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做法

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做法

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做法
加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做法
一、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孩子们玩电脑上网已成为一个新时尚。

有些学生放学回家把自己关进房子里沉迷于电脑完全封闭自己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社会上的游戏机室比较密集成了少年儿童出入最多的场所。

由于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缺乏警惕性往往成了不法分子作案的帮凶或成为坏人勒索的对象。

家庭方面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往往脱离实际的期望使孩子感到压力过大害怕失败缺乏自信心。

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娇宠学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思想重、缺乏进取心。

家长对孩子放任或专制前者往往使学生自由散漫、上进心不强而后者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等不良性格。

更重要的是一些家庭不和谐、有缺陷、缺少温暖这样的家庭更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学校方面的影响现如今很多学校在教学上只是偏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
力因素的培养平时重视抓思想教育工作而忽视学生心理
健康培养忽略差生、偏爱优生各项竞赛活动只是让优生
参与。

课堂上老师的眼睛只是盯在优生身上部分差生根本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

不良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反应对教学效果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

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中情感比例较重。

他们往往对喜欢的老师报以积极和合作的态度容易接受教育。

反之对不喜欢的老师则报以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对于老师批评产生不满反感和对抗心理抗拒该老师所教的学科。

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反叛的心理。

片面追求升学率及考试成绩造成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造成身心疲倦体质下降害怕考试不合格造成恐惧、厌学等情绪。

长期的压力与负担使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几点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培育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1)全面关心、尊重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尊
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切勿在学生面前大声责骂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及对抗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要改变这些孩子的内向性格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尊。

教师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充
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努力发掘优点多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克服自卑感敢于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2)帮助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主、自律精神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力就越低。

怎样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心理承受力呢?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班内实行岗位责任让学生在职责范围内大胆开展工作每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独立、自主、自律的精神在独立完成工作中克服依赖心理。

(3)帮助自我情绪和情感控制能力提高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当有些强烈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失去控制心理的弱点会越来越明显如:自私、骄横、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的能力差。

往往表现在语言、神态、行为等表现异常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教育时要根据班级的实际加强心理教育发现学生有心理障碍要及时进行疏导教育他们学会自己调节情绪。

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交往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优长。

由于有些学生思想上比较封闭不大愿意与人相处而有些学生自卑感强对做任何事情都信心不足。

上述倾向都容易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优点及长处增强自信心同时正确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家长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启蒙教师家长平时要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动向不要盲目认为孩子年纪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

只要食、住、玩能满足需要便可以了。

现在的少年儿童思想比较早熟。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作为家长要经常进行了解要与子女平等相处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使他们勇于向长辈倾诉。

从孩子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来分析其心态及其变化的特点对症下药使他们得到正确的心理教育。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开始。

教育好他们是社会、家庭的责任让大家携起手来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