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抗制剂在内分泌疾病的应用

单抗制剂在内分泌疾病的应用


三、小分子抗体
基因工程小分子抗体仅表达鼠源单抗的 V区片段,相对分子量为原抗体的 1/80~1/3。即保留CDR区,而Ig 分子 中的C区不表达。 小分子抗体类型有: ①Fab片段抗体 ②Fv抗体 ③单链抗体 ④单域抗体 ⑤最小识别单位
四、双功能抗体
双功能抗体就是双特性抗体。它是一种 非天然性抗体。其结合抗原的两个臂 具有不同的特异性。 构建方法: ⒈化学交联法 ⒉生物学方法(杂种-杂交瘤) ⒊基因工程法
重组人源化IgGl一K单克隆抗体
ranibizumab: 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可通过与VEGF—A的结合,阻断VEGF.A 与其受体VEGFRl和VEGFR2的相互作用, 从而减少内皮细胞增殖、血管渗漏和新生 血管的形成。 该单抗于2012年8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 DME的治疗,商品名为Lucentis(雷珠单抗)
20世纪60年代发现多发性骨髓 瘤是浆细胞癌变形成的恶性增殖性 疾病。病人血清中出现同抗体结构 类似的球蛋白, 统称为免疫球蛋 白(immunoglobulin,Ig)。所以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而抗体是生 物学功能的概念。
多克隆抗体:病原微生 物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 原物质,因此这些抗体制剂 也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故 称多克隆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功能—抗体可变区(V) 同种性免疫源性—抗体稳定区(C) 在基因水平上将鼠源单抗的H 和L链可 变区基因分离出来,分别与人Ig的H 和L链的稳定区(C)基因连接成人-鼠 嵌合抗体的H 和L链基因,再共转染骨 髓瘤细胞,就能表达完整人-鼠嵌合抗 体。
二、改形抗体(CDR移植抗体)
Ig 分子中参与构成抗原结合部位的区 域是H和L链V区中的互补决定区(CDR 区),而不是整个可变区。 H和L链各 有三个CDR,其它部分称框架区。 用鼠源单抗的CDR序列替换人Ig 分子 中CDR序列,则可使人的Ig 分子具有 鼠源单抗的抗原结合特异性。可消除 免疫源性。
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
1型糖尿病---有效逆转新发1型糖尿病 抗移植排斥药 以体液免疫为主的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 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自1986年被FDA批准用 于临床以来,在肾、心脏、骨髓等实体及非实体 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在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也取得 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抗CD3抗体与Fc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丝裂原 活性以及鼠抗体的免疫原性给抗体的临床应用带 来严重的毒副作用。
抗IL-1单抗
痛风
甲状腺癌
抗p21ras单克隆抗体:甲状腺乳头状癌 抗P T K(酪氨酸蛋白激酶)抗体:F D A 批准的主要有Bevacizumab、Cetnximab、 帕尼单抗及曲妥珠单抗。它们抗癌的靶点 分别为VEGF、EGF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等,主要用于人体多种癌肿,如肺、 肾、头颈、乳房及胃肠道肿瘤。 Bevacizumab于2004年FDA批准用于治疗 迁徙性结直肠癌,近年亦有报道将 Bevacizumab用于治疗甲状腺癌。
单克隆抗体用于临床治疗, CD3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抑制剂 对器官移植免疫排斥有抑制作 用。 以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的药 物对肿瘤进行定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将抗体产生 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 瘤细胞相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 及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一 的单克隆细胞系而产生的。
一、人鼠嵌合抗体
单抗制剂在内分泌 科领域的应用
叶小珍
概述
1890年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 发现白喉抗毒素,建立了血清疗法, 开创了抗体制药。 1937年Tiselius用电泳法将 血清蛋白分离为白蛋白、α、β、 γ球蛋白,并证明抗体活性主要 存在于γ球蛋白组分。
抗体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 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产生:机体免疫系统 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被活 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球蛋白。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
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抑制VEGF通路后并不能完全抑制视网膜新 生血管的产生。近来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 是一个独立的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因 子。使用Epo拮抗剂,应能抑制视网膜新生 血管的形成。
人源化单抗XOMA-052
2型糖尿病、痛风 可特异性地与人白细胞介素-1β结合,使之无法作 用于IL-1受体,进而干扰由IL-1β 介导的信号通路, 现已被证实具有糖尿病治疗作用。 目前,XOMA公司正在美国和欧洲进行本品治疗2 型糖尿病的Ⅱ期临床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有核细胞上均有IL-1受 体存在,因此本品对其他与该类细胞有关的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心血管 疾病、白塞病以及痛风的炎症反应等也具有治疗 作用。
甲状腺癌
抑制程序性死亡-1(PD-1)及其受体的单克隆 抗体:前者如BMS-936558,后者如BMS936559。一项纳入207例多种晚期癌症患 者的I期临床研究发现使用BMS-936559 0.3~10mg/kg,6例患者疾病稳定达24周。 上述抗CTLA-4或抗CTLA-4受体的单克隆抗 体及抑制PD-1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又称 免疫关节阻断剂。它与多靶点阻滞的TKI(小 分子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同点为单靶 点抑制,其作用更具特异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抗CD52单抗(阿伦单抗,Alemtuzumab)_
抗ICAM-1单抗
Graves病
小鼠实验研究
抗人树突状细胞(DC)单抗
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抗细胞因子制剂:有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 子 (TNF-α)在眼病的炎症出现和维持中起重 要作用。
目前已有少数几项以TNF-α为靶向的抗细胞因子制剂用于 治疗GO的报道。如依那西普单抗、英夫利昔单抗、阿达 木单抗
单克隆抗体对ATC亦显示一定作用。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抗EGFR的嵌合单克隆抗体, 能有效阻断配体EGF、TGF.Ot与EGFR的结合,发挥抗 肿瘤作用。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人鼠嵌合抗 VEGF的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第3代半合成的新型长春碱类抗癌药依立替 康(irinotecan,CPT一11)及两药联用在ATC异体动物模型 体内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7%、79%、93%,较临床常用 的顺铂及阿霉素更有效,毒性低,应用前景较好。 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血管生成,且西妥昔单抗单药优于 贝伐单抗单药,两药联合疗效优于阿霉素。
对研究自身免疫反应很有价值。到目前为止,只 产生一种人类MAb,即可供使用的5C9抗体,其 可与TsHR高亲和力的结合,抑制TsH与甲状腺素 刺激人类MAb的受体激活环磷腺苷。5C9抗体可 能为研制控制TsHR活动的新药提供依据。
甲状腺癌
酪酸激酶抑制剂(TKI):凡德他尼(vandetanib) , 口服的,多靶点,适应症为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转 移性甲状腺髓样癌。 抗CTLA-4或抗CTLA-4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前者 是直接对CTLA-4的单抗,如Ipilimumab、 Tremelimumab,其主要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并能改善晚期病例生存率,但它用于甲状腺癌治 疗的报告较少。由于癌基因的突变,PTC与恶性 黑色素瘤有相似之处,如BRAF及Ras突变,因此, 本品亦可用于PTC(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治疗。
Th1或Th2型细胞因子或抗细胞 因子单抗,IFN-γ单抗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动物实验中已证实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构 建的IL一4基因疫苗、IL一10基因疫苗均能 有效地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抗CD22单克隆抗体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动物实验
抗CD20单克隆抗体
1型糖尿病 与IL-10基因联合免疫治疗对胰岛β细胞具有 保护作用
甲状腺癌
CD73抑制剂α,β-亚甲基二磷酸腺苷:已经 成功应用于PTC肿瘤模型,能缩小肿瘤体 积。 抗CD73单克隆抗体(TY-23):不仅仅抑制 CD73酶活性,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 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 但总的来说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长期有效 性、安全性还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 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均一性、来源稳定、可大量生产等 特点,为抗体制备和应用提供了全 新的手段,还促进了基础和临床医 上主要用与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 单克隆抗体检测与某些疾病 有关的抗原,辅助临床诊断。用 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 肿瘤显像,做免疫定位诊断。
五、抗体融合蛋白
抗体融合蛋白广义属双功能抗体。 类型: ①配基-配基型融合蛋白; ②配基-Ig型嵌合蛋白; ③配基-Fv型融合蛋白; ④受体-Fv型融合蛋白; ⑤酶-抗体型融合蛋白;
GAD抗原肽抗体
1型糖尿病 采用把耐受原基因GAD片段移植在IgG重链 N端的融合子——GAD抗原肽抗体通过逆转 录病毒对NOD小鼠进行基因治疗。 初步实验显示,GAD抗原肽抗体通过逆转 录病毒对NOD小鼠进行基因治疗能使NOD 小鼠糖尿病发病延迟并降低了其发病率。
抗VEGF抑制剂
抗VEGF治疗是一把“双刃剑” VEGF及其受体系统在眼血管形成过程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确保有足够的血液供应视网 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维持和保护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眼内VEGF平衡失 调会干扰正常眼血管生成和神经生理功能。 目前临床应用的非选择性VEGF-A抑制剂治疗新 生血管性AMD可能需要持续数月或数年,对视网 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以及视网膜脉络膜正常血管 生成的干扰究竟有多大,虽然真正的临床关联还 不清楚,但需要我们在选择这种治疗方式时考虑
按作用途径可以分为: VEGF受体嵌合蛋白、VEGF中和抗体、反 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和选择性VEGF受体激酶 抑制剂,其中选择性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 可能为较有前途的抑制剂。 目前,FDA批准上市的VEGF抑制剂主要有 3种:哌加他尼钠、兰尼单抗和贝伐单抗, 其中已被批准用于眼科临床的有哌加他尼 钠和兰尼单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