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案例(课堂PPT)
❖ 此后,他要求卖家履行合同,却遭到拒绝。卖家表示,当时 输入价格有误才造成颜先生“误拍”。更何况以1800元出 售一辆价值数万元的旅游客车,不符合常理。而且颜先生出 价太低,交易即使成功,也“显失公平”。无奈之下,颜先 生只得向浦东新区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按约履行合同。最后, 该案以调解方式结案。
13
28
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磁性介质之中,以电子数据形式 存在的诉讼证据。电子证据必须通过一定手段转换 成能为人们直接感知的形式,就这一点而言与视听 资料有着相似之处,其中一些数据经计算机输出后 更像是一种书证。但电子证据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如文本、图形、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 息),并且因为电子数据储存在计算机中,可能会 遭到病毒、黑客的侵袭以及人为修改,难以完全归 入任何一个传统类型的证据当中。因此,笔者认为 将电子证据简单地归入视听资料一类会限制其证据 效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案件事实的认定;而应当 将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并规定符合其自身 特点的认证规则。
【案例简介】
❖ 2.韩先生通过网上竞拍以116元拍得二手帕萨特轿车案 ❖ 上海永达二手机动车经营有限公司是沪上最大的永达汽车经销公司的子公司。
掌握的知识很难得出正确判断,因此必须借助
计算机专家对电子证据是否被修改、收集手段
否正确以及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提出权威意见,
从而为法官全面审查证据提供有力帮助和科学
依据。
4 10
电子商务域名纠纷案例
❖ 1 网络买车频遭悔约,购物流程未完合同不成 立
❖ 2 电子邮件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1
一 网络买车频遭悔约,购物流程未完合同 不成立
12
【案例简介】
❖ 1.颜先生以人民币1800元网上竞买苏州金龙33座旅游客车 案
❖ 2004年6月,颜先生看到有网友在易趣网客车栏内,以一口 价人民币1800元出售苏州金龙33座旅游客车一辆,随即用 自己的网名登录了易趣网,将这辆车买下。随后,他就收到 了易趣网发出的商品成交确认函,证实交易成功。
❖ 颜先生与韩先生经历事件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 购物,在网上下订单,在网上收的订单确认,在网上完成了 整个交易流程。因为整个交易过程在网上进行,所以没有纸 面的凭据可供参考,也有的单据都以电子方式存在,包括在 两个交易过程中的“电子合同”。他们三个人均对卖家对已 经既成事实的交易进行反悔表示不满。
电子证据案例
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
1
案情简介
2003年7月19日,甲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电子商务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电子商务服务合同1份,约定:乙公司为 甲公司安装其拥有自主版权的IteMS20001.0版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系统软 件1套,在安装后1年之内最少为甲公司提供5个有效国际商务渠道。乙公 司对甲公司利用其软件与商情获得的成交业务,按不同情形收取费用,最 高不超过50万元。如果在1年之内,乙公司未能完成提供有效国际商务渠 道的义务,则无条件退还甲公司首期付款5万元并支付违约金。合同签订 后,乙公司在甲公司处安装了软件平台,并代甲公司操作该系统。2004 年10月,甲公司以乙公司违约,未能提供有效国际商务渠道为由起诉至法 院,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款项并支付违约金。乙公司在举证期限内提 供了海外客户对甲公司产品询盘的4份电子邮件(打印文件),以此证明 乙公司为甲公司建立的交易平台已取得业务进展,至于最终没有能够成交, 是由于甲公司提供给外商的样品不符合要求。
❖ 【案例背景】
❖ 2004年6月颜先生在网上也仅花了1800元,就“一口价”竞 拍得到一辆苏州金龙33座旅游客车,但此后,他们二人的遭 遇几乎如出一辙:卖家反悔了。两人不约而同地分别向当地 法院起诉,结果是颜先生的诉讼则以调解结案。早在2002年 5月上海韩斌先生通过网上竞拍二手帕萨特轿车,在报出116 元的低价后,竟然收到了易趣网站的确认函。可拍卖的委托 人、上海永达二手机动车经营有限公司却不承认这笔交易。 为了让该公司履行这一合同,韩斌也曾将该公司告上法庭。
39
基于电子证据易遭破坏和人为篡改的特点.在分
析电子证据认证规则中,首先必须对证据取证
程序即证据的可采信方面进行审查. 其次,在
对电子证据合法性认定方面,除了其他法律明
确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外,还应当注意对
于通过非法软件以及非核证软件所获取的电子
证据应不予采纳。最后,应当强调的是对电子
证据的审查认证在技术上具有复杂性,法官所
。 子邮件如何进行认定
1共4页 7
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法学理论界以及司 法实践均没有争议,而对于电子证据的归类、法律 地位以及相对应的证据认证规则尚处于理论讨论阶 段,再加上对电子证据的判断需要计算机领域的相 关专业知识,这难免会给法官在证据的审查认定上 带来较大的难度。从一、二审判决可以看出,一审 法院基本上将电子邮件作为书证对待,适用了书证 这类证据的认证规则;而二审法院虽然没有在判决 中对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法律属性明确阐述,但从 法官要求乙公司方当场演示储存邮件的计算机以及 对证据提取过程的特别程序要求可以看出,法院对 电子邮件作为证据使用时采取了与书证和视听资料 等不同的认证规则。
4
出现转机
甲公司不服判决 并上诉。
5
二审法院判决书
乙公司提供的电子邮件只是打印件, 对乙公司将该电子邮件从计算机上提 取的过程是否客观和真实无法确认, 而乙公司又拒绝当庭用储存该电子邮 件的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现场演示,故 否认了4份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乙 公司对甲公司进行赔偿
6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乙公司在合同 约定的1年内是否为甲公司提供了 有效国际商务渠道,而确定该问题 的关键在于对乙公司提供的4份电
2
原告 被告 原因
证据
简单介绍
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甲公司) 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乙公司)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 为其提供国家商务渠道
乙公司在举证期限内提供了海外 客户对甲公司பைடு நூலகம்品询问的4份电 子邮件(打印文件)
3
判决书
一审法院认为,电子邮件的资料为 只读文件,除网络服务提供商外, 一般外人很难更改,遂认定了电子 邮件证据的效力。驳回甲公司的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