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制冷原理PPT

半导体制冷原理PPT


冷 它是利用“塞贝克”效应的逆反应——珀尔帖

效应的原理达到制冷目的。
理 ➢ 塞贝克效应就是在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闭
与 技
合线路中,如果保持两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就
会在两接触点间产生一个电势差——接触电动 势。同时闭合线路中就有电流流过,称为温差
术 电流。反之,在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闭合线路
中,若通以直流电,就会使一个接点变冷,一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NEXT 4
➢ 图2-162示出无回热空气制冷机系统图

➢ 图2-163所示是冷箱中制冷温度是环境

介质的温度

1-2是等熵压缩过程


2-3是等压冷却过程

3-4是等熵膨胀过程

4-1是在冷箱中的等压吸热过程
5
现在进行理论循环的性能计算,单位制 冷量及冷却器的 单位热负荷 分别是:


( P N)Tc (2-158)
18
当电流通过电偶对时,热电元件内还要 放出焦耳热。焦耳热 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即:

Qj I 2R
(2-159)


式中R 为热电元件的电阻。若电偶臂的
理 与 技
长s1度, s为2 L,R,则电阻L率(为11 及22),截(2面-1积60为)

s1 s2
w w c w e c p (T 2 T 1 ) c p (T 3 T 4 ) (2-148) 制
冷 原
q0
cp(T1T4)
(2-149)
w cp(T2T1)cp(T3T4)

与 若不计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并注意到
技 术
T2
T3
(
pc
k1
)k
T1 T4
p0
7
则上式可简化为:
q0
cp(T1T4)
(2-149)
个变热,这称为珀尔贴效应,亦称温差电现象15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NEXT 16
➢ 半导体材料内部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产 生的温差电现象比其他金属要显著得多,所以

热电制冷都采用半导体材料,亦称半导体制冷
冷 ➢ 图2-165所示,当电偶通以直流电流时,P 原 型半导体内载流子(空穴)和N型半导体内载流

w cp(T2T1)cp(T3T4)


T2
T3
(
pc
k1
)k

T1 T4 p0

技 术
(pc)1kk1
T1 1 T2 T1
T4 T3 T4
(2-150)
p0
8
因为热源温度是恒值,此时比较标准循环 应当是可逆卡诺循环,其 制冷系数 为:
制 冷
c
T1 T3 T1
原 因此上述理论循环的 热力完善 度为:
yopipr最大。
12
为此对式(2-152),求导,并令 可得:
d dy
(
pr
)
0
制 冷 原
1 yopi
1(1 x
xx1sc)(xxsc1)
1xxx1sc
(2-154)


因为与压力比y的关系为:
技 术
y T4a T1
T3 T1
T4a T3
(
x
pc
k1
)k
(2-155)
p0
13
则按式(2-154)可求出最佳压力比:
计算证明,有一半的焦耳热传给热电
元件的冷端,引起制冷效应降低。 19
除了焦耳热以外,由于半导体的导热,从
电堆热端还要传给冷端一定的 热量 Q k:
制 冷
Qk k(ThTc) (2-161)
原 式中k ——长L 的热电元件 总导热系数

与 技
若两电偶臂的导热系数及截面积分别为1, 2
及 s1, s2 则:

➢ 压缩式空气制冷机的工作过程也是包括等 熵压缩,等压冷却,等熵膨胀及等压吸热

四个过程


➢ 这与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四个工作过程相

近,其区别在于工质在循环过程中不发生 集态改变
2
图2-162 无回热空气制冷机系统图
Ⅰ-压缩机 Ⅱ-冷却器 Ⅲ-膨胀机 Ⅳ-冷箱
图2-163 无回热空气制冷机 理论循环的p-V图与T-s图
理 子(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运动,并在金属

片与半导体接头处发生能量的传递及转换。
技 术
➢ 如果将电源极性互换,则电偶对的制冷端 与发热端也随之互换。
17
当电偶对通以直流电I 时,因珀尔贴效
应产生的 吸热量 与电流I 成正比
制 冷
Q I
(2-157)
原 理
式中 ——珀尔贴系数
与 它与导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可按下式计算

q 0h 1h 4cp(T 1T 4) (2-144)


q ch 2h 3cp(T 2 T 3) (2-145)


单位压缩功 和 膨胀功 分别是:

w ch 2h 1cp(T 2T 1)(2-146)

w eh 3h 4cp(T 3T 4)(2-147)
6
从而可计算出循环消耗的 单位功 及 制热系数:
理 与 技
( T 1 )T (3T 1)T cT 0 (2-151) c T 2T 1 T 1 T 2T 0

显然,永远 TcT2 c
9
图2-164 无回热空气制冷机实际循环
➢ 图2-164中 1-2s-3-4s-1 为实际循环,而
制 循环 1-2a-3-4a-1 可认为是只考虑换热端部 冷 温差,这样计算的 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 为: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制冷循环
2.3.1 空气制冷


2.3.2 热电制冷

2.3.2.1 热电制冷的原理

2.3.2.2 热电制冷的特性分析
与 技
2.3.2.3 多级热电堆

2.3.3 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
1
2.3.1是以空气

作为工质的,并且称为空气制冷机

制 冷 原
(
pc p0
)opi
(
x
k
)k1
yopi
(2-156)

与 ➢ 在分析理论循环时,认为提高循环经 技 济性应采用尽可能小的压比。但对于实
术 际循环存在最佳压力比,此时制冷系数
最高。
14
2.3.2 热电制冷
2.3.2.1 热电制冷的原理
➢ 热电制冷(亦名温差电制冷、半导体制冷或
制 电子制冷)是以温差电现象为基础的制冷方法,
原 理 与 技 术
pr
1x xy
se
1
ysc
se
ysc11xyxysessce
(2-152)
11
上式中:

ycp(T3 T4a) T4a(TT43a 1) T4a (2-153)
冷 原
cp(T2a T1) T1(TT21a 1)
T1
理 称为循环的 特性系数 。而 x T3 /T1

技 术
由给上定式的可 情以 况看 下出 ,, 必在 然有Tc一,T个0, 最Tc佳,值T0

kL1(1s1 2s2) (2-162)
20
因此,电偶对 的制冷量 应为珀尔贴热量 与传回冷端的焦耳热量和导热量之差,即:

Q 0(PN )Ic T 1 2I2R k(T h T c) (2-1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