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

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



大雅 周颂

商颂
鲁颂
大雅3l篇,小雅74篇,共105篇作品。大雅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少数是东周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西周晚 期作品。大小雅的作者。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包括“周颂”3l 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周颂是西周初期的作品;鲁颂是春秋中叶鲁 僖公时的作品,都是颂美鲁僖公的;商颂大 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删诗说

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者。”(《史记· 孔子世家》) 该说不可信。《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 纪中叶,不会在孔子出生以后;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 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 的本子。 更重要的反证是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 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 相同。其时孔子刚刚八岁,显然是不可能删订《诗经》的。

《诗经》的分类

风、雅、颂的划分是由于题材、音乐的不同。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 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左· 成公九年》范文子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正好说明了风的含义。 它们产生的地区,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 水一带外,其余十三“国风”都在黄河流域。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 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 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问题
《诗经》的核心是什么?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二、《诗经》来源和结集
三、《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四、《诗经》的分类 五、《诗经》的功用 六、《诗经》的流传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世说新语》
先秦 汉 魏晋
李清照及其作品
内容编排:中国现当代文学
鲁迅
王小波 张爱玲
内容编排:西方文学
荷马史诗
莎士比亚戏剧 十九世纪浪漫派诗歌与现实主义小说
第一讲
《诗经》
风雅颂 赋比兴
1991年山东电视台 孔子第三集
《孔子》
23:22---31:45
矛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
(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 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十五)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十七)
诗与乐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 之音。”
《诗经》“四始”
《关雎》国风之始; 《鹿鸣》小雅之始; 《文王》大雅之始; 《清庙》周颂之始。
《诗经》的功用
《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 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 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 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 《诗》句,往往断章取义。 《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孔子很重视 《诗》,曾以《诗》教授弟子,并对学《诗》的重 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 汉儒使《诗》经学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 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 《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
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 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诗经》的来源与结集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班固:“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
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 天子。”(《汉书·食货志》 何休:“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 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 以闻天子。”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shen 三声)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孔子论《诗》
学而第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 来者。"
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
关关雎(jū) 鸠(jiū)⑴,在河之洲。 窈(yǎo) 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xì ng)菜(cài)⑹,左右流之⑺。 窈窕淑女,寤(wù) 寐(mèi) ⑻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a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评鉴
设网求鱼——娶妻意也。
《硕人》是《诗》中写女子写得最美的一篇,
却又是最无情思的一篇,有情思者,诗在心 里,无情思者,诗在身外也。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 婚姻之时也。
齐鲁韩毛四家《诗》
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亦即四个学派。 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 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 后二者取姓氏)。 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 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 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 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 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采诗说成因

原因:《诗经》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一致,形
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
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
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 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
这是指“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歌,如《国语》
所谓“瞽献曲”之。

《诗经》的流传
自春秋以来,战乱频仍,作为乐章的《诗经》
颇为淆乱。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了鲁国, 开始他的著述工作,同时也整理过《诗经》 的乐章,使“雅、颂各得其所”。他还利用 诗来教育门弟子,并且强调诗的实际用途, 这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是有作用的。正 因为孔子与《诗经》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汉 代人才把他附会成为《诗经》的最后删订者。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①;汉有游女②,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③,不可方思④。 翘翘错薪⑤,言刈其楚⑥;之子于归,言秣其马⑦。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⑧;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路第十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
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 诗。
阳货第十七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音炯)衣。齐侯之子,卫侯之 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音囚齐),齿如 瓠(音户)犀, 螓(音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音坟)镳 镳(音标)。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音阔)。施罛(音孤)濊 (音或)濊,鳣(音沾,鲤鱼)鲔(音委)发(音 拨)发。 葭菼(音坦)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音洁)。

《诗经》的结集
可能成于王朝乐官手中。 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
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 可能的。
诗、乐、舞三位一体
《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其
中的诗篇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 《诗三百》,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 歌词。《墨子· 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 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 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 伴舞。季札观乐。《史记· 孔子世家》又说: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
评鉴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 美人之祖。”

周南、召南、 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的土风 郑风、齐风、 歌谣。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南》、 160 魏风、唐风、 《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 秦风、陈风、 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桧风、曹风、 豳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