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活动中心设计

社区活动中心设计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防火和疏散 ➢ ① 观演厅、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等人员密集的用房宜设在底层,并有直接对
外安全出口 。
➢ ②走道净宽不应小于下表规定:
部分
走道最小净宽度 (m) 双面布房
群众活动部分 学习辅导部分 专业工作部分
2.10 1.80 1.50
单面布房
1.80 1.50 1.20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面积不宜小于24 ㎡ 。
• ② 音乐工作室应附设1~2间琴房,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6 ㎡ ,并应考虑室内音
质及隔声要求。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行政管理部分 • ①行政管理部分由馆长室、办公室、文印打字室、会计室、接待室及值班室等组
成。其位置应设于对外联系和对内管理方便的部位。
• ② 行政管理部分的附属用房,包括仓库、配电间、维修间、锅炉房、车库等,应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四、自由型
1 设计概述
2
基地及总平面布局
3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4
5
设计实例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实例分析
替包尔文化中心
实例分析
大片树林和空地边界成为建筑的轮廓 文化中心贯穿南北的通廊,表现了乡土村落景象。通廊东西十个棚屋,成为“容器”的竖向空 间。棚屋一共三个尺寸:3个28米高,3个22米高,4个20米高,共同形成三组村落。其功能分 别是永久展厅、咖啡厅、媒体图书馆、会议与青少年中心等。
➢ 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
一、独立布局
•按观演空间与其他活动空间的关系 分类
一、独立布局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二、半独立布局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三、整合型布局 1、中心式 2、侧翼式 3、内核式 4、毗邻式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按建筑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分类 一、前广场型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二、内广场型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三、庭院型
• 《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集》2003、2004、2005晶艺杯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公共建筑设计》

艾学明主编,季翔主审,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世界设计佳作资料集——文化建筑设计》

王其—休闲娱乐建筑设计》
征和个性特点,表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3 灵活性— 造型丰富,艺术处理手法多样,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1 设计概述
2
基地及总平面布局
3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4
5
设计实例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基地及总平面布局
• 总平面组成内容和功能分区
➢建筑前院 ➢建筑基地和庭院用地 ➢室外活动场地 ➢杂物内院用地
基地及总平面布局
以及放映室设计,均应符合《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和《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的有 关规定。
• 四、当观演厅为300座以下时,可做成平地面的综合活动厅,舞台的空间高度可与
观众厅同高,并应注意音质和语言清晰度的要求。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群众活动部分 • ② 展览用房 • 一、展览用房包括展览厅或展览廊、贮藏间等。每个展览厅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东南大学胡仁禄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Thank you
谢谢观赏!
2020/11/5
80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学习辅导部分 • ② 普通教室和大教室 • 一、普通教室每室人数可按40人设计,大教室以80人为宜。教室使用面积每人不小于
1.40㎡。
• 二、课桌椅布置及有关尺寸,不得小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 三、大教室根据使用要求,可为阶梯式地面,并设置连排式课桌椅
• 防火和疏散 • ③凡在安全疏散走道的门,一律向疏散方向开启 ,并不得使用旋转门、推拉门和
吊门。
• ④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的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 。 • ⑤屋顶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活动场所时,其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20m。设置金属护
栏时,护栏内设置的支撑不得影响群众活动。
建筑设计 之 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实例分析
模仿棚屋编织的木肋结构,利用当地材料,有油性易弯曲,抵抗南太 平洋的强风。内层使用钢和玻璃,追求透明性。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建筑面积:361平米 博物馆建造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下 新庄村边的田野中,建筑的目的是 为了向来访者展示新庄古老的手工 造纸工艺,及相关于手工纸的文化 产品,建筑内部也设有办公空间、 茶室和客房等。设计将建筑做成由 几个小体量组成的一个建筑聚落, 如同一个微缩的村庄。
•为了使结构布置合理,宜将开间、进深、层高相同的房间相对集中,或上下重叠。
卫生间或其他用水较多的房间宜布置在底层,或上下重叠。
•为尽可能多的使用房间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 建筑形态的视觉环境要求 •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环境协调 •建筑形态与社会审美环境协调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社区活动中心设计
1
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的训练重点
1、 强化对空间的理解和探索: 大型空间-小型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内部空间-外部空间。。。 2. 从“真实”基地出发的设计训练 (1)建立与基地的联系:深入的了解基地,除了街区领域的形态空间要素,基地的自 然与人文历史,使用人群的诉求与行为模式,乃至基地独特的气候等因素都可以成为设 计的重要依托。 (2)发现基地的美 :避免对当下奇观式建筑的偏执追求,回归基地,从基地寻求创 造美的根源 (3)为基地做出贡献:反映地域的属性,满足民众的需求,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的课程目的
1、 初步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 2、 掌握活动中心类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建筑的一般常识,处理好建筑 与自然环境及景观的关系。 3、 以工作模型作为思考、构思及设计的手段,加深对建筑空间尺度及地形环境的 感性认识。
4、 注意培养:1)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2)探索多方案的能力;3)在草图阶段 用徒手线条表达方案的能力;4)方案深入设计能力;5)在上版阶段的正式图表 现能力。
65㎡ 。
• 二、展览厅内的参观路线应通顺,并设置可供灵活布置的展版和照明设施。 • 三、展览厅应以自然采光为主,并应避免眩光及直射光。 • 四、展览厅(廊)出入口的宽度及高度应符合安全疏散、搬运版面和展品的要求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群众活动部分 • ③ 阅览用房 • 一、阅览用房包括阅览室、资料室、书报贮存间等。 • 二、阅览用房应设于馆内较安静的部位。 • 三、阅览室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避免眩光及直射光。采光窗宜设遮光设施。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功能组织的基本关系
•体现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 •反映交通空间的组织方式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1 设计概述
2
基地及总平面布局
3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4
5
设计实例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 空间布局的一般原理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 ➢ 空间建构的功能技术原则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功能组织的基本原则
➢合理的功能分区 •空间的主次 •动静分区 •内外分区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简捷的活动流线 •合理的人流、物流组织 •集中人流与分散人流 •合理的交通组织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清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 的分隔; ➢有效的组织好场前人流和车流; ➢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 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基地及总平面布局
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 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 文化馆建筑特点
• 1 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社区活动中心要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活动场所,包括观演、游艺、交谊、
展览、阅览、学习、专题研究等。它们要求的建筑空间各有不同,既要各得其所,
又要减少相互间的干扰。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建筑空间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变性和适应性。
设计概述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三庭院社区中心 /
建筑面积:1900.0 年份:2009 位于扬州东部的新区,毗邻有 2500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三庭 院社区中心从周边的玻璃办公建筑 、农民村落中脱颖而出。社区中心 的功能是为周围的居民及员工提供 休闲娱乐、餐饮以及会议空间。
实例分析
• ③ 美术书法教室 • 美术书法教室宜为北向侧窗或天窗采光。 • 美术书法教室的使用面积每人不小于2.80㎡,每室不宜超过30人。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 专业工作部分

专业工作部分一般由文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摄影、录音等工作
室,站室指导部,少年儿童指导部,群众文化研究部等组成。
• ① 美术书法工作室宜为北向采光 ,室内宜设挂镜线、遮光设施及洗涤池;使用
• 2 建筑内容与形式的乡土性(即地域性、民俗性)

活动中心建筑内开展的活动是普及型的,强调群众参与。其内容应该根据
当地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习俗风尚来确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应
千篇一律。活动中心是社区群众接触较多的建筑,也是在一定地段中比较重要的
公共建筑;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建筑造型往往较丰富,所以设计时应突出地域特
用房要求与功能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