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以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分析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为残疾人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锻炼分析Analysis on Status of Disabled People's Physical Exercise //Zhou YipingAbstract That disabled people take an activ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construct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is topic uses the status of disabled people's physical exerci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udies and analyzes it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so on.The goal is to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abou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development,and offer theoretical ground for better participation.Key words disabled people;physical exercise;analysisAuthor's address Hongyang Middle School in Zongyang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240000,Anqing,Anhui,China《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见》指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残疾人参加体育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残疾人体育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日趋活跃,残疾人体育运动员的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精神,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为国家赢得了荣誉,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要充分认识残疾人参加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查阅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残疾人体育”的文献较多,而关于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研究的文献不多,共阅读相关文献62篇,发现学者一般都围绕:影响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社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场地与设施,以及社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宣传、指导等服务工作。
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统计标准(每周参加不少于3次、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计算,我国在2002年有21.9%残疾人体育人口。
其中肢残人和聋哑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7.4%和27%,明显高于盲人、弱智、精神病及综合残疾人参加健身体育锻炼的比例;小学文化程度的体育人口为8.4%,明显低于占体育人口28%的初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
确立正确的残疾人体育康复观,发展好残疾人体育康复科学研究,培养更多的残疾人体育康复专业人才,出台残疾人体育的政策与法规、多渠道为残疾人体育筹集资金,支持残疾人体育康复的发展,研究和发展不同类型残疾人的体育康复的项目。
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与残疾人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联系,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残疾人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改善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针对残疾人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为今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残疾人的问题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前,我国关于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场地、器材与工作人员等均不能满足社区或街道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经费严重不足;硬件设施、主观愿望和心理预期、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影响着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党和各级政府,有关残疾人的职能部门及民间团体要加强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进行管理,使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有组织,并能遵循残疾人体育锻炼的规律;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搞好他们的组织与管理。
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客观制约因素包括没有合适的场所、器材、行动不便、缺少组织、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咨询机构及相关的资料等;主观因素包括缺少兴趣、当心家人不赞成、怕人笑话、怕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等。
从相关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数残疾人对参加体育锻炼常识都表现出强烈的需求,想很好地了解肌体恢复功能和治愈的情况;但由于残疾人在生理及经济、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即使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对自身有益,但在实际中也不容易做到;近年来,残疾人体育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全体残疾人来说,还是很不普及的;只有极少数残疾人养成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要建立社区或街道残疾人体育组织、协会等;大力创新社区或街道的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服务体系,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完善的条件。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体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分析北京残奥会对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及备战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认为中国残疾人体育应追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者的和谐发展,并致力于与健全人体育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对体育的总体要求。
东、西方残疾人观的嬗变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西方残疾人观经历了野蛮对待、理性对待、同情保护、平等对待、融合等。
中国一直以朴素的人道主义对待残疾人,残疾人也不间断地通过传统的健身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获得康复。
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特殊的人文关怀。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不仅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审美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政治价值。
通过国家的制度关怀,社会的资源支持,家庭的亲情关爱和个人的自我勉励四个维度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
残疾人体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按正常化的原则消除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树立新的残疾人体育观,维护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公平。
具体包括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平等的训练和比赛机会。
(安徽省枞阳县红阳初级中学安徽·安庆240000)中图分类号:G8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8-0157-02157(上接第156页)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体育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发展。
尽可能做到使弱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并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实际效果。
通过在各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分层教学的思想,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增强,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专业选择我校是一所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有机械、计算机、财会、幼师、国贸、服装设计、动漫美工、建筑等多个专业。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机械、建筑、动漫美工专业男生多,有些班基本是全男生,他们更喜欢的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富有对抗性的体育项目,而幼师、财会、国贸、服装设计等专业女生偏多,有全女生班的,她们则喜欢羽毛球、跳绳、健美操之类适合女生口味的体育运动项目。
7身体素质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努力和实践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存在着个别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
其次,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不同。
最后,还表现在青少年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及心理意志品质在学生的运动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良好的体能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性保证,因为学生具有一定体能基础,对其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加上对体育项目这一新异刺激传入到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学生就会对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8抗挫能力程度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环境很敏感,所能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极为有限,往往会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遗憾、失望、后悔、焦虑、自卑、绝望等情绪状态。
因此,通过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勇于面对挫折,在阳光下充满信心,焕发青春的激情和朝气,创造有效条件并努力去达成。
9性别差异男女生性别的差异,也导致男女生体育项目的选择不同。
男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能表现个性张扬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喜欢淋漓尽致地挥洒阳刚之气和青春风采;而女生则喜欢动作幅度小,柔和的体育项目,比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
以学生的需求为本,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使学生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体育教师都有效地行动起来,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变得更加青春阳光!参考文献[1]赖天德.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J].体育教学,2006(1).[2]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3]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编辑胡俊龙现在关爱性、发展性和超越性;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挑战自我和坚定信念;活动特点主要表现在反映独立性、锻炼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锻炼方法手段又表现出简单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的各项权利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应该得到很好的保障,也是我们正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残疾人体育既是残疾人群体的精神表征,又是社会和谐的直观体现。
通过对残疾人所处的弱势社会地位和残疾人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社会因素分析,提出把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问题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措施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体现。
从相关的研究可以看出:现在我们对残疾人体育的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像残疾人体育的一些概念、残疾人体育的学科建设、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指导员的培养、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与身体康复、残疾人体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