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女校长毕业典礼的精彩致辞:
我们欠世界些许答案
哈佛大学女校长毕业典礼的精彩致辞:我们欠世界些许答案
今天,无论你是第一次还是第五十次参加毕业典礼,此地此景都值得你全身心地感受,哪怕只用一分钟——感受这浓浓的绿荫,熟悉的砖瓦和回荡的音符。
同学们,今天的你们,即将从深大出发,走向不一样的未来。
希望大家从这所大学带走的,不仅仅是关于空调、荔枝和世界杯的记忆,希望大家能从深大的历史和文化中得到启示,带着“三自”精神,踏上人生旅途。
有了这样的精神,你将能够以积极的行动、平静的心态克服可能遭遇的冷漠、迷茫、失落和空虚,主动成为自己生活的英雄,而不是在环境中被动地随波逐流。
希望你们成为自立的一代、自律的一代、自强的一代,希望你们拥有更充实也更幸福的人生!
1936年,为了纪念哈佛大学成立300周年,这里被命名为“三百年剧院”。
就在此地,伟人曾经驻足,历史曾被铭记。
此时此刻,让我们回想国父乔治•华盛顿在这片热土上的传奇经历;
此时此刻,让我们回想1943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动员美国人勇赴战场时的演讲。
请记住,在那挤挤挨挨的
人群中,曾有6000名整装待发的哈佛学子。
听说有同学用感恩心语告别:“宿管阿姨,食堂阿姨,保安大叔,谢谢你们陪了我们四年,现在要走了,给你们个赞!”有同学用企盼心语告别:“要是再有个羽毛球馆就好了!”电机学院的发展征途上,记录着你们的付出收获,承载着你们的青春梦想,寄托着你们的未来创造。
彼时,丘吉尔说,希望年轻的美国士兵和英国战士、水手们尽快会合,希望两国年轻人能够像兄弟一样并肩战斗;他对美国人民承诺:“英国人不会感到厌倦,不会感到孱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你们并肩战斗,共同前进……建立充满正义的法制政权。
”
四年后,在同一个地方,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介绍了他援助欧洲战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
演讲结束之时,他问道:“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必须做什么?”
此时此刻,让我们回想1998年,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在这里的演讲:“对于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所面临的唯一,且最艰巨的挑战就是同歧视斗争,并将之消除。
”
13年后,我们见证了他梦想实现的一刻:非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站在了这里。
在这里,我们曾共同承受苦难。
XX年9月11日那个可怕的下午,我们在阴霾之下感受
了悲伤、恐惧和怀疑。
在这里,我们曾共享欢乐和荣耀。
XX年,在哈佛大学375周年纪念日上,我们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中尽情舞蹈,丝毫不顾及身上早已泥泞斑斑。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哈佛大学300周年校庆之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是在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中庆祝学校
3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还记得在这片草地上,我们共同放飞的那只风筝吗?在它放飞的那一刻,你们曾激动地拥着我,高兴地欢叫着来抢我手里的线。
“老师,你看,风筝飞得多高!”“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飞呢?”我深深地理解,你们在渴求着长大,渴求着飞向远方。
如今,你们真的就像那只风筝一样,要飞行了吗?要远走了吗?
在这里,英国小说家J•K•罗琳告诉毕业生们学会“把自己置于他人的处境思考”;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告诉毕
在四川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谢和平告诫毕业生要保持自己理性的判断,不要过度迷恋流行文化。
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诱导,保持理性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今天,我还是想用几分钟的时间谈谈我们将要肩负的责任,因为这些是引领哈佛未来发展的指南针,我们共同
的目标以及为之奉献的所在。
哈佛大学,或者说大学需要在未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欠世界些许答案。
发现与研究是大学的核心所在。
大学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寻求破解看似无解的难题。
哈佛大学目前已有的以及未来将致力的科学研究完全有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
这种改善将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上一代研究者也无法预测。
以去年为例,哈佛的研究者解决了阿兹海默症治疗层面的难题,缩减了制作疟疾疫苗的成本,探究了宇宙的起源。
他们也对一些极具挑战性的全球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如核武器扩散,美国竞争力以及互联网的管理。
其次要不断超越。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先后、中途的挫折,都不能决定最终的胜利。
在这场人生的长跑中,即使累了、困了,也要告诉自己“我定能坚持”。
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
在这个漫漫征途中,与其说是与人竞争、超越对手,不如说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每一步,都是对自己过去已有成绩的超越,在一步一步的超越中,终于迎向胜利的终点。
我们必须继续支持这些将理论落实为应用的研究者,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将研究、公共政策和企业三者联结起来。
我们的未来将有上述三者构建,而它们的结合也能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其二,我们欠世界些许疑问。
一如问题需要答案,答案同样也需要问题。
人们也许渴望凿凿有据,但美国前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曾说过:“所谓确定性通常情况下即为错觉,正如长眠不是人类的最终命运。
”大学在生产知识的同时也要生产疑问。
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但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无须遵循具体某种方式,我们需要不断地发现合适的问题——用一个问题解答另一个问题,养成一种灵活同时谨慎,永不满足且富有想象的思维状态。
这就是大学存在的初衷。
疑问是取得进步的基石——不断产生疑问是为了让世界不断超越我们现有的成就。
其三,我们需要赋予世界意义——而产生疑问正是履行这第三个义务的基石所在。
大学必须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做出重大判断的能力,让他们敢问出前所未想的疑问,这些问题将远远超过现有的成果,以及教材的范围。
我们必须激励学生的好奇心。
还记得你们第一次入园的时候,拖着长长的鼻涕,迈着不稳的脚步,哭着闹着向我走来的情景吗?那时的你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毛孩。
你们将一颗颗无邪的童心裸露给我,让我知道了世界上什么是纯真,什么是美好;我也将满腔的热血与爱播洒在你们幼小的心田,带领你们在知识的天空飞
翔遨游。
渐渐地,你们知道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的童话;你们会和小伙伴愉快地相处,高兴地玩耍;你们会拿起笔写字、画画;你们还会用稚嫩的歌喉唱出甜美的歌谣,会手拉着手,随着音乐欢快地舞蹈……
我们发现人类总是存在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公正?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上述问题同样存在。
相较问宇宙的起源是什么,我们是否能问出更深入但同时又更本质的问题?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
类似这样的疑问令人感到不安,也让学校失去了安逸的氛围。
但正是这样的疑问,让我们承诺学校将不断地与自满抗争,不断地挑战当下,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面临未来可能的困境。
用胸有成竹的现在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以及突如其来的挑战
我们欠世界些许答案,些许问题,些许意义。
看到即将毕业的你们,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还需要给未来十年的世界培养一些人——那些准备好提问,有志于探索答案,愿意赋予世界意义的人。
今天,我们将给世界输送约6500名毕业生,你们以后可能成为老师、律师、科学家、医生、诗人、规划者或者公务员,抑或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学校,必须继续投资经费以吸引、资助那些能够为我们构建未来、有天赋的学生;同时,我们也要对教学进行投资,支持教学活动相关的一切,确保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和我一同笑过的人,我可能把他忘了;和我一同哭过的人,我却永远不会忘记。
作为患难与共的朋友,你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如果我们履行了上述三个对于未来的义务,我相信今天在场的毕业生们都将发现教育的未来将一片坦途,毫无羁绊——“所谓‘玻璃天花板’就是蓝天白云”。
xxx届同学还给我留下了许多记忆:XX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有你们辛勤的付出、XX年抗震救灾有你们坚强的身影,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有你们拼搏的汗水……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和见证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感受伟大祖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共同分享了中华民族圆百年奥运和飞天梦想的成功喜悦,一起经历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所有这些,都将和大学生活一起铭刻在你们心上,让你们更加理解责任、坚强和感恩。
同学们,大学虽已毕业,人生才刚开学,只要用心去闯,何愁前路漫长。
最后,我想把曾任中央大学校长、江南大学名誉教授、也是江泽民同志的老师——顾毓L老先生在我校办学百年之际写下的一首诗转赠给大家,顾老写的是“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
”
不过,环顾四周,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剧院”(指三百年剧院),就是一个没有墙壁,没有屋顶,头顶蓝天,没
有任何限制的“剧院”;一个杰出人物曾经存在过的地方;一个有着千万需要激励的毕业生的地方。
我们希望无论是今天还是往届,哈佛的毕业生们能够像你们杰出的前辈们一样面朝蓝天,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