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总第50课时主备人:曾兆林
课题:20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墨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松、竹、梅)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二、读诗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屏幕上的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理解字词:
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痕:痕迹清气:清香之气乾坤:指天地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
你能将第一句诗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它为何不像其他的梅花一样艳丽地开放,而只留下淡淡的墨迹,“墨梅”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不要人夸好颜色,不为别人开放,孤芳自赏。
王冕是个好人,他好在不巴结权贵,情愿卖画生活
从淡墨痕,看出,她不妖艳,诗人不同流合污,淡泊名利。
你们看出他现在出口成章,是因为他平时读了很多书,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写在书上。
、
朱元璋曾经请王冕做军师,他躲在山林中,看到他不想做官、不巴结权贵的志向。
梅花本来就很高洁,从淡墨痕看出来,只愿意自己清廉,一身正气。
王冕和梅花的品质,不谋而合。
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托物言志”的诗。
教学反思:
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