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


与社会脱节
进一加重
死亡率升高
住院危险增加
三、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因人而异
结合呼吸生理和呼吸力学的机 制,针对个体差异,选择制定 一套呼吸肌训练技术。
2、循序渐进 根据个体的病情轻重程度,制定训练 计划,开始训练时,应有医护人员在 场,先做示范动作,再给予具体指导 和及时纠正。开始训练次数不宜过多, 掌握方法后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
如同其他运动训练一样,呼吸锻炼要想取 得效果,达到运动目的,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持之以恒,天天坚持。只有这样才能 形成良好的习惯,取得近远期改善呼吸功 能的效果,最终达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 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叩击、振动的禁忌证
• (1)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史。
• (2)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 (3)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
• (4)近期咯血,除非出血原因是支气管扩张 造成的急性感染。
• (5)胸壁疼痛(例如胸腔手术后)、肺栓塞。
(一)清理呼吸道——有效咳嗽
体位:坐位或半坐卧位,屈膝,上身前倾 吐余气,深呼吸数次 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5秒 前倾,可按压胸骨下方 张口连续咳嗽2-3声,短促有力 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新开始
每分钟7~8次,每次10~20min,每日2次,反复训练。
• 呼气时腹肌收缩,膈 肌松弛,回复原位, 腹部凹下,增加呼气 潮气容积
• 吸气时放松腹肌,膈 肌收缩,位置下移, 腹壁隆起
腹式呼吸注意事项: • 姿势正确。 • 重在“呼”字。 • 深而慢。
(三)全身骨骼肌锻炼
• 静止不动是分泌物积聚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全身骨骼肌 的锻炼对促进分泌物的排出,肺的复张及预防肺部感染有 明显的效果。功能锻炼开始是以个体能耐受为主,运动量 以个体自觉稍累但无呼吸困难,心率较安静时增加<20次 /min,呼吸增加<5次/min,可根据个体情况参加步行,气 功,骑自行车等。
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 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 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 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有效咳嗽注意事项
有伤口者,双手或枕头按于切口两侧,减轻疼痛 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肌力量 咳嗽 颈椎损伤者,护士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力以替 代腹肌力量 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吸氧
四、呼吸系统的构成
• • • • • 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细支气管 肺泡 •肺
五、呼吸功能锻炼的技术方法
(一)清理呼吸道——胸部叩拍
• 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 体位:侧卧或坐位 • 方法:手似杯状,掌指关节屈曲120度,指腹与大小鱼肌着 落,利用腕关节的力量,有节律叩击,与呼吸过程无关 • 频率:每个部位1-3分钟,每分钟120-130次 • 原则:从下至上,从外向内,背部第十肋间隙,胸部第六肋 间隙开始,避开乳房,脊柱,肋骨上下等部位
(二)控制性的呼吸技术——缩唇呼吸
1.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 止 2.缩唇如吹口哨样 3.保持缩唇姿势缓慢呼气 ,吸与呼时 间之比为1:2或1:3 4.作两次呼吸呼出吸入的气体 5.不需用力将肺排空
腹式呼吸
1.病人取立位,体弱者亦可取坐位或半卧位 2.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 3.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 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
二、呼吸功能锻炼适应证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 慢性实质疾病 • 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 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肺功能减退
症状加重
极度焦虑 生活质量变差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科健康小讲堂
一、概述
• 呼吸功能锻炼,是以进行有效的呼吸,增 强呼吸肌,特别是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为 主要原则,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机体活 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防治发生呼吸 衰竭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
• 呼吸功能锻炼技术包括清理呼吸道、控制 性的呼吸技术、锻炼全身骨骼肌3个方面。
3、确保安全 开始训练时,要密切观察面色、神 态及生命体征,如有不适,不宜强 行训练,锻炼量以个体自觉稍累而 无呼吸困难,心率较安静时增加<20 次/min,呼吸增加<5 次/min为宜; 如训练过程中出现心衰、呼衰要及 时处理,必要时停止训练。
4、持之以恒 呼吸肌训练要坚持长久,短时间的训 练不会有明显成效,要指导病人坚持 锻炼,帮助病人制定持久的训练计划, 天天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 习惯,取得近远期改善呼吸功能的效 果,最终达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能 力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