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

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

本规划是制定宁波-舟山港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和港口开发的重要依据,也是港口长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2-05-11宁波和舟山两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宁波-舟山港向外辐射与世界经济接轨,向内辐射浙江、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条的不断细分,强化港口枢纽作用,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强煤、油、矿、箱四大运输系统的建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所面临的更加艰巨的任务。

浙江省提出“港航强省”战略,这是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举措。

2006年1月1日起,报交通部批准,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启用宁波-舟山港的名称。

浙江省委、省政府将通过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资源整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使政府在对港口建设、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开展了《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规划是制定宁波-舟山港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和港口开发的重要依据,也是港口长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第一节地理位置宁波-舟山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靠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宁波-舟山海域的泥沙主要来自附近海域,河流输沙很少,长江口每年下泄泥沙,其中20~30%在沿岸流的作用下,由北向南扩散,直接影响杭州湾和该海域水体的含沙量。

含沙量分布为西部大于东部、南部大于北部、冬季大于夏季、大潮大于小潮、底层大于表层和岛屿周围大于开阔水域。

平均含沙量在0.05~2.0kg/m3,最大可达5 kg/m3。

三、海岸动力地貌和泥沙淤积趋势1.地貌综述宁波-舟山港位于杭州湾和三门湾之间,甬江口以北为钱塘江河口段和杭州湾南侧平原区,甬江口以南为浙东低山丘陵区,岸外有舟山群岛星罗棋布。

甬江口以北岸线以淤泥质河口平原海岸为主,为粉砂滩和粉砂淤泥滩。

甬江口以南(包括海岛)以基岩海岸为主,岸线曲折、港湾深入,沿岸陆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山间小湾为小型海积平原,平原海岸具有基岩海岸与淤泥质海岸相间的特征,基岩岸坡陡,以石滩和砂砾滩为主;淤泥质海岸淤泥滩和粉砂-淤泥滩发育,宽50~1000m不等。

舟山群岛是浙江天台山余脉向海延伸出露水面的部分,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自西南向东北分两行分布。

宁波、舟山海域丘谷相间,岛屿交错、港湾纵横、水道深切,潮汐水道天然水深大部分逾20m,是多通道深水良港。

2.岸滩冲淤趋势宁波-舟山海域泥沙主要来自长江等河流入海泥沙和内陆架沉积物再悬浮。

甬江口及其以北岸段受长江泥沙影响,含沙量高达0.5~5kg/m3,泥沙运动活跃,岸滩冬冲夏淤,总趋势以淤为主,属淤涨型海岸。

甬江口以南至穿山半岛、梅山岛岸段为潮流深槽型港湾,具有坡陡、水深流急、不淤的优势。

象山港岸段为峡道型海湾,地质构造属向斜谷,口外有梅山、六横等岛屿为屏障,周边山丘植被良好,无大河注入,年流域来沙较少,主要影响口门段。

象山港与三门湾间岸外海岸开敞、多小岛,基岩岬角与浅海湾相间,属缓慢淤涨型岸滩。

三门湾为潮流作用为主的强潮流海湾,潮差大,港汊发育,呈指状深嵌内陆,以海域来沙为主,港汊受水深较稳定,湾顶滩地和港汊间舌状滩地缓慢淤涨。

舟山群岛的海岸基本属于稳定型和侵蚀型海岸,大多数岛屿处于极缓慢的淤涨,基本上是稳定的。

四、地质宁波、舟山地区位于浙东南褶皱带北部,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东南褶皱带。

地处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带北段,区内出露的岩系为中生界上侏罗统及下白恶统的火山岩系。

地质构造呈一系列北东向紧密线型褶皱和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北北西向和南北向为辅的断裂构造格架。

其中镇海、北仑地区为灰色淤泥和淤泥质土;褐黄色、灰绿色亚粘土和稍密~中密状灰黄色砾、圆砾、含粘性土砾石及软塑状灰;灰绿色亚粘土、亚粘土、圆砾和含粘性土砾石;流纹斑岩和沉凝灰岩。

其中褐黄色亚粘土,灰黄色砂砾层和浅埋的基岩为区内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五、地震南部的北仑、大榭、穿山、册子、金塘、六横等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北部为7度。

第三节港口现状一、码头泊位截至2007年底,宁波-舟山港共有中级以上生产性泊位289个、综合通过能力3633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为523万TEU。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4个、综合通过能力29999万吨。

宁波-舟山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详见表1-4。

二、航道和锚地宁波-舟山海域航路复杂,锚地众多,按分布情况可划分为舟山本岛以北海域、北仑~穿山~舟山本岛附近~六横~象山港海域、石浦港海域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北部海域,中部海域,南部海域。

其中,北部海域开阔,航道,锚地基本可以满足现有港口发展需求;中部海域码头基础设施集中,一、港口的作用及特点1.运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保障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的需要。

宁波-舟山港2007年吞吐量已达到4.73亿吨,总吞吐量位列世界港口第三位,其中外贸吞吐量达到2.0亿吨,占总量的比重已达42.3%。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3万TEU,跻身世界第11位。

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枢纽作用突出。

宁波-舟山港是靠近长江口最近的可建设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的港口,是接卸一程大型船舶的最优选择。

2007年,宁波-舟山港以煤炭、原油和铁矿石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吞吐量为2.7亿吨,占总吞吐量的57.6%,其中为腹地水水中转7430万吨、占总调入量的33.8%。

3.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

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原材料外调、产成品外销和水运在物资运输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以及长江口航道水深不足的特点,决定了宁波-舟山港引导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的产业布局作用巨大。

2007年,宁波-舟山港为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调入外贸进口原油5550万吨、外贸铁矿石6056万吨,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外贸需求量的94.7%和47%。

4.加快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开放,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1996年,中央做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

2007年,长江三角洲及其沿线地区的远洋集装箱直达率已达到90%以上。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要加快发展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运输。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猛,“九五”、“十五”期年均增速均为42%,十一五前两年年均递增34%,2007年已达到943.1万TEU,占长江三角洲港口的22%,远洋航线占长三角地区总数的42%,中远洋航线总箱量占长三角地区的35%。

5.是浙江省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础和宁波、舟山市港城相互依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1990年~2007年浙江省GDP和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年均递增分别为18.2%和14.2%,两者相关系数达0.9912。

2007年宁波-舟山港煤炭调入量占浙江省沿海调入量的64%。

浙江省的环杭州湾产业带直接依托宁波-舟山港口优势;温台产业带以轻工产业为主,每年形成的集装箱生成量近90%以上通过宁波-舟山港中转。

依托港口,宁波和舟山市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钢铁、造纸、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为主的临港产业带和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综合物流。

6.积极发展陆岛运输,促进了岛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宁波-舟山港积极发展陆岛运输,促进了岛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07年,宁波-舟山港客滚运输吞吐量分别达5406.7万吨、344.4万辆,占总吞吐量11.4%。

2007年完成客运吞吐量2271.5万人。

二、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码头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适应运输增长需求;需进一步理顺港城关系,明确港区分工、完善港口布局;需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实现一体化发展;港口建设与经营模式影响了港口枢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港口现代物流等功能需进一步拓展;集疏运体系成为制约港口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第二章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宁波-舟山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浙江省,间接腹地延伸至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长江沿线地区。

一、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点1.浙江省2007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638亿元,“十五”期以来年均递增13.3%,经济总量居全国第4位;三产比重由2000年的10.3:53.3:36.4调整为5.5:54.1:40.4。

2.浙江省重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重工业已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

浙江省资源匮乏,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由区外调进,产成品需大量运往区外,从而决定了腹地对运输的需求旺盛。

3. 2007年,浙江省外贸总额达到1992亿美元,较1990年年均递增25.9%,比同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7个百分点。

开发区成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载体,以不到全省5%的面积吸引了占全省1/2的实到外资。

4.个体、私营经济活跃,2007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0%,外贸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的近1/3。

板块经济不断升级,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5.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布局初具规模。

6.宁波市是重要港口城市,利用地理区位和深水港优势,布局高耗能、大运量的大型临港产业,以港口促进临港工业和贸易发展。

7.舟山市的“港、景、渔”是其突出的三大资源优势。

其经济由渔农经济逐步向开发型、轻小型、加工型为主的轻纺工业、机械制造业、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和船舶修造业发展。

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对港口的运输需求根据预测,浙江省“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2010~2020年GDP年均增长7%左右,争取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间接腹地经济“十一五”期间将保持8~9%的经济增长水平,2010年~2020年可保持在7~8%的水平,外贸增速将达到9%左右。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港口提出了更高的运输需求: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制造业基地,并逐步带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形转移,腹地经济战略性转型将促进外贸物资吞吐量大幅度增长;临港产业沿江、临海布局对港口的依托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腹地经济发展要求宁波-舟山港要进一步加强在长江三角洲四大运输系统中的枢纽地位。

三、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根据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经济调查分析方法,预测宁波-舟山港2010年、2020年的吞吐量分别为6.1亿吨、8.9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分别达30000、4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450、3000万TEU。

第三章港口的性质与功能宁波-舟山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和宁波市、舟山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干线港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运输功能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中转港,是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