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葡萄沟》
教材分析:葡萄沟》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组中的一篇文章,这一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各段的主要内容。
2、使学生明白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学策略与手段:指导观察法、表演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美读训练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标出自
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国庆长假大家旅游了吗?今天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到一个地方去,但又一个前提,看谁能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些困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随着作者一同去葡萄沟看看吧!(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4、新疆吐鲁蕃的葡萄沟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一)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读通生偏词“新疆吐鲁番”,“吐”是个多音字,“tǔ”鲁蕃“tù”出。
2、指名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集体评价。
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同桌互相学习,讨论识字记字方法。
3、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密”和“蜜”的区别,“摘”的右边不要写成“商”,“钉”字的两种读音的区别。
“留”字左上部分的正确写法。
4、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写生字,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练写。
5、给生字组词,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集体理解。
三、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1、围绕文章最后一段质疑,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学生带这问题自读、自悟把关键词句做上记号。
3、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
4、全班交流,师适当点拨,并适时指导朗读。
(1)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中体会,葡萄沟不仅水果品种多,而且从五月到十月,月月都有水果,所以说真是个好地方。
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指明读,观察插图、从带点词中体会葡萄茂密的枝叶很多,很美。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指名读,课件展示画面,抓带点的词体会葡萄颜色多品种多,而且结得丰硕。
老师引导:葡萄真诱人啊!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课件出示—“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指明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3)第3自然段师:虽然我们不能够亲自到葡萄沟去,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但是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维吾尔族老乡亲手制作的葡萄干。
生:尝一尝、说一说、夸一夸。
师:出示新鲜的葡萄和葡萄干,你想知道什么?
生:葡萄是怎样做成葡萄干的?生:默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葡萄沟盛产葡萄,景色美丽,人们热情,真是个好地方。
我相信,我们大家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那里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枝叶茂密
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葡萄沟在(),哪里盛产()。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
3、到了秋季,葡萄()挂在绿叶底下,有()、()、()、()、(),(),美丽极了。
(二)、比一比,再组词。
坡()味()秀()梯()披()妹()季()递()
(三)我会选字填空。
密蜜搭
塔
1、()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山上的树木很茂()。
3、山上有一座天然水()。
4、茂盛的枝叶()起一道凉棚。
教学反思: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