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石窟艺术

中国古代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于 2001 年底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大同北接蒙古草原, 是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接触的一个关键环 节。随着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南拓国土,都城就从 内蒙古迁到了大同(古称平城)。北魏皇室为了 营建第一座大型石窟 ── 云冈石窟,将关中长安、 甘肃凉州、东北和龙、河北定州、山东青齐等地 的能工巧匠,都汇集到这里筹建石窟。 云冈石窟坐落在大同西部的武州山麓。西北 地区和河西的石窟以彩妆泥塑为主,云冈则首见 石雕造像,构图饱满,布局紧凑,人物形象雄伟, 体形壮硕,面庞丰厚,神态坚毅,明确地反映出 游牧民族宽厚坚实的体魄与豪放旷达的精神。

二 .....(一)人工与自然契合 石 窟 .....(二)综合艺术之美 之 美 .....(三)艺术形象之美
.....(四)民俗文化之美
人工与自然契合

石窟之美
开凿在山岩中的石窟,善于利用山水自然之势,顺天而成,又能 切合实际需要。例如它作为僧侣的起居场所,故必须依建在生存所需 的水源旁。因此,大多数石窟既是人文杰作,又有山水胜景,在饱览 湖光山色的同时发怀古之幽情,或许还能参透一点义理。
(二) 综合与艺术之美

石窟之美
石窟综合了各种艺术门类,藉以挖掘观 众的想象力,诱发他们去观想佛土的明净, 和地狱的惨烈;去追念舍身的伟大,和欲望 的烦恼。从而达到引导人们弃恶扬善,皈依 佛门的目的。

留下来的壁画、彩塑、影塑、石雕、建 筑、彩画等造型艺术,其蕴藏的美仍然对访 客的视觉乃至心灵,产生滚滚洪流般的冲击 和震撼。
煤都四川大同为避免煤炭粉尘沉积在云冈石窟,政府重新规 划了运煤道路。 莫高窟则种植防护林减少风沙的侵蚀,着手治理壁画酥碱病 害,并采用最先进的电脑技术保存视像资料。 南京栖霞山的千佛岩,也将原来涂抹在佛像上的水泥部分清 除。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则尝试着为受损的佛像安上仿拟的 头部。 对我们来说,加强对石窟及其环境的保护意识正迫在眉睫。
乐歌吹的飞天;
3.更有世间的帝王臣子、后妃将相、商主驼队、农夫织妇,
以及情爱悲欢、厮杀争战;
4.还有鸟翔青山、鹿饮碧池、琼楼玉宇、草庐茅舍等等。各
种形象的塑造有一定之规则,又有层出不穷的变化,让人目 不暇给。 河北巩县石窟寺的异兽浮雕
(四) 民俗文化之美

石窟之美
石窟古迹缩短了时空的距离,让我们对古人不 再感到隔膜和陌生。除了高深的佛教义理,石窟艺 术也充分展示了往昔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细致 到人们如何穿衣戴冠、簪花插栉(装饰发髻的小梳 子)、骑马坐轿、坐卧揖拜、耕种收获、求医问病, 无不一一可辨。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朝的文人对坐辩 谈,大唐的战士金戈铁马。这些都是深奥简约的古 代文献所无法告诉读者的,透过石窟艺术认识到的 历史,不再是书本上苍白的字句条文,而是如同一 个有血有肉、有着体温的真人般,伸手可及。

甘肃敦煌莫高窟

狭长的甘肃以河西走廊为主干,沿线密布石窟 群。敦煌是中国东南内地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传说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人乐僔行 经这里,忽然看见金光中显现千佛,于是便开窟坐 禅,这就是莫高窟的滥觞了。
它历经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北朝、隋唐、五 代、北宋、西夏、元的多番开凿修缮,直到清代仍 在补塑重装;并留下了汉、鲜卑、吐蕃、党项等等 民族奉佛的史迹。说敦煌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一座庞大的博物馆,诚不为过。它早于 1987 年已获 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石窟由多个石窟群组成,其中以莫高窟最 为著名,不啻是戈壁滩上最光辉的明珠。
洞窟适合安置神圣的塔像,并为信徒们集合起来 巡礼参拜提供了空间。


(二) 石窟的类型
中国古代石窟的缘起
地面寺院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即提供给世俗信徒礼拜布施的活动空间, 以及保留给出家僧尼修行生活的场所。石窟寺开设的地点虽然非常特殊,但 功能上与地面寺院也是相同的。因此,为适应不同的需要,便出现了各种建 筑形制和空间布置的洞窟;这也使得各个石窟群富于变化,丰富多彩。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于太和十八年(公元 494 年)迁都洛阳, 于是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便一举取代云冈,成 为皇室贵族们开窟造像的场所。这里的石雕造 像上承云冈气魄,又渐渐濡染南方艺术轻灵秀 美的气韵,演变为整饬精致、飘逸灵动、落落 大方的风格。 唐代武则天最喜爱洛阳,在高宗与武则天 时期,龙门石窟仍十分兴盛,除高官显贵们功 德造窟之外,还出现了丝行、香行、彩帛行等 民间商业行会发愿出资,开窟造像的风气。 洛阳周边还散布了很多中小型石窟群,风 格形制大体与龙门类似,故被视为龙门的「卫 星窟」。

元明清三代则很少新建石窟寺。元明时期较多在前朝兴 修的石窟中绘制壁画,由于当时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广为 弘播,因此这时期以藏传佛教内容为题的石窟绘塑就颇为 可观。
(四) 石窟的独特价值

中国古代石窟的缘起
1.石窟艺术是卓越的艺术珍品,它凝聚了深厚的宗教感情,体现 了鲜明的时代风尚,展示了一段完整的历史画卷,成为解读过去的一 把很好的钥匙。 2.它有别于其他艺术珍品 ──一般陈设在博物馆橱窗中的字画、 古物等,都已经与原来所处的空间环境失去了联系,变成一块孤伶伶 的历史碎片,与现有的社会文化内涵断裂了; 3.而且它们往往只能代表个别人的品性和爱好,却很难像连绵横 亘的石窟群一样,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状貌。 4.石窟艺术兼得天地精华与人间灵气,融会中外的文化精粹,饱 满浑厚,但并不沉重晦涩,反而其活泼的视觉形象能悦人眼目,令人 抒怀赏心。
各种类型洞窟的出现与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 僧房窟和禅窟,总是最早出现的,因为这与僧尼自身的生活及修行需要 关系最为密切,形制亦相对简易; 塔庙窟或殿堂窟,安设造像的则兼顾了世俗公众礼 拜佛像的需求,是窟寺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因 此年代稍晚,不过往往占据了比较醒目的位置。
中国古代石窟的缘起 (三) 为何出现在中国 石窟是僧侣们静心坐禅苦行的绝佳场所,而两晋南北朝 时期中国非常重视禅学,因此窟寺就成为僧侣禅修的理想 选择。中国石窟的开凿约始于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到南 北朝时代蔚然成风。隋唐两代则是石窟营造的又一个高峰 期;五代迄两宋,四川、云南和陕西等地继起,成为开窟 造像的新热点。西起新疆喀什与西藏札达,东至沿海的山 东与江浙,都可发现石窟寺的遗迹。
回忆这些历史是痛心的,然而罪行还没有结束, 今日仍有泯灭良知的愚民在盗窃、破坏文物古迹,这 一幕幕罪行发生在甘肃张掖金塔寺,甚至龙门石窟和 莫高窟。要保存石窟文物,仍得靠大众省悟。


新疆吐鲁番柏孜柯里克石窟壁画与塑像遭盗 凿后的遗迹
(三) 修复与保护的工作

拯救石窟
为了挽救这些文物宝库,目前全国已展开了保护及修复石窟 的工作。



中国古代石窟的缘起 (五) 中国重要的石窟群 「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龙门与麦积山石窟。

其实,像这些规模宏阔、保存完好、造像精美、风格独特的石窟群 还有很多,真有挂一漏万之虞。像新疆吐鲁番的柏孜柯里克石窟有世所 罕见的回鹘佛教与摩尼教的遗迹;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如今已找不到一 身完整的雕像,但每一尊造像仍然堪称绝世杰作;在风光旖旎的杭州西 子湖畔,竟然雕刻有神秘深邃的藏传佛教神灵;云南大理的剑川石窟号 称"南天瑰宝".
西藏拉萨北山摩崖石刻无量 寿佛像

.....(一)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
拯 .....(二)文化外流的危机 救 石 .....(三)修复与保护的工作 窟
(一) 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国石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 化遗产,是古老文明的见证,其 重大价值远远超越了旅游经济利 益。
拯救石窟


中国绝大多数石窟已成为国 家或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 窟 内 精 致 的 壁 画
(三) 艺术形象之美

石窟之美
石窟寺模拟的是整个世界,洞窟中的艺术形象包含宇宙, 总揽群生,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的弟子、英武勇健的天王、暴烈如火的力士;
1.这些形象有悲悯超脱的佛陀、睿智慈和的菩萨、洞察世态
2.也有掌管日月运行的诸天、控制万物荣枯的神王、供奉鼓
中国古代石窟艺术
主讲:赵光辉

中国石窟的缘起
目 录

石窟之美

拯救石窟
一 中 国 石 窟 的 缘 起
.....(一)何谓石窟 .....(二)石窟的类型
.....(三)为何出现在中国
.....(四)石窟的独特价值 .....(五)中国重要的石窟群

(一) 何谓石窟

中国古代石窟的缘起
石窟是营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通常由多个 相邻的洞窟组成,源于印度。

在敦煌莫高窟广漠的戈壁滩上,商旅驼队缓缓远去,驼铃声中石 窟迎送着一个个金色晨昏,从洞窟背倚的山脉延伸出去便是著名奇观 鸣沙山与月牙泉。在克孜尔,明屋达格山下清澈见底的木扎提河水, 是沙漠绿洲中的生命之源,山间涓涓流淌的千滴泉,据说是思念亲人 的女子流的泪河,结合古老的传奇令中国石窟更引人入胜。

世界最高大佛─四川乐山大佛
(二) 文化外流的危机

拯救石窟
中国石窟文物一直面临外流的危机,这可以追溯 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德、法、英、俄、 日及美国的探险队,在考察敦煌和新疆石窟时,曾盗 买盗掘大批珍贵的石窟文物,包括从洞窟壁面上切割 走大块精美的壁画。另外,各地奸商也肆意盗卖石窟 雕塑,龙门、云冈和太原天龙山留下的残躯凿痕,便 记录着这些不法之徒的无耻行径。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山如谷垛,因而得名。山顶、 山麓一片青翠,山腰峭立的岩壁上层层 开窟,洞窟之间有勾连的栈道相通,并 摩崖浮雕佛与菩萨大像,远远映入眼帘, 景象十分壮观。 麦积山石窟创建于西晋末年十六国 的后秦,名僧玄高曾在这里隐居习禅, 从学者逾百。北魏、西魏与北周三代是 麦积山最兴盛的时期;其中,西魏文帝 皇后乙弗氏遭废后又被迫自尽,其遗体 就在这里凿龛安葬,究竟葬在何处迄今 仍是一个谜。麦积山石窟佛像平易亲和, 菩萨矜持娟秀,形象真实,神明感人, 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