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五首 正宫醉太平 刺世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 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 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冬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 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实用文档
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 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 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 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 几分?缕带宽三寸。
实用文档
元曲的题材
愤世嫉俗和归隐田园是元散曲里互相补充 的两个题材,愤世嫉俗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元代 社会中某些不合理的现象。如“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面对这种 现实,作家有时用激愤和嘲讽的口吻发泄不满, 有时又深感无奈与灰心,于是只好采取消极逃 避的态度,归隐田园便成了元曲中常见的主题。
元曲识要
实用文档
元曲的形成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唐诗、宋词、元曲 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 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 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和 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实用文档
元曲的体制
明法、明字、明算、诸史、开元礼科、童子科、 道举科、武科、医举科……前后不下几十种。
2.范围大大缩小
元代:只有德行、明经二科。
实用文档
3、带有民族歧视色彩
资料三:
蒙古、色目人只考两场,第一场经问五条,四书 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第二场以时务出 题,限五百字以上。
汉人、南人考三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四 书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 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 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 程氏、朱氏为主,已(以)上三经,兼用古注疏, 《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 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三场以经史时 务出题,限一千字以上。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 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重头小令: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 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 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实用文档
关汉卿《双调 大德歌》
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
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夏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 元代文学主体。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 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 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实用文档
散曲的体制
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和带过曲
1、 小令 (1)小令: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
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如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
柳永之手开拓了宋词悲欢离合的气象一样,那血淋
淋的人生终于渗入了元代文人的桀骜之心。这些落
魄的书生啊,终于把自己的才情甚至身心完全投入
进戏曲之中。
实用文档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 《窦娥冤》、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 《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 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 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3、带过曲 介于小令和套曲之间,由同一宫调的两支
曲牌组成,往往标明“某曲过某曲”,可以看 做小令的变体。
如王实甫《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就是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曲子组成。
或缠绵或沉重。
实用文档
2、曲牌:
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 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天净 沙》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 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 此可以填写新曲词。
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 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
实用文档
元曲的分类
十丐。”
实用文档
元代科举:元十六考
资料一: 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
1139人。 元一考:护都答儿、张起岩分别为左右榜状元。
元二考:忽1都.时答儿间、短霍、希录贤取分人别数为左少右榜状元。
元三考:达普化、宋本分别为左右榜状元。
实用文档
元代科举的特点
资料二: 隋唐时期,考试科目包括:秀才、进士、明经、
2、套曲 又称套数、散套、大令,
体制特点有三: 1、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
曲牌连缀而成。 2、各曲同押一韵。 3、最后用“煞调”或“尾
声”结尾。
如马致远《双调 夜行船 秋思》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档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马致远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 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实用文档
元代文人的幸与不幸
这些本来要成为宰相成为尚书成为国家砥柱的
读书人,在“学而仕”这个奇怪的体系被剥除后,
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是处。他们的才华再也无法用到
济世救民的煌煌大道上。一个可怕的事实,书生们
除了已有的满腹的诗书,几乎没有其他维持生计的
依仗。这群不幸者只能浪迹于大邑通衢的勾栏戏院,
靠填词作曲混一口饭吃。如同宋代的歌台楼榭,借
实用文档
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
元代社会分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 第二等是包括西域、西夏、回回人在内的色目 人;第三等是包括契丹、女真、渤海人在内的 汉人;第四等是原南宋境内的南人。第一、二 等的上层分子有种种特权,居统治地位。南人 地位最低,最受歧视。
民间流传九等级的说法:“一官、二吏、三
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
正宫 越调 双调 中吕 双调
醉太平 天净沙 大德歌 十二月过尧民歌 夜行船
刺世 秋 春 别情 秋思
实用文档
1、宫调:
宫调是指元曲的调式,元曲常用的有五宫 四调,通称九宫,包括: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 宫);
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 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