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word)

2020届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word)

第6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行销达一万六千份,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自称受这期刊影响。

此刊畅销是因为其( )
A.反映国共两党的心声 B.代表社会主流舆论
C.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 D.指导中国救亡运动
答案:C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就是启蒙民众的思想,1915年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爱国的进步青年,《新青年》杂志畅销是因为其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故C项正确
2.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答案:C。

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3.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化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
4.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角度矛头
政治方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
思想方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
个人层面批判孔子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答案:B。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子意在批判帝王专制、思想专制、伦理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通过批判儒家思想当中的封建专制的内容,来达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的目的,故B正确
5.陈独秀说,“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

可见,陈独秀意在( )
A.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反孔批儒以开民智
C.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治国之术
D.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答案:B。

材料中没有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故A错误;材料中“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说明
陈独秀批判儒家,意在传播新思想,故B正确
6.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答案:C。

材料未涉及思想混乱,故A错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不能体现“大力发扬儒学”,故B错误;“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
人思想”是对传统的扬弃,故C正确
7.吴虞在1916年致陈独秀的信中强调:“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之者,亦犹是耳也。

”这表明吴虞( )
A.反对传统儒学
B.认为孔子阻碍了社会进步
C.主张尊重孔子
D.希望完全学习西方思想
答案:A。

根据材料“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之者,亦犹
是耳也”表明吴虞认识到反对传统儒学是大势所趋,故A正确
8.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
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答案:D。

据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故选D
9.“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100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
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
答案:A根据材料“1919年”“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结合所学,1915年后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故A项正确
10.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B。

《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只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错误;根据“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B正确
11.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

由此表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B.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社会的下层D.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答案:A据材料“‘国文’为‘国语’”“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可得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故A项正确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

……也即如何
从中国“国性”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建立中国“独立之文明”
的问题。

——摘编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陈独秀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

(2分)
阐述: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批判尊孔复古,提出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照搬西方文明的主张;杜亚泉针对此文化倾向,提出了西方文明对
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和学习西方文化的不足,提出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外来
文化进行一定融合;杜亚泉的观点尽管不利于彻底地摧毁封建传统文化,但体现
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文明的新发展。

(10分)
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整合观更适合当时中国的需要。

(2分)
阐述: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中西方文明都有各自的优点,因而西方近代文明也不可能照搬于中国而替代中国文化;杜亚泉正是针对新文化运动者极力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照搬西方文明的现象,提出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观;此观
点将中国文化的优点与西方文明的长处相结合,不仅能弥补中西文化的不足,也
能促进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因而更适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