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幻灯片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幻灯片
回波 船首线 方位
12
3 雷达相关技术参数
1. 波长λ
S 波段 X 波段
10cm波长 2000~4000MHz 7.5~15cm 3050MHz
3cm波长 8000~12500MHz 2.4~3.75cm 9375MHz 。
天气好: X band; 天气坏(雨/雪) : S band
2. 脉冲宽度τ 每次发射脉冲的射频振荡持续时间.0.05~0.2us
t
p tT
P rmin = kT△f·N
△f接收机通频带 N接收机噪声 K波尔兹曼常数 T接收机端绝对温度
14
3 雷达相关技术参数
7.接收机带宽 △f
指在放大情况下,允许通过接收机的信号频率范围。
长脉冲 →窄范围的频谱 △f ↑→ 噪声↑→灵敏度↓→ 失真↓ △f ↓→ 噪声↓→ 灵敏度↑→ 失真↑ 兼顾: 远量程 △f ↓→ 灵敏度↑
h2
19
4.2 最大作用距离
一台雷达在一定的电波传播条件下,对某一特定的物标, 雷达能满足一定发现概率是,所能观测到物标的最大距离, 其影响因素包括:
雷达技术参数 物标反射性能 海面反射(工作环境) 大气衰减
20
4.2 最大作用距离
1 雷达技术参数对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1
Rmax=
Pt GAl2 0 64p2Prmin
最大探测距离 最大作用距离 最小作用距离 距离分辨率 方位分辨率
18
4.1 最大探测距离
在考虑地球曲率、天线高度、物标高度及雷达电波传播 空间大气折射影响时,雷达可能观测的最大距离
R = 2.23( h + h )
1
2
h1
天线雷达地平
目标雷达地平
雷达地平和最大探测距离
几何地平 1.93 光学地平 2.07 雷达地平 2.23
目标
4
雷达目标
雷达所能发现的所有目标。
▪ 船舶 ▪ 岛屿(陆地) ▪ 浮标 ▪ 海浪杂波 ▪ 雨雪杂波
5
目标信息
相对位置(距离和方位) 真速度 真航向 CPA(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 TCPA(Distance to CPA)
6
1.2海上雷达的用途
三个主要用途:
尽早发现目标
(1) 远距离探测
(2) 无视线限制
测量目标参数 距离,方位,速度,航向...
导航 (1) 避碰
(2) 定位
7
雷达/ARPA, ECDIS, GPS/DGPS和自动舵构成的自动 船桥系统是未来主要的导航系统
1.3雷达考核内容
雷达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雷达影像失真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影响雷达正常观测的诸要素 雷达测距/测方位 雷达定位与导航 雷达航标
4
Pt : 天线发射的脉冲功率; GA: 天线增益; λ :工作波长; Prmin:接收机门限电压; σ0 : 物标有效散射面积
21
4.2 最大作用距离
2 物标反射性能对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大小尺寸 物标形状 表面结构 入射波的方向 物标质地 工作波长
侧视图
俯视图
22
4.2 最大作用距离
13
3 雷达相关技术参数
3. 脉冲重复频率f/脉冲重复周期T
f(P.R.F Pulse Repeat Frequency)
每相邻两次发射脉冲的时间间隔 。(400~4000Hz)
4. 发射峰值功率Pt: 在脉宽持续时间内的功率 p=
5. 发射平均功率Pm: 在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功 m
率
6. 接收机灵敏度Prmin:表示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H
L
R
L q H 方位分辩率 一般为1º
CB
半功率点 θH A
B C
半功率点
水平方向性图
16
3 雷达相关技术参数
10.垂直波束宽度θ V
表示在垂直面内的波束半功率点的宽度。为防止船舶摇摆时不至丢失目标, 一般15 º~30 º。
VBW
棒状波束
HBW
17
4 雷达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雷达使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雷达影像失 真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是正确理解和使用雷达图像信息的 前提。
固定距标圈 荧光屏边缘
10
1.4 雷达的测距与测向原理
1. 雷达测距原理
Δt: 往返于天线与目标的时间,
C: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速度3×108m/s。
R
=
1 C
×Δ
t
2
2. 雷达测向原理 借助于定向天线 - 扫描.
11
2 雷达基本组成
微波传输线 发射脉冲
发射机
天线
回波 T/R
触发器
接收机
电源
船电
显示器
近量程 △f ↑→ 灵敏度↓ 航海雷达 1~25 MHz
15
3 雷达相关技术参数
8.天线增益
定向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与点状天线各向均匀辐射的平均功率之比。
表示定向天线的功率集束能力。
G= a
4p Ae l2
l Ae
Ga Ga
9.水平波束宽度θ H
L
在水平面内的波束半功率点的宽度。
P
q = 70l
3 海面(镜面)反射对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到达物标有直射波和海面反射波,两者互相作用造成雷
达波束在垂直方向上的分裂现象。回波将时隐时现。
直射波
目标
平静的海面
反射波
23
4.2 最大作用距离
4 大气衰减对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指雷达波在大气层传播过程中受到大气吸收或散射导致
雷达波能量的衰减,其特点是: 与工作频率有关,S波段强于X波段 大雾对雷达回波有影响 与天线波束宽度及脉冲宽度有关
雷达与ARPA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仪器教研室
第一部分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
1.1基本概念
雷达: ——Radar ——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 无线电探测和测距。 定义:
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电磁波和接 收回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测定目标 信息的设备。
3
电磁波特性
直线传播 二次辐射(反射)
24
4.3 最小作用距离
指雷达能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并测定物标的最近距离, 最小作用距离取决于:
脉冲宽度τ和收发开关恢复时间tr
R
= min1
C 2
(t水 ,垂直波束宽度
Rmin2 = H·ctgθv
Rmin1
θH
…………
9
1.4 雷达的测距与测向原理
岛屿
本船
目标
本船
90°
Δt=123.5μs 0 方向扫描
扫描线 HL
目标 245°
岛屿
海图平
270
面
雷达不能“感知”目标的背面, 245 因此目标的后沿是不可见的.
Fig. 距离与方位测量
量程: 12 nm
雷达平面
EBL 180
回波 (at 10 nm) 90
方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