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

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

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国企的改革。

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有许多痼疾难以克服,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文就针对当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着重从管理问题、产权问题、效率问题这三个方面对国企的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国企改革;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效率;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2)12-00-01
比起十七大,这次的十八大释放出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号更加强烈。

十八大指出了我国继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继续“两个毫不动摇”、“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意味着经济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入。

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就开始了第一轮的国企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三轮的国企改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效率低下、市场表现远远不如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机构臃肿、大量的浪费和贪污等,所以,国企的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

从目前条件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可以从以下入手:管理问题、产权问题、效率问题。

一、国企改革的首要问题仍然是产权制度的改革
“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
度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就已经提出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国企中仍然存在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原因就在于我国国企的股份制改革不彻底。

十五大以来,国有企业的改制与改组在全国各地都轰轰烈烈的展开。

因为船小好调头,所以,小型的国企进展相对比较顺利,但是大中型的国企改制则相对较慢。

想要产权明晰,必须股份制改革。

我国的股份制改造也提倡了许多年,但是因为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了目前国企中仍然有产权不明晰所带来的贪污受贿以及资源的浪费等。

例如中石化老总陈同海对国家资源握有较大的权利,受贿1.9亿多元。

这种贪污受贿的案件在我国数不胜数,甚至无孔不入,屡禁不止,其原因就在于产权不明晰。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改造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转轨不转制,即股本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所占的比例太大。

例如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虽然股份制改造已经完成,但是它们最大股东仍然是国家,这其实跟之前的国有银行的性质相差不多,而且上市还给它们更多的圈钱机会。

不止国有银行,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股份占绝大多数,而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所占比率太小,造成这四种股东之间同股不同利、不同权、不同责、不同风险等。

国有生产要素不具有流动性和低流动性。

这也导致了国企运行效率的低下。

所以,国企的改革就应该是上市,彻底地实现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运作,提高流动性;同时,借助资本
市场融资,而且上市了之后,尤其是境外上市,对企业的规范效果非常明显,使企业做假账的可能性减少,透明度提高,运作规范,政府也比较难以干预,完全交给市场完成,从而减少贪污受贿,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二、完善国企的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至今仍然不完善,从本质上说,无论是国企还是私营企业,其性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因为企业的决策权及选举权都应该归董事会、股东会,但是中国的国企确实党管干部的形式,包括人事任命都是由党委说了算,公司中董事长和经理是由政府任命,而且大多数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一个人兼任,造成权力过分集中,又没有制衡,决策权也归党委,这样股东会、董事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是一个躯壳,空架子。

监督机构也在被监督者的监督之下,没有很好地发挥对企业财务和董事以及经营者的监督作用,造成不少决策失误,以权谋私,国有企业资产严重流失,并且大多数亏损。

所以,应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的作用和职责,使企业的用人、决策都通过董事会、股东会,在市场化领域中,减少政府的干预,或者不干预,让企业自己按照市场的意愿发展,同时,也切实发挥监事会第职能,如此,才能够做出更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和判断,也能够增加市场化的速度,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国企在改革中应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建立了激励
约束机制,这样就要求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搞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培林说:“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不是简单的政府职能削弱、强化市场功能,而是两者职能的重新界定,市场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性监管方面做到位。


由上表能够看出,从2003年到2010年,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国有企业,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得最快。

国有资产增值速度远远输于私营企业的资产增值速度。

在过去几年资产价格快速膨胀的时期里,谁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以较多地利用财务杠杆,谁就最有机会实现较快的资产增值。

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远远多于私营企业,资产增值速度反而远远逊于私营企业。

同时,由统计年鉴中统计出来的就业增加量中,民营企业也远远大于国企。

所以,我们有理由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国家还需要花大力气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降低国企的优越感,同时,减少排挤和压制私企发展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侯清麟.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d].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金碚.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10.
[3]王子军,张海清,吴敬学.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领域几点争论的述评[j].经济体制改革,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