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
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
并且议会的权力在不断发展,民主化、法律化、制
度化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人类政治文明大大
进步。

含义: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 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征税权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
非法而有害。
司法权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保证了议会哪些权
军事权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力?
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组成方式不同:英: 由选举产生; 中: 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影响不同:英: 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 强化了专制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形 式 任 命
不 对 国 王 负



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政府)

院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思考1:内阁如何产生?
①一个政党 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时就获得执 政地位, 党的领袖 会被 国王 任命为 首相 。 (首相对 议会负责)
② 首相 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 ③(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内阁 对议会 负责。
选举权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
地方为,受申到雪弹一劾切或诉询冤问,。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言集论会自。由权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集会权
3.结果: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女王

首相
思考2:当议会与首相意见分歧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内阁垮台 ; 首相 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内阁成员 与 首相共进退 。
思考3: 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是 议会 ,真正掌权的人是 首相 ,实际上掌握 国家的行政权和立法权。国家元首
是 国王 ,政府首脑是 首相 。
【 探究】 英国的内阁制 与 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性质不同:英: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封建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
阶级: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建立…
代 件 思想:启蒙运动构建了未来的理性王国


③两党政治;
类型:君主立宪制 (英、德;) 民主共和制 (美、法;)
作用 ①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保障了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的成果。
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V朝S 的资封目产建的阶势是级力什和么新?贵族迎回封建王
2、主要事件:
希望能稳定政局,保障资产阶
1640年 1649年
资产阶级级革革命命成爆发果。 处死国由王此查看理出一光世 荣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1653年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60年 1688年
封建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革命结束)
3、“光荣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有何明显区别?
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国王从此变成服从 议会的立宪君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也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诞生。
《权利法案》(1689年)
限制了国王哪
1.主要内容:
些权力?
立法权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单元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世界近代史---政治史部分总结
• 世界近代史 两种划分方法:
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 2、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
正式形成
所以,世界近代史中的政治史即是资产阶级统治确 立的历史,也就是代议制度形成的时期。
二、世界近代政治史即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 英、美、法、德、俄、日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为了与旧制 度决裂,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其政治构想都与启蒙思 想密切相关。 英德俄日:实现君主立宪式的民主化 美法:实现共和式的民主化
民主化的实现,一般包含两层目的:民主、民族
1、民主,即反专制统治。如英国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法国反 对波帝王朝专制统治,美国反对英国的殖民专制统治,德国扩大民主的范 围,俄国打破农奴制的封建专制,日本反对幕府专制。 一般来说,一方 面是要求扩大民主的范围,另一方面是通过法律保障艰苦得来的民主。大 家可以从六国的一些事例中得到印证。
德国君主立宪制
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确立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特点、评价)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光荣革命) 历史传统:议会对国王有一定的制约 理论基础:英国的启蒙思想
过程
确立:《权利法案》:议会取得立法权、财政权
发展: 责任内阁制形成:议会取得行政权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工业资产阶级的议席
近代 西方 资本 主义 政治 制度 的确 立与 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背景: 过程: 确立:《权利法案》
发展:责任内阁制 完善:1832议会改革
特点: 作用: 背景:
美国共和制 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内容、原则、评价) 发展完善:两党制
法国共和制
背景:民主共和的曲折历程 确立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民族,即要求国家的独立。“民主”的近代政治史的共同目标,但 “民族”并不一定是共同目标,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国家被外族入侵时才 具有“民族”的目标,如美、德、日,俄国也多少带有一些“民族”的意 味。
单元概述
新航路开辟后,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 国、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 的设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这些国家确立 的政治制度,称为“资本主义代议制”。
特点:1 君主“统而不治”(虚君); 2 议会权力至上(内阁对议会负责);
作用:
1688年光荣革命
背景:经济…政治…
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质: 资产阶级、新贵族 与 地主贵族之间的政治妥协。
影响: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议会权力大增,英国逐渐建 立起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1,相互斗争的两种势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