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管理技巧
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为前提的。
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地投入状态,就必须研究组织教学的艺术,否则,那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常言道:“课堂教学是七分管三分教”。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本人就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组织教学技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供同行参考。
一、要管理好课堂,必须了解学生
教师要管好小学生,就必须要了解小学生的“四个生、心特点。
本人把小学生的特点概括为“四好”。
即:好吃、好动、好玩、好奇。
小学生如果不具备这四个特点,那就不是正常儿童。
教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设计,都要围绕小学生的这四个生、心特点来展开。
二、要管理好课堂,必须摆正角色
小学教师要管好课堂,必须扮演好“四个角色”。
即:教练员、演员、裁判员、主持人。
教练员:教师在课堂上,要言传身教,因材施教,解疑
答难,传授方法,引导点拨,适时纠错。
演员: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运用艺术性语言、艺术性眼神、艺术性体态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演。
裁判员: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及课后作业进行激励性评价,并使评价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主持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上串下联、巧妙过渡、情景渲染、激励竞赛、总结升华、点拨评价。
三、要管理好课堂,必须掌握技巧
技巧一:巧用“无为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只有教师的无为,才能使学生更加有为。
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己隐藏起来,将学生置于台前,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例如:“你真会动脑筋,老师都没有这一点!”
“这个问题老师有点搞不懂,我要请xx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帮老师解答解答。
”“这个问题我请xx小朋友帮老
师给同学们讲一讲。
”“你们或xx同学比老师还能干呢!”
“老师真佩服你们!(同时竖起大拇指)”……
技巧二:把你对学生的爱表达出来。
只有教师的微笑,才能焕起学生的微笑;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爱,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表情、眼神、语言等形式将爱传递到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当学生的答问精彩时,教师可用甜美的微笑予以奖励;也可
以用掌声或拇指予以鼓励;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拥抱;也可以
用激励性的语言予以赞美。
……
技巧三:把你的身子蹲下来。
只有教师蹲下身子,才能让学生挺直身子。
蹲下身子,至少表示三层意思。
第一,表示对学生的尊重;第二,表示对学生的关爱和亲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三,表达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会更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亲其师,必然信其道。
课堂上专心听课的孩子就多了,组织纪律也就好了,课堂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
(注:“把身子蹲下来”:一方面是指直观上蹲下身子;另一方面是指态度上和孩子亲近、关爱)
技巧四:把知识的坡度降下来。
只有教师降低坡度,才能使学生提升高度。
有的教师认为:题讲得深,才表示教师的水平高。
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心规律。
从认知规律上讲: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习得的知识是呈遗忘曲线的。
从生心规律上讲:学生要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
兴趣从哪里来?从学习的成就中来。
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这和小孩儿搭积木是同一原理。
当其小孩儿总是搭不成功积木,就自然没有了兴趣。
同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分解知识的难度,结合学生的实际降低
坡度,根据遗忘曲线原理进行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和巩固提高。
技巧五:让你的语言丰富起来。
教师得体而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
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课堂的效益。
如钥匙,能巧妙地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如种子,能植生于孩子的心田。
下面列举几种语言范例(同时也是方法)供大家参考:
富有童趣。
针对低段学生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富有童趣。
如。
把字比作“宝宝”、“乖孩子”,把比作“小动物”
,把拼音字母比作形象的“物体或动植物”,把课文内容编成童话故事等等。
语言也可以模仿或描绘成不同动物或大自然的声音、形态,使之生动、形象、直观。
风趣幽默。
语言要伴之以表情、肢体。
做到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含蓄风趣、声情并茂、旧中见新、平中见奇、难中见易。
让学生在教师语感熏陶下,产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学习。
简洁上口。
根据儿童记忆和学习的特点,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短小、简洁、明快。
将有些知识进行梳理,编成上口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或押韵的儿歌更好。
例如,我校教师王俊在参加全国小学语文(s版)研讨会献课时,她在执教《我是什么》第一课的识字教学时,她把“水”字旁识字规律
总结为:
三点水,江河长,小溪汇成大海洋;(这类字与水多有关) 两点水,冰又凉,又冷又冻降寒霜。
(这类字与寒冷有关)
机智灵活。
当我们发现个别孩子学习走神时,或扰乱课堂纪律时,老师可也采用下列语言机智处理。
如,“我们看谁听课最专心,谁最尊重老师和同学发言,待会儿我叫他把同学的发言复述出来。
”老师也可以运用眼神提示,也可以有意识走近予以暗示,也可以向走神的学生提一个问题让其回答。
完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生气、冒火,甚至停下课来专门进行组织教学。
承上启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组织教学贯穿于教学环节的承上启下中。
如,“我们在学习前面内容时,哪些小组或哪些表现最好,学得最认真(奖励小红旗或小五星),我们在学习接下来的内容时,看那些小组或哪些同学表现得更好。
”…….
目标导向。
在课堂上临时设立一定的小目标,达到目标的给予奖励或加分,或评为“学习之星”,或实行累加。
……
榜样示范。
如:“同学们:你们看xxx同学坐得多端正”
!“你们看xxx同学听得多认真!”……
游戏故事。
上课前,可用相关的故事引入中。
课间也可
用相关的故事(或自编故事)调节课堂氛围。
……
激励竞赛。
如:“现在我们分成个小组,看那个小组读得好。
”或“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得的红旗最多。
”…….
暗示尊重。
如:“老师最喜欢认真听讲的孩子,现在我要看谁最专心。
”“老师最欢爱动脑筋的孩子,我看最爱动脑筋。
”……
技巧六:把组织教学与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知识传授和组织教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和水乳交融的关系,切不可分。
组织教学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技巧七: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出来。
激发情感。
教师要将课堂生活化,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激起情感。
只有富有情感的课堂,才会是知识与能力同构共生的课堂。
营造氛围。
学习必须是在一定氛围下开展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包括上课、下课环节也不能草率,更不能省去,必须做到严肃、认真、亲切、和谐、投入。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段:教师更多地营造齐读、赛读、领读的氛围;中高段要侧重于表情朗读、分角色读、默读思考和挑战性的学习氛围。
媒体手段。
教师要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手段,运用现代媒
体实施辅助教学,让多种媒体手段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激发非智力因素的产生,提高课堂效益。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技巧八:竖起你的大拇指,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加油
赏识关注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孩子在课堂上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
如。
“xxx同学这个问题理解得非常准确到位。
”
“刚才xxx同学对这个的回答极富创意。
”“你读得
非常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