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浆料及浆纱技术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纺织浆料及浆纱技术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讲座讲授浆料与浆纱的热点问题,探讨浆料和浆纱技术最近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六点内容,包括:高压上浆与“两高一低”上浆工艺、预湿上浆技术、绿色浆料、少用或不用PVA问题、水分散性聚酯浆料、以及浆料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以利于浆料与浆纱的学术研究,方便对浆料的选择,方便浆纱工艺参数的确定,提高浆纱质量。

众所周知,人类永远离不开穿衣和纺织品,因此永远需要纺织工业,纺织产业绝对是一个“永恒产业”。

纺织工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在我国,它在拉动内需、出口创汇、扩大就业和促进城镇繁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的中国只是一个“纺织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纺织强国”。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许多领域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的最大任务是创新和提高。

浆纱质量与经纱断头率、织造效率和产品质量密切相关。

浆料是浆纱生产的原料,浆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浆纱质量。

浆料的研究与使用涉及纺织科学、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和交叉学科的特点,也是纺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高压上浆与“两高一低”上浆工艺
“两高一低”是指在上浆生产过程中,配制较高浓度和较低粘度的浆液,采用较高的压浆力,通过高压压浆辊的挤压作用,增大渗透进入经纱内部的浆液量,改善纤维之间相互粘接程度,提高浆纱的增强率;高的压浆力有助于克服经纱毛羽的自身刚性,增强对毛羽的帖服作用,减少毛羽。

高压上浆的压出回潮率低,减轻了烘筒的负荷,从而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浆纱机的速度。

1. 优势与效果
2. 工艺参数的量化原则[1]
(1)高压
是否属于高压上浆,要看压浆力的大小和实施高压后的效果。

压浆力:高压上浆的压浆力范围为:20-40kN。

高压上浆的额定压浆力为40kN,额定速度为100m/min。

然而,世界上目前浆纱机的车速大多低于100m/min,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车速低于额定速度时,以较低的压浆力可以达到高压高速时的上浆效果。

试验结果又表明,当压浆力超过40kN时,压出回潮率的降幅很小。

因此,将压浆力的范围定为20-40kN。

效果要求:压出加重率Sa≤100%;压出回潮率Wa<100%。

(2)高浓
高浓的量化指标为:浆液浓度≥上浆率。

根据上浆率的基本公式:上浆率=压出加重率×浆液浓度,∵压出加重率≤100%,∴浆液浓度≥上浆率
(3)低粘
如果在不改变浆料粘度的条件下提高浆液的浓度,必然会导致浆液粘度的增大,不利于浆液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不利于浆料对经纱的渗透与被覆平衡,所以高压上浆需要使用低粘度的浆料,但粘度也不能过低,否则不仅会损害浆料的粘附性能,还容易产生轻浆,引起浆纱在织造过程中起毛和断头。

3. 压出加重率Sa和压出回潮率Wa
(1)纤维种类;(2)经纱号数;(3)覆盖率。

二、预湿上浆技术
预湿上浆具有以下效果:(1)改善了浆料的粘合效果;(2)浆膜完整性好。

(2)提高了浆纱强力;(3)减少了浆纱毛羽;(4)提高了浆纱耐磨性能。

因此。

能够降低经纱断头率,提高织机效率;在经纱断头率和织机效率相同时,可使上浆率降低,以节约浆料成本和浆纱费用。

在采用预湿上浆工艺时,必须根据该技术的特点选择上浆工艺参数,才能获得良好的上浆效果。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经纱被水浸湿后,在进入浆槽前虽被压轧辊压出了大部分的水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水分存在于纱体之中。

当预湿经纱带着这部分水分进入浆槽后,在压浆辊的压扎和挤压作用下,纱体中的部分水分将会进入浆槽,会对浆液造成一定的稀释作用,使浆液的浓度和粘度降低,一直到新补充进来的浆液,平衡了预湿经纱对浆液的稀释作用之后,浆槽里的浆液浓度和粘度才会相对稳定,但此时的浆液浓度已经降低了,从而影响上浆率。

为了保障浆液的工艺浓度,必须适当提高调浆桶中的浆液浓度。

2. 随着预湿压扎力的增大,预湿经纱的含水率减小,有利于缓解预湿经纱对浆液的稀释作用。

但预湿压力太大,纱线的圆整度差,甚至被压扁和压伤,反而不利于织造和产品质量。

因此,预湿压扎力也不宜过大。

3. 预湿水槽的水温应根据纱线品种来定。

棉纤维表面有棉蜡,阻碍了浆液对棉纤维的润湿、铺展和吸附,因而除去棉蜡对于浆料的粘合是有利的。

棉蜡在76-81℃时可以被溶化,所以对含棉经纱而言,预湿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对除去纤维中的棉蜡、糖份和胶质不利。

为此,可选择预湿水温为90℃。

三、绿色浆料
1. 浆料的污染
浆料的污染问题在浆纱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来,其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退浆废水,退浆废水的主要成分是浆料,其中的一些浆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浆料的环保性能可以用BOD和COD的比值来衡量。

比值越大,生物降解性越好。

目前普遍认为[4]:
若BOD5/CODcr>0.45,则生化降解性好;
若0.30<BOD5/CODcr<0.45,表示生化降解性较好;
若0.25<BOD5/CODcr<0.3,表示可以生化处理;
若BOD5/CODcr<0.25,表示难以生化处理。

浆纱使用的浆料主要有淀粉类、PVA类和聚丙烯酸类三大类。

淀粉浆料一般是可以生化降解的;PVA类浆料(无论是1799型还是1788型),难以生化处理;聚丙烯酸类浆料的生物降解性,与其大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差异很大。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浆料检测中心曾对15种聚丙烯酸类进行了检测,发现它们的BOD5/CODcr值大多小于0.25,虽然好于PVA,但仍然难以生化处理。

2. 绿色浆料应具备的条件
四、关于少用或不用PVA问题
PVA具有很强的成膜能力,能够改善浆纱的耐磨性能,降低经纱断头率,提高织造效率。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不用或少用PVA呢?
(1)PVA对酸、碱和一般的微生物都很稳定,不易降解(自然条件下完全降解需要900天),所以它在退浆后便成为污染环境的物质,大量的PVA随着退浆废水进入江河湖泊,严重污染了水生态环境系统。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PVA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PVA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等),最近已开始禁用PVA,所以我们含有PVA浆料的坯布在欧洲已经受阻。

(2)PVA价格高,减少它的用量能够降低浆料成本。

(3)PVA的退浆,是通过煮练使PVA溶解在退浆液中,所以在煮练后的布面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带上一些PVA。

布面上的PVA痕迹,是很容易被检测出来的,这将成为绿色壁垒制造者的借口和依据。

对于出口产品来说,就必须小心了,因为已经有一些纺织厂受到罚款或退货了。

近年来,在减少PVA用量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改进浆纱工艺,采用新型浆纱设备。

例如高压上浆、预湿上浆和两高一低工艺等。

(2)采用大量混用聚丙烯酸(酯)浆料的方法,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上浆生产中大量混用聚丙烯酸(酯)浆料,以保护环境。

(3)我国在经济上不如西方国家,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采用西方国家的生产模式,因而主要是开发高性能的变性淀粉浆料。

五、水分散性聚酯浆料
聚酯是聚合物的一个系列,并不是具体的一种高分子物质,它是采用二元酸与二元醇类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大分子结构单元中含有酯基(-COO-)的高分子物质。

然而,一般性的聚酯是疏水性的,在水中不能溶解也不能分散,不能作为浆料使用。

为了使聚酯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可在其大分子中的部分苯环上引入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团;或以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取代一部分甚至全部乙二醇单体;也可以采用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替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二元醇进行缩聚,使所合成的聚酯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从而具备水分散性或水溶性。

水分散性聚酯或水溶性聚酯浆料的合成通常是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

这种聚酯能够作为浆料使用,因而分别称为水分散性或水溶性聚酯浆料,有时也简称为聚酯浆料。

由于化学结构相似,聚酯浆料对涤纶纤维具有优异的粘附性,经纱耐磨性好,浆膜韧性好,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其浆纱质量良好。

人们在试验中发现,在淀粉中添加20-30%的分散性聚酯浆料,就能大幅度提高纯涤及涤/棉混纺经纱的浆纱性能,这显示水分散性聚酯浆料具有大幅度取代PVA用于含涤经纱上浆的潜力。

六、浆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PVA浆料的污染性也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PVA具有优良的上浆性能,目前还很难在全行业的经纱上浆中不用它,因此,就有了浆料回收与再利用的研究。

超滤回收法是将退浆废水泵入超滤设备,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超滤膜,使退浆废水中的水分子通过超滤膜,而浆料大分子则被阻止,从而将浆料与水分离。

经过超滤回收的浆料可以再次用于浆纱生产,因而减少了退浆废水中浆料的排放量。

然而,浆料的超滤回收也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

超滤回收还缺乏投资的动力,在美国只有极少数的厂家采用,还没有在世界上得到推广[5]。

但浆料的回收与再利用,的却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