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国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任红红1赵宁21.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河北邢台0540012.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43【摘要】在我国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提升到全国战略的情况下,本文对新兴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已有的综述性研究成果以及国内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分析,期望为相关学者和从业人员迅速、系统地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一条捷径。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综述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中,世界在见证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乃至运输管道等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流业的发展。
在中央政府和许多省政府均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作为“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的今天,考虑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正在逐步成为国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而其理论体系仍然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将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已有研究综述、国内的教育现状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解析。
期望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和方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一个交通运输学、军事学、计算机科学、营销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这部分将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角度对该领域的整体情形进行分析,以期勾勒出该领域的大致轮廓。
对某一领域博士层面研究主题的归纳和分析是勾勒该领域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为保证对不同时期博士论文研究的一致性,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分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逆向和绿色物流、分销渠道等24类。
从1970年-2004年不同研究主题博士论文的数量和所占比的变化中可以发现:1、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表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
2、决策支持系统、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物流管理等成为当前博士论文研究的主导选题。
3、运输,仓库与储存,DRP、JIT、Kanban和MRP三个领域博士论文的数量有所减少;工程物流、人力资源、选址分析、订单处理和信息系统、包装和全面质量管理等领域仍然保持低靡的状态。
对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后发现:1、从研究主题看,作者将研究主题分为系统设计、结构和有效性,分销和路径规划,组织发展和竞争力研究,系统集成,环境问题,合作(组织间或与供应商的合作)、第三方物流,物料搬运和运输系统8类,对诸如客户需求、战略采购、网络协调、精益性和敏捷性、可持续性、供应链设计、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和虚拟物流等主题则没有涉及。
2、从研究目的看,如果将研究的目的从浅到深依次分为描述性研究、探索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理解性研究、诊断性研究、规范性研究和控制性研究,约一半左右的论文属于描述性和探索性研究。
3、从研究设计看,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而实证研究又可以细分为定性的实证研究、定量的实证研究以及定性和定量混合型实证研究。
4、从研究的时间跨度看,对时点情形研究的比例高达82%,而长期跟踪研究的比例仅为12%。
此外,通过对有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论文进行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地使用基于直接观察的方法如案例研究方法。
尽管问卷调查方法仍然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但在实证研究中人们也逐渐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如假设检验的使用就越来越多。
而且,问卷调查研究有从探索性研究向模型构建和检验发展的趋势。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相对新的学术领域,绝大部的研究集中在制造业,“流程”的概念盛行而且研究方法基本属于概念分析、实证调查或案例上述统计分析以及作者长期的研究发现,在我们国家,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以及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人们关注的仍然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物流的规划等主题,刚刚通过跨国公司的渗透而接触供应链管理的理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学者和从业人员通常倾向于传统主义观点,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有机构成部分。
至于研究方法,由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新兴学科,实证研究方法均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此外,规范研究方法尤其是物流和供应链仿真等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综述简介除了前文提到的几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回顾和综述文章之外,这里将从国内角度对近几年发表的关于该领域的综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予以系统归纳,以期为该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迅速了解最新领域发展态势的途径。
由于国内与国外杂志在办刊理念上的本质差别(国外杂志通常给作者足够的篇幅以阐述清楚文章的来龙去脉,而国内大多数杂志则不然),所以,尽管许多杂志有选择性地刊登一些综述性文章,但其中质量较好的则不多。
下面对国内的部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综述文章进行介绍。
总体而言,国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还处于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乃至交通运输管理多领域或多种观念并存的阶段。
就物流管理而言,李永先等从应用角度将物流系统仿真分为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物流配送系统仿真和供应链仿真三种,随后对各领域研究的特色、应用研究成果、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评述。
同一课题组的林岩等还对物流优化问题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的发展历程、问题分类和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沙梅归纳了国外和国内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并指出该领域研究的方向、特点和前沿理论。
就供应链管理而言,陈冬和顾培亮回顾了学术界关于供应链管理领域若干问题如模型描述、组织整合、流程再造、时间压缩等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而识别出多供应商问题、协调机制、后勤问题、全球供应链和联盟关系等热点问题,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力菠等在回顾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发展概况并比较供应链管理的几种研究方法基础上,分析论证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现代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的可行性。
陈勋和毛波对多智能主体系统在供应链运行过程的模拟、优化、实施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评述。
一些学者对基于中国情景的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和质量管理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目前中国关于决策科学领域的研究仍然出于初级阶段,绝大部分的研究是描述性的。
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国内教育现状在全球范围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美国开展的较早且发展的较成熟,因而,对该领域教育情形的分析做得也相对到位。
在中国大陆,大批跨国公司的入驻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理念,而政府对现代物流的重视也引发了人们对物流管理的追捧,由此引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
就学科体系而言,部分院校已(下转第60页)582011.11经济观察市地下空间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存量资源较多,将沿线地下空间的开发权授予PPP投资方,由其结合地铁建设和运营开发沿线地下空间资源,不失为实现投资方债务融资的另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上海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较好的说明这一点。
正在编制中的《北京市区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明确指出:北京市城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将重点以地铁建设为发展轴,以地铁枢纽节点为发展源,循序整合连通建设。
以此为指导,在地铁沿线区域可以开发深度在负30米以上、道路两侧红线范围以内为主的浅层地下空间,在竖向实行分层立体综合开发,在横向实行相关空间整合连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带来的规模效应。
具体来说,在地铁线路途径的大型住宅小区周围,开发集停车场、大型超市于一体的地下综合体,以解决停车换乘问题,弥补小区地面商业设施的不足,同时由于减少了私家车的出行,利于环境保护;在地铁换乘站、公交枢纽地区,开发集商业、过街地下通道于一体的地下步行综合系统,将人们吸引到地下,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市中心的商业密集区,开发集停车、购物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地下步行文化街,地面则以建设广场和绿地为主,增加了地面宽敞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散步场所。
在实施过程中,地下空间开发可以与新线地铁车站的施工同步进行,减少土方回填,降低造价;不能同步结合建设的,可预留接口,以备将来整合连通使用。
同时还应注意分步有序的原则,开发规模和强度不宜过大或过于盲目。
初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五六个地铁站点,平均每个站点开发2万平方米左右的地下空间,等积累经验后,再分期扩大开发规模,最终实现整合连通。
地下空间开发的用途以商业和文化娱乐为主,兼顾防空防灾功能要求,在经营方式上可采取自营、租赁、特许经营等多样灵活形式。
由于地铁能吸引大量客流,沿线经营性地下空间开发的宣传费用少,见效快,市场培育期短,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吸引社会投资。
因而在开发资金筹措方面,不需要或者只需政府提供少量启动资金,而开发所得的各种收益则可以作为地铁建设和运营资金来源的有益补充。
3、其他沿线资源开发权为充分发挥地铁拥有巨大客流的优势,还可以授予PPP投资方更大(上接第58页)经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自设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而物流管理领域的本科教育也在早期的物资学校、交通大学和海事大学以及后来的一般高等大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由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应用导向的学科,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绝大部大学的科研导向,使得该领域的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
其表现之一是被国外同行普遍认可的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SupplyChainManagementReview,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andLogisticsManagement,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Management,Jour-nalofSupplyChainManagement等学术刊物由于其创办时间较短且注重其应用导向从而导致其影响因子偏低,基本未列入各高校该学科重点学术期刊列表,反而是TransportationJournal,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E:Logistics&TransportationReview和Trans-portationScience等传统刊物纳入了部分高校该学科的重点刊物列表。
这种情形所导致的结果是不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无法有效开展。
另一个表现是为了发表能够被SCI和EI等收录的所谓高水平学术文章而片面强调基于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解析方法的应用,从而导致对国外该领域普遍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和仿真方法的忽视。
四、结论通过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系统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我们国家处于交通运输到物流管理再到供应链管理的衍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