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教学
慢性硬膜下血肿机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 (对冲伤)
处
理
1. 观察意识瞳孔, 主要生命体征, 神经系统 体征 2. 慎用镇静剂, 忌用吗啡类药物 3. 控制补液 1000-2000ml/day 4 . 脱水剂: 甘露醇, 速尿,甘油果糖 5. 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 6. 抗癫痫药物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3个面:上外侧面、 内侧面、下面
3条沟:中央沟、外 侧沟、顶枕沟 2条假想线 5个叶: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岛叶
颞叶 枕 叶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外侧沟
岛 叶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身体各部在上述两区的投射特点:
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倒
左、右交叉
脑动脉的解剖
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系 2、椎-基底动脉系
3、大脑动脉环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颈内动脉系
端脑前2/3 间脑的前部
椎基底动脉系
端脑后1/3 间脑后部 脑干、小脑
• 二、意识障碍
• 概念:指的是大脑的觉醒程度,是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作 出应答反应的能力,或机体对自身 及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包括意识水平及意识内容。但通常 指意识水平的改变。
颅中凹 颅后凹
面,听N 少见
颅前凹颅底骨折 眶周广泛瘀血
颅中凹颅底骨折 耳后瘀血
处理:
1.禁止外耳道冲洗或填塞
2.平卧休息 3.抗菌素及止血剂
• 闭合性脑损伤
(1)
脑震荡
1、短暂昏迷史<30分钟 (影响醒觉中枢,上行激动系统) 2、近事遗忘 (逆行性遗忘) 3、头部外伤后引起一般头痛、头昏、 恶心、呕吐 4、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无异常
[病因]
• 1.先天性动脉瘤: 最多,好发于30-60岁, 女多于男。 • 2.脑血管畸形。 • 3.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 4.其他:如脑动脉炎等。
[临床表现]
• • 1.年龄: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2.诱因: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 生。 3.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 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 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 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4.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 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 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 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5.止血剂的应用 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是一种抗 纤溶药,能够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 原不被激活成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保护血管破裂处形成的凝血块,以达防止再出血。 6.腰穿放脑脊液治疗 当病人剧烈头痛,用一般止 痛药难以控制时,可谨慎地采用腰穿放脑脊液的 方法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
• 内部结构
分为视上区、视前区、结节区 和乳头体区 视上核 室旁核
• 纤维联系 • ຫໍສະໝຸດ 能下丘脑的功能:神经内分泌的中心、皮质下植物性中枢
• 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
内分泌活动 • 人类昼夜节律的起搏点
• 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端 脑
telencephalon
概述
• • • • • 端脑telencephalon是脑的最高级部位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髓质medulla 基底核basal nuclei 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处理: 1、平卧休息 2、对症处 理
(2)
脑挫裂伤
1、意识障碍较严重,昏迷的时间较长, >30分钟 (部分静脉出血) 2、意识恢复后头痛、呕吐等较严重 3、并发脑水肿及血肿—脑疝 4、主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有异常发现
处理:
注意颅内继发性血肿
(3)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3. 处
理
1. 根据伤口情况,压迫止血, 扩创取异物 〔72小时〕 2. 有脑疝时:开颅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 SAH分类: 1. 原发性SAH: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2.继发性SAH:脑实质内或脑室出血,硬膜 外或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 网膜下腔者。 3. 外伤性SAH
投射区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取决于运动功
能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及感觉的敏感程度
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 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 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功能 上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 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 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 液总量在成人平均约150ml,它处 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 态。
轻型--总分为13-15分 中型--总分为9-12分 重型--总分为3-8分 凡是积分<8分则预后不良
GCSS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睁眼反应 计分 言语反应 计分 计分
自动睁眼 嘱动作 4 6 回答正确
运动反应
5 遵
呼唤睁眼 5
刺痛睁眼 痛逃避 不睁眼 痛屈曲 2
• 位置与外形
小脑蚓 小脑半球 中间部 外侧部
小脑的分叶和功能
• 前庭小脑-古小脑 - 绒球小结叶 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和协调眼球运动 • 脊髓小脑-旧小脑 包括蚓垂、蚓锥体和前叶 控制运动中的肢体远端肌的肌张力和协调 • 大脑小脑-新小脑:协调肢体的随意运动,使运动更精确
间
脑
diencephalon
间 脑diencephalon
• 位置 • 外形和分部
• • • • • 背侧丘脑thalamus 下丘脑hypothalamus 上丘脑epithalamus 后丘脑metathalamus 底丘脑sub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 组成和分区
脑底可见:视交叉、灰结节、 乳头体、漏斗、垂体等结构
脑膜中动脉
板障静脉
急性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急性
头部外伤后< 3天
亚急性
头部外伤后3天--3周以内
慢性
3周以后
急性硬膜下血肿
头部外伤在脑挫裂基础上血肿进一步增大 出现急性颅内压力增高--脑疝
出血来源:
脑皮质血管 静脉回流入窦处
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
3周以后 病程长 慢性颅内压增高及局限性症状出 现
3
回答有错误
4
刺痛定位
语无伦次
3
刺
4
1 3 只能发音 2 刺
• 三、常见病诊疗
–颅脑外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脑肿瘤
1、颅脑外伤
1. 头皮损伤 2. 颅骨骨折 3.闭合性脑损伤 4.开放性颅脑损伤
2. 颅底骨折
部位 颅前凹 瘀血 CSF漏 眶周广泛瘀血 鼻漏 呈熊猫眼 球结膜下出血 耳后及咽喉壁 耳漏 枕下及乳突部 少见 颅N损伤 嗅,视N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脑震荡或颞部线形骨折 昏迷-清醒〔意识好转〕-再昏迷 〔中间清醒期〕 头部外伤随着血肿增大--出现脑疝 出血来源: 脑膜中动脉 静脉窦 板障静脉
出血来源: 1.脑膜中动脉 2.静脉窦 3.板障静脉
神经外科诊疗
• 一、神经系统解剖概述
概述
• 位置与组成 • 包括端脑tel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中脑mesencephalon 脑桥pon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小脑cerebellum
1、脑干 brain stem
• 脑干由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 脑干背面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 • 有10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其中延髓4对,脑 桥4对,中脑2对。
脑干的外形-腹面观
•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 锥体pyramid 锥体交叉 橄榄
• 脑桥pons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脑桥小脑三角
• 中脑midbrain
大脑脚底basis pedunculi 脚间窝 后穿质
脑干背面观
•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意识障碍的分级及鉴别要点
• 一)嗜睡(somnolence) • 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 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 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 (二)昏睡(sopor) • 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 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但经高声呼 唤及其它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 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 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
• 脑桥pons • 中脑midbrain
上丘 下丘
界沟
• 菱形窝rhomboid fossa 即第四脑室底
正中沟、界沟和内侧隆起 面神经丘 facial colliculus 前庭区 听结节 舌下神经三角和迷走神经三角
脑干的内部结构
小 脑
cerebellum
小脑 cerebellum
• 7.手术治疗 发病后24~72h内进行。但昏 睡、深昏迷的患者不适于急性期手术,除 非颅内血肿的发展危急生命。如属动静脉 畸形,可等到一般情况好转后手术。
脑出血
• 通常给予内科保守治疗,仅在出血量大 (大脑>50ml,小脑>10ml)或有进行性加 重的意识障碍时有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