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受戒-汪曾祺

(完整版)受戒-汪曾祺


小说主题

《受戒》通过平淡的方式描写了包括农家孩子明子
当和尚及他和英子朦胧的爱情故事以及菩提庵其他和尚的
日常生活的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故事中到处充满着人
间烟火气息,叙述了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含蓄
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人性彻底解
放的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为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文史地位 影视改编
创作背景
《受戒》写于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的是四 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据汪曾祺传记资料,一九三七 年暑假,高中毕业的汪曾祺因躲避战乱,与家人寄居 高邮城外的一个寺庙里约半年之久,这期间,曾与一 个姑娘发生恋情。虽然这段恋情未果,但他深埋在汪 曾祺的心中。此后,汪曾祺经历了时代变革,人生沉 浮。直到一九八〇年代初,年近六十的汪曾祺才想到 把这个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青春之梦写出来。
汪曾祺的审美世界
小说的回忆性特征
故乡高邮的生活




昆明的生活



北京、张家口、上海等
自我评价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 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 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 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 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 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 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 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 活。”
们展现了健康的人性美。
小说要素
小说三要素:情节 人物 环境(背景) • 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 地点:庵赵庄 •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 简单情节
1: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2: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3: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4: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5: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6:明子受戒后回来。
性和人情,追求艺术美。 (3)重视传统文化和民间资源。
中国大陆八十年代开始有世俗之眼的作品,是汪曾祺 先生的《受戒》……有一天在朋友处翻旧杂志……忽 然翻到80年一本杂志上的《受戒》,看后感觉如玉, 心想这姓汪的好像是个坐飞船出去又回来的早年兄弟, 不然怎么会只有世俗之眼而没有“工农兵”气?《受 戒》没有得到什么评论,是正常的,它是个“怪物”。
故事线索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字音
bí qi gū
chà qiāo chàn qìng
荸荠 箍桶 宝刹 劁猪 忏悔 钟磬
fó kān ruò duō tā
shuàn náo bó
佛龛 爇香 直裰 趿拉 洗涮 铙 钹
duì cí gū lóng bān shāo
——汪曾祺
《我为什么写作》 汪曾祺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回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文革期间参
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恢复文学创作 •1997年,逝世
• 汪曾祺被誉为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 广泛,爱好书画,乐谈 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 艺也有深汪入曾钻祺研博。学多识,
情趣广泛,爱好
qié
碓棚 茨菰 凿砻 扳 艄
伽楠香
liǎo gǔn 水蓼 石磙
•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 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 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即最高的智慧觉悟。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 (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 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
——作家阿城
泛读课文
故事梗概 小说三要素 明暗两线 字音 典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 • 提示: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 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 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 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 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 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 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概 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 的故事。
书画,乐谈医道,
对戏剧与民间文
艺也有深入钻研。
代表作
创作和改编了京剧 《范进中举》 《王昭君》 《沙家浜》 小说 《受戒》 《异秉》 《大淖记事》 散文 《午门忆旧》 《昆明的雨》 《胡同文化》等
文学评论集
《晚翠文谈》 《汪曾祺自选集》
作者简介
创作风格
作品结构具有散文化 特点。
作品不表现重大的社 会主题,时代色彩弱。 不注重作品的社会、 政治功能,而注重个 体情感的抒发。
《受戒》文学史意义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弟子,他继承了京派文学观: 独立、超然、唯美。独立即疏离政治;超然即疏离 现实;唯美即追求艺术美。因此,汪曾祺在80年代 的小说观念与40年代的小说观念一脉相承,他有意 识地对当代既定文学规范进行了冲击。
(1)小说的题材突破了主流文学规范的束缚。 (2)接续京派创作路子,书写健康优美的人
• 香赞
•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 诸佛海会悉遥闻。 •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 诸佛现全身。 •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在佛门课诵中,为了表达赞诵佛菩萨及佛陀教法 等,传统仪式中会用先用「香赞」来表达敬意。
方丈
• 方丈原为指中国古代仙人居住的岛屿。佛教传入 中国禅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宗据《维摩诘经》说,身为菩萨的 维摩诘居士所住的卧室虽仅仅一丈见方,却能容 纳二千师子之座,有不可思议之妙。称呼佛寺住 持的居处称为方丈。
作者简介
作者生平 代表作 创作风格 自我评价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3.5~ 1997.5.16),江 苏高邮人。当代作 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 表人物。
•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 • 1944年,因英文不佳肄业 •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