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平事迹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 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 真理性的标准。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 识形态》。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 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为了更广 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 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 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 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 产党宣言》。
学生时代 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一个律师家庭。1830年入特利尔中学。在中学毕业 时写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初次 阐述了道德和人生理想问题,认为选择职业的主要 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并提出 “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观点。1835年进波恩大学 攻读法学,第二年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 力在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 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1841年初写 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 自然哲学的差别》,文中称颂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 义哲学家的思想,阐明哲学和生活的辩证统一原则, 公开表明自己是同宗教誓不两立的无神论者。同年 4月15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1842年10月任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纸 《莱茵报》编辑。负责撰写有关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社论,对政 府的反动政策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因《莱茵报》的革命民主主 义倾向越来越鲜明,1843年4月1日被当局查封。1843年5月,与燕 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写 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著作批判黑格尔对国家和法的唯心 主义理论,认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即经济决定政治,在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中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1843年10月到巴黎,与卢格筹办《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2月在 《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两篇文章。前一篇批判“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 性,主张“人的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后一篇阐明无产阶级 的历史使命,认为无产阶级是惟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的解 放的阶级,革命理论要和革命实践相结合,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 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表明马克思已经从唯心主义 转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 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生是 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 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4—8月,马克思所写的《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提出劳动异化思想,用“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制 度,提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揭露雇佣劳动与资本的 对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在这一著 作中,马克思还考察了美的本质。认为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美,美的 本质取决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和人的本质。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 克服异化劳动,人才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充分自由自觉地全面 地创造美,使美得到高度的发展。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巴黎会见,从此开始他们的合作。第一个成果是合写《神圣家族》。 他们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 些重要原理。马克思进一步论证物质生产对历史的决定作用,指出 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把生产方式看作是认识历史时期的 主要标志。他还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并阐 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 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 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 《新莱茵报》。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 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 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 论体系。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 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 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 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 潮。
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 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 要文件。正像恩格斯说的, “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 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 资产阶级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 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 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