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一、判断题1.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最初3日内,是心脏病孕产妇最危险时期,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 √ )2.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
( √ )3.近年主张对妊娠晚期心衰心脏病足月孕妇,应该放宽剖宫产指征。
( √ ) 4.病毒性肝炎是孕妇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 √ )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中期,以经产妇多见。
( ╳ )6.糖尿病孕妇容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过多。
( √ )7.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不足20%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 √)8.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
( √ )9.孕妇两次空腹血糖值≥5.8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 √ )10.糖尿病产妇娩出的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
( √ )11.糖尿病孕妇考虑终止妊娠的时间以妊娠35周左右为宜。
( ╳ )12.孕妇血清铁<6.5μmol/L(35ug%),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 √ )13.孕妇红细胞平均体积>lOO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2pg,可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 √ )14.再生障碍性贫血孕妇血红蛋白<60g/L。
对胎儿不利,可致死胎、死产。
( √ ) 15.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过治疗可以安全妊娠及分娩。
( √ )16.妊娠合并甲亢的治疗,首选药物为丙硫氧嘧啶。
( √ )17.妊娠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应尽早联合用药。
( √ )18.妊娠期间不为肺结核孕妇行外科手术治疗。
( ╳ )19.妊娠期间的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应是保持泌尿道通畅和抗感染。
( √ ) 20.孕妇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易引起死胎及胎儿生长受限。
( √ )二、选择题1.在妊娠期间可以诊断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主要是:DA.心率达120次/分B.心尖有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C.心律失常,有期前收缩D.心尖部有舒张期雷鸣样杂音E.心界稍向左扩大2.心脏病孕妇最易发生心衰的时间是:CA.妊娠足月B.妊娠32~34周C.妊娠32~34周及以后D.妊娠37~40周E.妊娠早期3.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下列那项是正确的:CA.心脏代偿功能良好的孕妇,也易引起死胎B.二尖瓣狭窄手术后已恢复工作的孕妇,易发生早产C.心功能III级以上的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高D.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和其胎儿的预后均很差E.单有房间隔缺损的孕妇易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4.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A.宫口开全,鼓励产妇屏气用力,腹部加压,快速结束分娩B.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腹部放置沙袋加压C.预防产后出血,静脉注射麦角新碱D.产后24小时后鼓励产妇下床轻微活动有助于子宫复原E.产后立即行绝育术5.心脏病患者,现妊娠8周,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最好的处理方法是:C A.即刻终止妊娠B.控制心力衰竭后继续妊娠C.控制心力衰竭后,吸宫终止妊娠D.控制心力衰竭后,剖宫取胎终止妊娠E.边控制心衰,边终止妊娠6.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分娩期下列哪项处理错误的:AA.产程开始给予抗生素至产后3天B.吸氧C.孕妇心率大于110次/分,应快速给予洋地黄D.可行产前助产E.发生严重心衰难以纠正,可边控制心衰边紧急剖宫产7.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下列哪个体征是早期心衰的可靠诊断依据:D A.心界扩大B.心尖部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C.肺底部持续性湿罗音D.休息时心率大于110次/分E.下肢凹陷性水肿I度8.促使心脏病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是:DA.心脏病病程长B.产程中用力过度致心衰C.孕妇年龄过大D.心衰与感染E.产后哺乳致心衰9.关于心脏病患者早孕终止妊娠的指征下述哪项不当:CA.有心衰病史者B.伴有肺动脉高压表现者C.心功能II级或以上者D.严重心肌损害者E.风湿活动期10.第二产程心脏负担过重不是由于下列哪项引起的: BA.肺循环阻力增高B.周围阻力增高C.血容量增加D.心排量及平均动脉压增高E.腹压增加,内脏血液涌向心脏11.初产妇,25岁,曾因感冒诱发心力衰竭,现妊娠13周就诊。
以下哪项为正确的临床处理:EA.继续妊娠,无特殊处理B.继续妊娠,口服地高辛预防心衰C.终止妊娠,行负压吸宫术D.终止妊娠,行钳刮术E.继续妊娠,加强产前监护12.关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发绀型心脏病患者经手术矫治,心功能改善为I~II级者,可以妊娠B.早孕期有心衰发作者,应于心衰控制后终止妊娠C.换瓣手术后的心脏病妇女,由于凝血功能的特殊要求,不宜妊娠D.单纯因二尖瓣病变而心功能恶化的妇女,可以在孕期作心脏矫治手术后继续妊娠E.心功能III级以上者,产后不宜哺乳,应予产褥早期回奶13.孕妇25岁,因停经50天,感心慌、胸闷,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早孕”,来院咨询是否可以继续妊娠。
体检:口唇、甲床轻度紫绀,血压正常,心率8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双肺呼吸音清。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
临床处理正确的是:BA.在心内科及产科医生的治疗下维持妊娠至足月B.不宜继续妊娠,入院行人工流产术C.入院先行心脏手术,如心功能改善则继续妊娠D.等待至孕中期行引产术E.严密监护心功能,出现心衰即刻终止妊娠14.对于妊娠合并肝炎,下述处理正确的是:DA.妊娠早期保胎B.妊娠中期需终止妊娠C.妊娠晚期及早终止妊娠D.终止妊娠前应用维生素KE.应以剖宫产终止妊娠15.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下列哪项错误:DA.孕期宫内死胎的发生率高B.易发生巨大儿C.合并妊高征的几率增高D.胎儿成熟较晚,故一般应待妊娠38周后终止妊娠E.易发生胎儿畸形A孕36+3周,主诉头晕两天,测血压160/100mmHg,蛋白尿++,宫颈评分3分。
B孕32+2周,不规则宫缩5小时,阴道流液3小时,宫颈评分4分。
C孕34+5周,下腹痛6小时,宫口扩张4cm,先露头,+1,羊膜囊鼓出。
D孕35+2周,胎心率168次/分,胎膜破,羊水I度。
E孕33+4周,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 mmol/L,脐动脉血流S/D3.4。
16.抑制宫缩,维持妊娠 B17.维持妊娠,促胎肺成熟 D18.人工破膜,阴道分娩 C19.控制血压6小时后剖宫产术 A20.即刻剖宫产术 E三、填空题1.心脏病孕妇发生心衰,可因缺氧引起宫缩,发生早产、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2.围生期心肌病常在妊娠期最后 3 个月和产后 6 个月之间发病。
3.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
4.心脏病产妇于产后必须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5.对重症肝炎产妇,应尽快结束分娩,经短期保肝治疗和改善凝血功能后,应及时行择期剖宫产。
6.产褥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是防止肝炎产妇病情恶化的关键。
7.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应取脐血检测血糖。
8.重度贫血孕妇易发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
9.巨幼细胞性贫血孕妇,主要是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 。
10.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的分娩方式,尽量经阴道分娩,缩短第二产程。
11.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成年女性多见。
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和贫血。
13.血清肌酐值是判定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预后和指导处理的重要指标。
14.早期妊娠合并肺结核时,应首选的抗结核药物是异烟肼和利福平。
四、问答题1.患心脏病孕产妇何时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答:妊娠32~34周及以后、分娩期和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最重,是患心脏病孕产妇最危险的时期,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2.常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按发生多少顺序回答5种。
答:最常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种类是先天性心脏病(以无紫绀型居多),约占35%,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病变居多)占第二位,再次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接着是围生期心肌病(发病常在临产前3个月和产后5个月之间),近年病毒性心肌炎呈增多趋势。
3.试述妊娠期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
答:心脏病孕妇能诊断为早期心力衰竭的依据有:①轻微活动出现胸闷、心悸、气短;②休息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③夜间因胸闷需坐起呼吸,或至窗口呼吸新鲜空气;④肺底部听诊有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4.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有哪些?答: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有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
5.心脏病孕妇如何选择分娩方式?答:心脏病孕妇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成熟,在严密监护下可考虑经阴道分娩。
心功能Ⅲ级及以上的初产妇,或心功能Ⅱ级但宫颈未成熟,或有产科指征(如胎儿较大、产道条件不佳)者,均应择期剖宫产。
近年主张对心脏病孕妇放宽剖宫产指征,比经阴道分娩者明显改善病情,能减少产妇因长时间宫缩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减轻心脏负担。
6.心脏病产妇于产褥期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在产褥期首先应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产后1周。
产后头3日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应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
心功能Ⅲ级及以上产妇不应哺乳。
不宜再妊娠者,可在产后1周行绝育术。
7.哪几种病毒性肝炎存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答: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病毒存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甲型肝炎病毒仅在分娩期前后感染发生病毒血症时,对胎儿有威胁。
8.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依据有哪些?答: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肝呈进行性缩小,有肝臭气味;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频繁呕吐,腹胀,出现腹水;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即肝性脑病表现;肝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全身有出血倾向,酶胆分离;肝肾综合征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9.HBsAg或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如何进行乙肝免疫预防?答:理想方案是采取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相结合的方法,切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0.5ml,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肌注0.16ml/kg,可使新生儿获得被动免疫以减少或阻止乙肝病毒进入肝脏,使新生儿暂不受乙肝病毒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肌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30ug,出生后1个月、6个月再肌注30μg。
这种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联合应用的有效保护率高达94%。
10.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产科处理要点有哪些?答:除着重预防和治疗肝昏迷、DIC及肾功能衰竭外,产科处理若在孕早期,积极治疗,待病情好转应行人工流产。
若在孕中期或孕晚期,应给予维生素C、K,并注意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经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应尽早终止妊娠。
分娩期应缩短第二产程,并备新鲜血液,胎肩娩出静注缩宫素加强宫缩以减少产后出血量。
对重症肝炎应经短期保肝治疗并纠正凝血功能后,及时行择期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