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业生产过程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工业生产过程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对耐磨性影响
粗糙度太大、太小都不耐磨 适度冷硬能提高耐磨性
零件表面质量
对疲劳强度的 影响
粗糙度越大,疲劳强度越差
适度冷硬、残余压应力能提高疲劳 强度
2014-11-3
对工作精度的 影响
粗糙度越大、工作精度降低 残余应力越大,工作精度降低
对耐腐蚀性能 的影响
粗糙度越大,耐腐蚀性越差
高质量地完成。
表面质量的概念
加工表面质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014-11-加3 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层
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
加工表面
的几何形
状误差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包括如下四个部分, 如图所示。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 形状误差,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犁沟。
积屑瘤
鳞刺
2014-11-3
刀刃平直性
2014-11-3
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正像切削加工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过程一样,磨削加 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也是由几何因素和表面层金属的 塑性变形(物理因素)决定的,但磨削过程要比切削过 程复杂得多。
几何因素——磨削表面是由砂轮上大量的磨粒刻划出 的无数极细的沟槽形成的。单从几何因素考虑,可认 为在单位面积上刻痕越多,即通过单位面积的磨粒数 越多,刻痕等高性越好,则磨削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切削层残留面积; 表面随机性的塑性变形; 鳞刺与积屑瘤现象; 刀刃平直性和刃口钝圆半径。 2014切-11-3 削条件(包括切削用量、工件材料性能
和刀具几何参数等)通过影响上述因素而 间接影响切削加工后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工艺参数对加工表面 粗糙度的影响实验
实验课的实验:“工艺参数对加工表 面粗糙度的影响”中,将由学生自行 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切削速度、进给
波度 加工表面不平度中波长与波高的比值等于 520014~-11-3 1000的几何形状误差称为波度,它是由机 械加工中的振动引起的。当波长与波高比值大 于1000时,称为宏观几何形状误差。例如:圆 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等,它们属于加工精度范 畴。
加工纹 理方向 及其符 号标注
纹理方向 纹理方向是指表面刀纹的方向,它取 决2014于-11-3 表面形成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加工方法。 图给出了各种纹理方向及其符号标注。
工业生产过程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ZZQ
2014-11-3
本节课内容:
零件加工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对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 提高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 2014-1机1-3 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的静态几何误差对机械加工
精度的影响。
今天的课程学完后,预期学习结果 :
度的影响。
CDIO相关能力在今天课程中的培养:
应用基础科学知识与工程基础知识,实行工 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切削条件如何影响零件加工表面质 量、零件加工表面质量如何影响零件使用性 能”和“工艺系统的静态几何误差如何影响 机械加工精度”的了解,提高系统思维的能
2014-11-3
力; 对各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效
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 用性能的影响;
熟悉影响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熟悉机械加工后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 了解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 了解振动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其抑制手段; 201掌4-11-3 握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熟悉误差分类和组成; 熟悉工艺系统的静态几何误差对机械加工精
伤痕 伤痕是在加工表面上一些个别位置上出现 的缺陷,例如砂眼、气孔、裂痕等。
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
由于机械加工中力因素和热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工表 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反 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 表面层金属硬度的变化用硬化 程度和深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 件表面层金属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冷作硬化,使表面层 金属的显微硬度有所提高。一般情况下,硬化层的深 度可达0.05~0.30mm;若采用滚压加工,硬化层的 深度可达几个毫米。
压应力提高耐腐蚀性,拉应力反之 则降低耐腐蚀性
零件加工表面质量 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对零件 抗疲劳强度、对零件工作精度和零件 耐腐蚀性能均有直接影响。
2014因-11-3 此,对于直接影响产品性能的零件 重要表面,必须选用合适的最终加工 工序,严格控制表面质量。
影响切削加工后已加工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2014量-11-3 、切深、刀具主偏角、刀尖半径、 刀具前角、工件材料(钢,铸铁)等 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残留面积和塑性变形
2014-11-3
积屑瘤前端伸出刀刃 外,代替刀刃进行切 削。它不但使切削厚 度增加,影响工件尺 寸精度,而且由于积 屑瘤前端不规则,会 在工件表面上划出沟 痕和挤歪已有沟痕, 在已加工表面留下不 2014-11-3 规则的切削痕迹——
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2014-11-3
机械加工后表面物理 机械性能的主要变化
加工表面的显微硬度变化(冷作硬 化)
加工表面金相组织变化(如磨削烧 伤)
2014-11-3
加工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包括磨削 裂纹)
物理机械性能的主要变化
表201面4-11-3层金属的塑性变形(物理因素)——磨削速度远 比一般切削加工速度高得多,且磨粒大多为负前角, 磨削比压大,磨削区温度很高,工件表层温度有时可 达900℃,工件表层金属容易产生相变而烧伤。因此, 磨削过程的塑性变形要比一般切削过程大得多。
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磨削条件(包括磨削用量、 砂轮参数与修整参数、以及 工件材料性能等)通过影响 上述因素而间接影响磨削加 2014-11-3 工后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 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热 的201作4-11-3用会引起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在磨 削淬火钢时,由于磨削热的影响会引起淬火钢中的马 氏体的分解,或出现回火组织等等。
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由于切削力和切削热的综合作 用,表面层金属晶格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或产 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