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重点突破】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议会讨论并制定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并监督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间接的民主方式。
代议制一般都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大都实行政党政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由于这种制度代表了人类在政治民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所以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2、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表现(1)统一性的表现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
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
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三项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
代议制不论成立的早晚,还是形式各异,都有以上统一性的表现。
(2)多样性的表现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
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与英国的也不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首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法德、法英、法美、英美之间的政体依然存在着差别,可见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呈现着形式上的多样性特点。
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上升到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支柱。
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产物,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自然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烙印,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但较之封建专制,代议制民主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它是古代直接民主制的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既是对古代文明的继承,又是全新的发展。
(1)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3)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4)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亚洲,产生了广泛影响,它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思维延伸】1、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属于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
(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3)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是由选举产生,中国的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4)影响不同: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则是促使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两者都是现代不同国家的管理形式,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公民与国家间的政治纽带。
(2)区别: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是更先进的代议制度,后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具体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经济基础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行使权力主体全体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学法指导】本专题所涉及内容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比较多,涉及的历史理论和有深刻阶级内涵的历史现象也比较多。
注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
本专题在复习时要突出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指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要结合各自的国情,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模式,掌握它们各自确立的过程和影响;注意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各种政体之间的异同,从而理解各自的特点。
两个重点是指:一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个性特点。
由于具体国情的不同,各国代议制形式呈现出不同特点;二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特点,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高考展望】本专题作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单元。
从考查的内容上看,大多从四国政体确立的原因、特点、评价以及美国历史上的修宪等角度命题,从考查的题型上来看,三大题型齐全,以选择题、材料题为主,还出现过短评题,难度较大。
从命题趋势看,在今后的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认识到法治代替人治、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政治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制度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美、英、法、德在当今世界是数一数二的大国,现代化程度很高,这与它们较早地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3.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英德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比较法美民主共和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西方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议会的权限大小及相互关系的认知规律,这些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查角度。
4.要认识到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都是近代西方最基本的政治体制,它们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反映了世界近代政体演变的民主化趋势。
我们在肯定它们具有一定民主性、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了解它们的历史局限性。
5.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特别是与当今相关重大社会热点相联系,如英、法、美、德四国的民主政治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和美国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对于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专题训练】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解放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英国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3.当代著名史学家钱乘旦评论道:“英国大约在500年中转了一个圈,从欧洲走出来,又回到欧洲。
但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估量的。
”这500年中,英国留下的遗产有①创建教皇国②机器与工厂制③议会内阁制④国有化政策⑤社会福利政策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4.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护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5.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这样评价一场革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
”这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个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共和的国家B.实践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国家C.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国家D.将代议制政体变成现实的国家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②都受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③都规定实行君主制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①②7.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
……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其中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权利法案》8.法美两国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国,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最大区别是A.总统是国家元首B.总统统率军队C.总统任免政府官员D.总统对议会负责9.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10.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B.共和政体的确立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参考答案1.A 2.B 3.C 4.B 5.B 6.B 7.C 8.D 9.B 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