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
法治思想的评价
优势 劣势
明法论
君主至上
因时立法
以刑去刑
商秧通过总结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收集各诸侯国变法的
经验,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作了全面论述,为先秦法家思想体
系的形成和发展莫定了基础商鞍法治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1.“定分”、“立禁”体现的权利保护思想。 2.“缘法而治”的法律工具论。 3.“刑无等级”、“不赦不宥”的法律适用平等思想。
商鞅的法治思想评价
(二)战国时期,秦国的法治思想实行法家的法治路线取得成功,
但后来却把法家思想推向极端,法治变成了罚治,终致失败。 (三)“汉承秦制”,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因袭了法家的重 法传统,重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四)“法治”作为一项治国方略,不断地被历代法律化,最集中 的表现就是“援法断罪”思想的条文化。
商鞅是战国时期一位极力主张实行变法的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他在总结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
韩非
韩非总结了前辈法家人物的思想,他将商鞅的“法” ,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者结合在一起,明确阐释了法、
术、势三者一体的法家思想体系。
韩非认为实现法治须遵守的原则: 一· 公布成文法,人人遵守,法要统一,避免作弊利私 二· “法不阿贵”赏罚要得当公正,体现法治的公平性 三· 严刑峻法
韩非的法治思想评价
战国时期,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具有进
步意义的,它起到了巩固新兴封建制度
的作用,残酷镇压,这是法家不及儒家的地方。
法治思想的发展
(一)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
法家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提出了富国 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 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法家法治思想的特征
主张干涉而反对放任 排斥“人治”主义而独任“法治”主义 排斥“礼治”,不承认自然法的存在 主张国家至上
商鞅的法治思想
法家关于立法的思想
从总体上来说,国家的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里, 但这并不意味着君主可以完全随心所欲的创制 法律,法家认为创制法律之前要综合考虑主客 观条件,要遵循和反应自然和社会自身发展的 规律,才能保证法的实效。
法治的起源
法家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 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人类社会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靠自 然生成的习俗保持社会的秩序。
法家的法治思想
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主 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
慎到、申不害和韩非。春秋末期的管仲、子产、邓析是法家的先
驱者,战国后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法治的含义,是“以法治国”,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法家法治 的理论根据,主要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法治的推行方 法,是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