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怎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让人们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摆正位置,掌握正确的善恶标准,使之成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当前职业道德观念淡化、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滑坡。

其主要表现有:1.价值观念发生错位。

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四处蔓延,索、拉、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普遍存在。

2.价值取向比较庸俗。

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特别是少数人认为现在还讲什么道德,只要有钱就要得,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道德评判出现偏差。

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将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4.社会道德心理失衡。

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是部分职工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们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自己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现在还谈什么职业道德,于是心里想的是趁着自己还在岗,不捞白不捞。

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

一些人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钻改革的空子,一心为个人捞好处。

造成不正之风盛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坑蒙拐骗横行,为了一个钱字,牺牲起码的职业道德、良心和信誉。

一、关于道德道德是指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

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这种行为是高尚的,那种行为是卑鄙的;这个人诚实品质好,那个人虚伪品质差。

这种用高尚、卑鄙、诚实、虚伪之类概念评价人的某些行为和思想的时候就是道德评价,是一种道德标准。

例如:一位老人摔倒在马路上,有的人赶快过去把他掺扶起来,并寻问摔倒的原因,帮助老人去医院或者送回家;但也有的人视而不见,不仅不给予帮助,还绕道而行,甚至有的还辱骂老年人。

对此,我们的评价是前者是具有尊老、爱老道德的好人;而后者则是缺少道德修养的人。

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

不同的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原始社会的道德特点是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奴隶社会的道德特点是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封建社会的道德特点是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是利己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什么呢?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史上,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要求的儒家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难免有集权专制,愚忠愚孝,男尊妇卑等糟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2条,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共同财物”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要求。

“五爱”的公德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做出的概括。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4条,把“五爱”调整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把“五爱”提升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容。

去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立意更高,内容更全。

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兴旺发达,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取决于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八荣八耻”的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彰显现代道德观念,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和利益。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所有的岗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的正常运行,维护着整个中华民族肌体的健康。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具体的荣与耻:医生以救死扶伤为荣,以丧失医德为耻;教师以育人为荣,以误人为耻;警察以除暴安良为荣,以违纪渎职为耻;高速公路征费员以堵漏征增收为荣,以票款流失的为耻……各行各业在荣与耻面前都要旗帜鲜明,知荣明耻,趋荣避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不回避我们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是非常务实的。

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够切实弘扬社会良好风尚,推进社会和谐。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的第七部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二)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二、关于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职业日益繁多,人与人的职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同时也产生了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调节着人们的利益关系。

如教师的“为人师表”.医生的“救死扶伤”.公务员的“公正廉洁”,商人的货真价实”“公平交易”等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含义: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

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商人习气”等。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条例等之类的形式。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稳定性和连续性。

像医生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军人是服从命令,商人则要诚信无欺,教师要为人师表,领导应以身作则等等,这些均已是约定俗称的社会共识,已流传上千年。

(2)、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和有限性。

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则主要限于本职业的成员,而对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就不一定适用。

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一,从事同一职业人员的内部关系.二,本行业从业人员同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样职业道德;但是,每种职业道德又必须具有:具体、灵活、多样、明确的特点。

(4 )、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

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4、职业道德的作用(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

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

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

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

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关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新的经济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优秀职业道德遗产,并总结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各行各业的实践,而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