见 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心内膜炎赘生物及 附壁血栓脱落是栓子的主要来源
治疗
• 病因治疗:确诊TIA后,应尽可能找出病因并进 行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系 统疾病、心律失常等
• 药物治疗 :
– 抗血小板聚集药:可减少微栓子的发生,减少TIA复 发。可选用阿司匹林、潘生丁、噻氯吡啶。
– 抗凝治疗:适用于:频繁发作的TIA或逐渐加重的TIA 而无禁忌症者(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障 碍、溃疡病等) ;常用肝素。
– 其他学说:血流动力学障碍学说;脑血管痉挛 学说
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其特点为
– 好发于中老年(46~65岁),男多于女 – 起病突然:表现为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
视网膜功能障碍 – 历时短暂: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并于24小时
内完全恢复而不留后遗症 – 反复发作:多者达一日数次,少者数周、数月
损有关 • 焦虑:与偏瘫、失语或担心医疗费用有关 • 有废用性萎缩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
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躯体移动障碍
• 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尊重病人;改善情绪; 增强自理。
• 生活护理:日常生活、个人卫生。 • 康复护理 • 安全护理 • 用药护理:
护理措施-吞咽困难
• 评估吞咽困难的程度 • 饮食指导 • 防止窒息 • 鼻饲护理
概念
• 是因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 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大脑一过性局限性神 经功能缺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病因及病机
• 病因:TI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是AS。 • 发病机制:比较公认的是微栓子学说
– 该学说认为,颈动脉的颅外端及颈内动脉起始 部因AS而易产生附壁血栓,脱落后散落在血流 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进入视网膜和脑的小动 脉引起微栓塞,从而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当微栓子被分解或移向更远端,则血供恢复, 症状消失
• 血管扩张剂:适用于进展型 ,在发病24小时内 (脑水肿尚未产生)或2周后(脑水肿已经消退) 可考虑使用
• 高压氧舱治疗:其作用是:提高氧供,增加病变 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增加有氧代谢。从而促进神 经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 其他治疗:给予脑代谢活化剂,中医中药治疗
常用护理诊断
• 躯体移动障碍:与瘫痪或平衡障碍有关 •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 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语言中枢受
• 病机:
– 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破裂出血 – 高血压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使其远端脑组织
缺血坏死而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 – 与脑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关:脑动脉管壁薄;大
脑中动脉的分支与其垂直
临床表现 (1)
• 一般临床特点 :
– 常见于50~70岁,男性略多,常于冬春季节发病 – 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 – 常无先兆,少数病人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
治疗要点及护理
• 原发病的治疗:如风心病、心内膜炎、心 肌梗塞、心律失常等
• 脑部病变的治疗:同脑血栓形成 • 护理:见脑栓塞
返回
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概念
•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病因及病机
• 病因:大约半数脑出血病例是因高血压所致,以 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 完全型:因大动脉或广泛梗塞所致,为完 全性偏瘫,病情严重,有意识障碍。
• 进展型: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加重。 • 缓慢进展型: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
状在2周后仍逐渐进展。
治疗-溶栓治疗
• 超早期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必须在发病6小 时内给予,愈早愈好
• 可选用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剂(t-PA),它们均是以不同的方式激活 纤溶酶原,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
• 家庭支持:向家属说明本病是发生脑卒中的 一种先兆,是脑梗塞、脑溢血的重要危险因 素,要遵医嘱坚持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换 药。尽量避免患者单独行动,以免发生意外
返回
脑梗塞
cerebral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arction ,CI
教学目标
• 了解其病因病机、诊治要点 • 熟悉其概念、临床表现 • 掌握其护理
危险因素
•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因素与脑卒中的 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些危险因素有 两类
• 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因素有:年龄、遗传 • 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因素有:高血压、心
脏病、糖尿病、TIA,这些是脑血管疾病最 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有:吸烟酗酒、高 脂血症、肥胖、饮食因素等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 原则是:早期检查;防治危险因素;药物预 防(如选用阿司匹林)
等前驱症状。 – 主要临床症状: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各异,
常表现有头痛、呕吐、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 重者可数分钟内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壳核出血
• 最常见, • 常累及内囊,典型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三偏征) • 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失语 • 出血量小:小于30ml,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 • 出血量大:大于30ml,可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
其他治疗(1)
• 控制血压:血压过高者可使用降压药,但 应使血压稍高于病前水平,以免加重脑梗 塞
•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 也可使用地塞米松
• 改善微循环:低右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和 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其他治疗(2)
• 抗凝治疗: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以免增加引起出血的风险。
脑血管疾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
概述
概念和发病情况
•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 部血管疾病的总称
• 发病情况: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 我国1982年六城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年发病 率为182/10万人,年死亡率为89/10万人; 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CVD发病率 109.7~217/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
• 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病因病机
• 最常见的是AS,其次为各种病因导致的动 脉炎。
• 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如存在血流 缓慢、血液粘滞度升高等因素,容易引起 血栓的形成,造成管腔的狭窄,最终引起 管腔的完全闭塞
临床表现
• 一般特点
– 以中老年多见 (50~60岁) – 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 部分病人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肢体无力及麻木、
眩晕等 – 发病后1~3天达高峰,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症
状 – 大部分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
脑干梗塞和大面积梗塞除外。
•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根据血管闭塞的部 位和范围而定,
– 常见的症状有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
– 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三偏征
临床类型
•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此型患者症 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 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
• 饮食护理:给予低脂低盐饮食,生活要有规律、 有节制,忌烟酒和辛辣食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 心理护理:既要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又要强调 此病的危害性,引起患者的重视,要求及时治疗、 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 药物护理:主要注意抗凝治疗引起的副作用, 如发现全身出血点、瘀斑及消化道出血等,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积极治疗
– 其他:钙通道阻滞剂;中医中药
常用护理诊断
• 知识缺乏:缺乏本病的防治知识 • 潜在并发症:脑卒中 • 有受伤的危险:与突发眩晕、平衡失调有

主要护理措施
• 病情观察: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对有 失液者(如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应及时 进行治疗并补充适量液体,以防低血压、血液浓 缩而易导致脑血栓的形成
概述
• 概念: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局部 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 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 脑梗塞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是最常见的 一类脑血管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