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钟情优抚——记县民政局优抚科长、县优秀共产党员吴晓春2012-03-19 11:01:00 来源:淮安日报自2010年从事民政优抚工作以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广大优抚对象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一项项璀璨殊荣,有力地见证了他持之以恒的付出。
他,就是涟水县民政局优抚科科长吴晓春。
连续两年被县委授予“秀共产党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工作者”,2011年所在单位的优抚工作荣获“江苏省优抚工作先进单位”。
远的不说,只说在他担任民政局优抚科长二年多来,就为全县的优抚工作和优抚对象做了数不清、道不完的实事。
一天中午,陈师镇一位70多岁的残疾军人气喘吁吁地来到优抚科向他诉说自己的困难。
吴晓春热情地接待了老人,望着这位老复员军人一双渴求帮助的眼神,他心里十分难受。
优抚工作者就是要把特别的关爱,献给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的优抚对象。
他边做老人思想工作,边掏出50元钱给老人吃饭,并表示迅速将老人的情况向局领导汇报。
当天下午,他亲自上门了解情况,认为老人反映的情况属实,建议局党委为该优抚对象一次性解决上千元的困难救助金。
老人拿到了千元救助金后,热泪盈眶地说:“吴科长,你们给我的是救助金,也是我们的救命钱呀!”
吴晓春工作实打实,不掺半点水,在2011年实施的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危房改造工作中,他把白天的工作全部放到晚上做,带着乡镇上报的名单,一户一户上门调查核实,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38户重点优抚对象危房改造任务。
在三个多月的危房改造工作中,他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平均每户到过三次以上,却没有抽过对象户家的一支烟,没有喝过对象户家的一杯水。
涟水是革命老区,重点优抚对象5000多人,认真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生活难,治病难,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优抚工作者的重大职责。
作为优抚科长的吴晓春,深感做好全县优抚工作责任重大。
因此,他刻苦钻研优抚政策法规,创新优抚工作举措,坚持依法行政,为民执政,只要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的,尽力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使党和政府的优抚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到位。
2010年6月的一天,全县53名原从部队退伍回乡的铁道老兵来访,提出他们因入伍后长期搞隧道施工,染上了“矽肺病”要求评残、享受伤残抚恤补助。
为妥善处理他们提出的问题,吴晓春一面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稳定工作,一面把他们的情况和诉求逐级汇报,经过多方努力,他们当中有36人经过省民政厅与医疗专家的鉴定,被评为残疾军人,按规定享受伤残抚恤待遇。
然而吴晓春在努力为优抚对象排优解难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时候,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有时候少数优抚对象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一时情绪激动,发生捶桌子、摔凳子、吵吵闹闹现象,每当这个时候,吴晓春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平气和地做好解释工作,尽量把矛盾处理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吴晓春所在的优抚科,只有三名工作人员,人手少,事务多,从早到晚都很忙。
除正常业务工作外,信访稳定工作就要牵制他很多精力,每个月接待重点优抚对象至少300多人次。
但不管怎么忙,他从不叫苦叫累,节假日、星期天,他多数在班工作。
他80多岁的父亲患有重病,无论住院治疗,还是日常照料,都是他老婆一人承担,自己只能利用晚间尽尽孝心,大家都称他是“工作狂”。
有人粗略统计,他每年加班加点工作都在500个小时左右,却从未拿过一分钱的加班费。
虽然每年手中有好几万元的优抚对象临救资金审批权,但他从不滥用职权,坚持专款专
用,让有限的救助金用于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优抚对象身上,有时条子批完了,突然遇上个别体弱多病的优抚对象找到他的办公室来,他就让来人留个手续,干脆用自己的钱先垫上。
优抚对象们说:“吴科长,您对我们太好了,不是我们的亲人却胜似我们的亲人”。
而吴晓春总是说:“民政工作者是你们的娘家人,为你们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