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规范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学标志: HBsAg、HBeAg、 抗-HBe 和 HBV DNA 的基线状 治疗开始后每 3 个月检测 1 次 态或水平;
对于中年以上患者,应作心电图 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出现明显抑
检查和测血压
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
切监护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HCG 检测以排除妊娠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
一.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全球HBV感染流行情况
20亿人曾感染HBV, 占全球人口1/3
15%~25%最终将死 于与HBV有关肝病
全球60亿人口
慢性HBV感染者约3.5~4亿, 其中亚洲占2/3,中国占1/3 每年全球死亡75~100 万例,占死因第7位
Lavanchy D.J Viral Hepatitis.2004;11:97-107
HBV感染的转归
急性HBV感染
95% 围产期/婴幼儿 期感染
5%-10%成年期感染
慢性 HBV 感染
10%-30%
慢性肝炎
5年內12%-20%
5年內6%-15% 肝硬化
5年內20%-23%
肝细胞癌
失代偿肝硬化
“持续病毒复制” 是慢性乙肝病情进展的主要病因
HBV DNA水平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台湾队列研究,N=3653
基线处HBV DNA水平,拷贝/mL
肝 癌 累 计 发 生 率
随访时间(年)
Chen CJ ,et al. JAMA. 2006,295(1):65-73
生存分布函数
HBV DNA载量与慢性肝病病死率密切相关
生存时间 (年)
Chen G,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797–1803
• 48周(pegIFN-α) HBeAg +/-
AASLD (2009)
• HBeAg(+): 16周 (标准IFN-α);48周 (pegIFN-α) • HBeAg(-): 48周 (标准IFN-α 或pegIFN-α)
何时停止NA治疗?
指南
何时停止NA治疗的推荐
APASL (2008)
HBV Keeffe 诊疗规范 (2008)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 对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者,应监测病情变化, 如持续HBV DNA阳性,且ALT异常,也应考 虑抗病毒治疗 (III)
• 应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 ALT升高
• 也应排除因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
选择什么样的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目前抗病毒药物特点比较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
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 免疫调节 抗炎保肝 抗纤维化 对症治疗
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 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病 症状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患者的长期随访
治疗结束后,不论有无治疗应答,建议停药后半年内至少 每2个月检测1次ALT、AST、血清胆红素 (必要时)、HBV 血清学标志和HBV DNA,以后每3~6个月检测1次,至少随 访12个月。随访中如有病情变化,应缩短随访间隔
对于持续ALT正常且HBV DNA阴性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 HBV DNA、ALT、甲胎蛋白及B超检查
病情复发患者需要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总结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慢乙肝治疗的关键 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降低肝癌发生率
凡是有治疗指征、并且有条件的患者即可开始 抗病毒治疗
选择什么患者进行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1) HBV DNA≥105 拷贝/ml (HBeAg阴性者为≥104 拷贝/ml);
(2) ALT ≥2×ULN; 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ULN, 血总胆红素水平应<2×ULN;
(3) 如ALT <2 ×ULN, 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 或≥G2炎症坏死,或 纤维化≥ S2 具有(1)并有(2) 或 (3) 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 HBeAg(+): HBV DNA转阴并且HBeAg血清转换之后6-12个月 • HBeAg(-): 不确定
AASLD (2009)
• HBeAg(+): HBV DNA转阴并HBeAg血清转换≥6个月 • HBeAg(-): 不确定(治疗到HBsAg血清转换为止)
慢乙肝治疗的监测和随访
及时、有效、完善的监测是
实现慢性乙肝规范治疗的关键
治疗中监测
疗效 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停药后监测
应用干扰素治疗时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前
治疗期间
生化学:ALT, AST,胆红素、白 治疗开始后每月 1 次,连续 3 次,以后
蛋白及肾功能
随病情改善可每 3 个月 1 次
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及尿 源自规开始治疗后的第 1 个月,应每1~2周检 查 1 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1 次,直 至治疗结束(每 3 个月检测 1 次甲状腺 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
一.慢性乙肝概述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三.慢性乙肝的治疗
乙肝的实验室诊断
病毒学和血清学物指标 HBV DNA HBeAg HBsAg
肝细胞损害的指标
ALT AST 胆红素
抗-HBc, 抗-HBc-IgM 抗-HBe 抗-HBs
肝脏功能的指标 胆红素 白蛋白 凝血时间
HBV感染
急性乙肝 携带者
慢性乙肝 隐匿性慢 乙肝 乙肝相 性乙肝 肝硬化 关肝癌
HBeAg+ HBeAg慢乙肝 慢乙肝
HBV 携带者
非活动性 HBsAg携
带者
轻、中、重
代偿期 失代偿期
活动期和 静止期
小结: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指标的意义及应用
一、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二、评价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应答的指标:
应用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时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前
治疗期间
治疗结束后
生化学:ALT, AST,胆 前3个月每月一次,以后可根 3~6个月内每两个月检测
红素、白蛋白
据病情每3月一次
1次
血清学
HBV DNA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 规,磷酸肌酸激酶、血 清肌酐等
前3个月每月一次,以后可根 每6个月检测HBV DNA
治疗过程监测: 抗病毒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 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 力等
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 为外周血白细胞 (中性粒细 胞) 和血小板减少
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以替比 夫定更为多见)
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以 阿德福韦更为多见)
乳酸酸中毒(少见)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疾病进展患者的比例(%)
安慰剂 (n=215) 拉米夫定 (n=436)
ITT 人群 p=0.001
安慰剂
17.7%
P=0.001 拉米夫定
7.8%

Liaw YF,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1521-1531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需要个体化 抗病毒治疗后需要监测和随访
谢 谢!
HBV Keeffe 诊疗规范 (2008)
• HBeAg(+): 出现血清转换,HBV DNA达到测不出水平之后12个月, 或者血清转换后6个月,HBV DNA可测出,但水平保持稳定
• HBeAg(-): 尚不清楚,不过长期疗程治疗(12个月)可能比短期治 疗(4-6个月)更好
EASL (2009)
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用原则
---综合考量药物/药物组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制订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应尽量选用安 全性相对最佳的药物
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应尽量 减轻患者负担,以提高患 者的的依从性
有效性
应综合考虑所选药物/药物组合在
• 有效抑制HBV病毒复制 • 血清转换 • 延缓疾病进展 • 耐药发生率等
12
15 18 21 24 27 30 (月)
完全应答者最短疗程:HBeAg阳性CHB者24月
HBeAg阴性CHB者30月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何时停止IFN治疗?
指南
何时停止IFN治疗的推荐
APASL (2008)
• HBeAg(+): 4–6个月(IFN-α); ≥6个月(pegIFN-α) • HBeAg(-): ≥12个月(IFN-α); 12个月(pegIFN-α)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Hepatol 2009; 50:227-242.
如何确定停止治疗时间?
HBeAg阳性 慢性乙肝
评价疗效 (至完全应答)
HBeAg阴性 慢性乙肝
基本疗程1年
巩固阶段
HBeAg阳性者至少12月 HBeAg阴性者至少18月
3
6
9
EASL (2009)
• HBeAg(+): HBV DNA转阴并且至少有间隔6个月的2次独立检查显示 HBeAg血清转换 • HBeAg(-): 至少有间隔6个月的3次独立检查显示HBV DNA达到测不 出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