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政治热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共6页文档

2019高考政治热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共6页文档

2012高考政治热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一、【时事背景】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指出,“节水优先。

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二、【理论思考】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

(2)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讲话,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国人民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我国的水资源只占全球7%,但人口占世界的21%。

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峻。

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实行阶梯水价,对用水量大的行业和居民课以重税,以促使其节约用水。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的。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尊重水资源变化发展的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我们既要考虑全国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用水情况,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上来统筹。

(4)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节约用水体现了这一原则。

(5)矛盾的观点。

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

(6)实践和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我国公民节约用水意识,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我国社会水资源的状况决定我们要有节约用水意识,我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会促进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8)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观念属于正确的价值观。

三、【试题创新】1、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里的“重点任务”体现的哲理是: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B.抓主要矛盾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2、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实践方面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论断的理解。

3、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

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4、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大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材料二:2010年4月5日,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发表《湄公河委员会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

作为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亲密近邻和合作伙伴,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及时提供上游水文信息以协助下游国家的抗旱工作,此举获得各方赞赏。

(1)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11分)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时至今日,旱灾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

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

(6分)(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论文要点?(10分)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中心”、“关键”都是指抓主要矛盾,故答案选B。

2、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上述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胡锦涛提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属于正确的认识,它必将对我国水利事业发挥积极的重大的指导作用。

3、①矛盾的观点,抓主要矛盾。

材料中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②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体现了联系、矛盾和全面的观点。

③辨证否定的观点。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体现了辨证否定的观点。

④发展的观点。

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五项原则是我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整个材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4、(1)①要尊重客观规律。

人类治水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可违背规律。

(4分)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水利、除水害,是我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的体现。

(4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我们要立足实践,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按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分)(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因此,中国在水资源保护上应坚持与其他国家相互帮助、协力推进。

(4 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3 分)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促进区域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4 分)评分标准:若考生答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且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5、(1)①事物是普通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

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

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要重视关键的部分。

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

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

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