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启蒙性和开创性独立于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中,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它传播的爱国、民主、科学等思想,浸润着中华民族同时,它的现实意义也是久远和丰富的对当代青年也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五四运动现实意义当代青年
引言: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传播的爱国、民主、科学等思想,浸润着民族的心灵,同时,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久远和丰富的。
希望蓬勃如昔的五四精神能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
正文:
一、史实回顾:
1919年4月末,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战胜国的地位被列强藐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非法获取的权益被和会转交给日本,中国人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前,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学生们宣读了《北京学生界宣言》,并决定先到使馆区游行示威,再向总统府请愿,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争回青岛和胶济路主权。
最后,这场运动以群众的胜利而告终,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五四运动。
在近现代中国群众运动史上,五四运动无疑是应该浓描重写的一个内容,革命领袖们纷纷撰写文章纪念这一伟大的运动,建国后,我国还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隆重地予以纪念。
二、简介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打倒孔家店!反帝反封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它高举反传统的旗帜,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和反思,新文化运动所秉持的科学与民主精神被高高举起,民主成为中国社会政治进步的主旋律。
作为一个事件,我们永远也不能否认它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激情。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陈独秀、胡适等在今天依然是关注的热点。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上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在这里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联系,是非常之显然的。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启蒙性和开创性独立于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中,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而且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也具有划时代性的标志。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
文化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三、五四运动蓬勃如昔的现实意义。
(一)、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1、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
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包括“赛先生”与“德先生”),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3、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
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4、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
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
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
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
5、思想的大解放: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宪政民主进程的影响。
1、五四运动普及了民主思想,加快了中国的宪政民主的步伐。
五四运动的健将们以他们那知识分子特有的敏锐思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发展动向,都希望在交汇的中西文化中,从深层面为中国指一条明路。
众多的思想家为民族病患把脉的结果最后都归结到思想文化层面,民主和科学成为千金良方,从此后,民主成为中国历史不可阻挡的前进方向和政治制度设计的主要价值取向。
五四运动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民主精神,民主包含了平等、自由和法治等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对于饱受封建专制统治之苦的中国人来说,民主是与专制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政治文明,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精神,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和希望所在。
2、五四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的口号,强化了国民对自己主体地位的认知,体现了国民对国家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主权理论兴起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它强调的是一国政府的对外独立权和对内最高权。
五四运动以街头游行示威的形式对政府的无能进行抗议,开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先河,尽管在运动中有烧毁赵家楼和殴打章宗祥等暴力情节,但这并不能抹杀五四运动在民主宪政发展史上的地位,因为任何群众性运动都有失去控制的可能,在群情激奋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即使在今天有组织的群众运动中也常有这种暴力情节出现。
民主是宪政的基本价值追求,宪政是民主实现的基本方式。
(三)、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是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华民族存亡危机的时刻。
外受帝国主义的欺压和压榨,内受北洋军阀的残酷剥削和统治,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华夏大地将要被瓜分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爱国学生奋然而起,自发组织起来,冲破军阀政府的种种阻挠,不畏困难和牺牲,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反帝爱国运动。
广大热血青年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有此伟大的爱国义举,在当今和平年代,仍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梁任公曾著有《少年中国说》,谓“少年强则中国强”。
广大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理应担任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担。
在当今和平年代,大范围大规模的战争将不会发生,但隐患仍存。
而中国也在日渐强盛,不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般积贫扶弱,任人宰割蹂躏。
但广大青年切不可以此为借口,恣意享乐,置国家和民族于一边,忘记了自己身上担负的历史重任,忘记了作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所应有的爱国传统。
五四的精神就是伟大的,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爱国忧国精神。
于当今,广大青年要以此精神来充实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身能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同时,广大青年也不可一味的埋身于读书求学之中,一味的躲避于象牙塔之中,不闻不问天下大事。
对于一些关乎国家利益的大事,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都要投以热情的关注,勇于探索和思考祖国的未来,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自身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历史的责任感,勇敢的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这就是五四运动最大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
要想了解现代中国的本质,就必须要了解“五四运动”的精神。
这场运动已经过去了接近一个世纪,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中国经历了比有史以来任何时期都要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