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安全

电子商务安全


2004年7月发现的某假公司网站(网址为 ),而真正网站为 ,诈骗者利用了小写 字母l和数字1很相近的障眼法。诈骗者通过QQ 散布“XX集团和XX公司联合赠送QQ币”的虚假 消息,引诱用户访问。一旦访问该网站,首先 生成一个弹出窗口,上面显示“免费赠送QQ币 ”的虚假消息。而就在该弹出窗口出现的同时 ,恶意网站主页面在后台即通过多种IE漏洞下 载病毒程序lenovo.ex,并在2秒钟后自动转向 到真正网站主页,用户在毫无觉察中就感染了 病毒。病毒程序执行后,将下载该网站上的另 一个病毒程序bbs5.exe,用来窃取用户的传奇 帐号、密码和游戏装备。当用户通过QQ聊天时 ,还会自动发送包含恶意网址的消息。
• 1月18号,集齐38个赞的陈女士前往影楼预约拍照,但影楼的一名员 工跟她说,需要等1月20号之后才可以预约,而且要交300元的押金, 押金将在拍照后退还。陈女士质疑为什么要交押金,对方说,影楼担 心活动推出之后一些参与者光拍照不取片,照片积压不好处理,所以 要收取押金,等领完照片后马上退还,陈女士没有犹豫交了押金。
第七章 电子商务安全
引例 • 一、如何避免网络钓鱼攻击获取客户信息 • 根据英国的一互联网监测公司Netcraft声称, 2006年3月12日,中国一家银行的服务器被网 络骗子用做网络钓鱼(phishing)网站的主机, 以复制美国一些银行和网络零售商的顾客资料。 这是银行网络首次被犯罪分子用来偷取另一银 行顾客资料的攻击事件。攻击中发出的电子邮 件是伪装成摩根大通网上银行的调查,邮件中 谎称用户只要填写账号和个人信息后,会收到 20美元的辛苦费。那么什么是网络钓鱼攻击? 如何识别垃圾邮件及假冒邮件?在发送和接收 邮件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人电脑面临的威胁
3、用户在浏览网页时,被恶意程序进行攻击;
案例:“拒绝服务”
• 2000年2月8日到10日,一伙神通广大的神秘黑客在三天 的时间里接连袭击了互联网上包括雅虎、美国有线新闻 等在内的五个最热门的网站,并且造成这些网站瘫痪长 达数个小时。 • 在雅虎网站上,黑客使用了一种名为“拒绝服务”的入 侵方式,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同时用连续不断的服务器电 子请求来轰炸雅虎网站。这种方式类似于某人通过不停 拨打某个公司的电话来阻止其他电话打进,从而导致公 司通信瘫痪。在袭击进行最高峰的时候,网站平均每秒 钟要遭受一千兆字节数据的猛烈攻击,这一数据量相当 于普通网站一年的数据量!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雅虎 的技术人员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泛滥成灾的 电子邮件垃圾死死地堵住了雅虎用户们上网所需的路由 器。
案例二:诚招网络兼职,帮助网上商城 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
• 2015年10月10日,刚从大学毕业的小龚在微博上看到一 条兼职信息,要求很简单,只要会上网即可,条件却很诱 人,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一天有200~500元的收益。一心 想着赚点外快的小龚,试着加了微博上发的QQ。客服很 快发了工作流程表和项目申请表过来,小龚按要求填写了 表格,并给对方发了过去。 • 这份兼职的工作是网上商城刷信誉,就是兼职人员通过客 服发送的指定链接,按照要求在商城购买商品,付款之后, 商城并不会真的把货物发出,而是将货款跟佣金返还给兼 职人员。练手时,小龚在网上商城拍了一只包,支付120 元,很快自己银行卡里就收到了125元钱。轻轻松松,小 龚赚了5元钱。
• 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 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 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 重的。
(三)电子商务中防诈骗意识薄 弱的威胁
案例一:朋友圈的集赞你参加过吗?
案例一:微信集赞诈骗
• 2016年1月,浙江苍南的陈女士朋友圈被当地一家影楼的集赞活动刷 屏了。消息说,转发影楼活动到朋友圈,集38个赞就能免费拍照,并 领取一台多功能料理机,陈女士从朋友处获悉,这家影楼已经经营三 四年,而且有多人领到多功能料理机,于是陈女士也加入了集赞大军。
• 据乌云漏洞平台2015年10月报告,安卓手 机软件(APP)存在一个“WormHole(虫洞)” 的安全漏洞。只要安卓设备连接网络,无 论是否刷机成为超级用户(root),黑客都能 对设备实现远程操控,安装指定应用。同 时,还可上传隐私短信和照片,弹出对话 框显示广告或钓鱼链接。
苹果系统案例
• 2015年8月乌云漏洞平台披露,国内一些 ios应用/插件开发团队在盗取越狱用户的苹 果云服务(iCloud)账号与明文密码,并记 录在远程服务器。据了解,当时已有超过 22万云服务账号密码等信息被多款内置后 门iOS插件窃取,是越狱iPhone手机真实窃 密案例。经验证,这些被盗的云服务账号 可以随意登录,各种邮件和照片等信息全 部泄露。
(二)网络安全的威胁
1. 黑客攻击 2. 搭线窃听 3. 伪装身份 4. 信息泄密、篡改、销毁 5. 间谍软件袭击 6. 网络钓鱼
案例一:
中国最小黑客:
• 新闻晨报:2014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12 岁熊孩子汪正扬,成了中国最小的黑客。 还在清华附中读初一的他:为了不做作业, 入侵了学校的在线答题系统;他利用黑客 “抓包技术”,花1分钱买了2500元的东 西…除了这些糗事,他还修复计算机漏洞 100多个。 • 这位年仅12岁的漏洞报告者是来自清华附 中初一年级的汪正扬同学。他是北京市公 安局、教委实施"网安启明星工程"校本课的 小学员之一。
(一)个人电脑面临的威胁
1、被他人盗取用户密码、信用卡账号等;
案例
郭浩,1986年出生,是黑龙江某大 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孙木云,1989年出 《大学生用黑客病毒网上盗款48万》 生,当时在上海某个网吧做网管。2006年 12月,郭浩在大学生宿舍内,通过“灰鸽子” 病毒软件发现了身在北京的张先生的电脑中 了“灰鸽子”病毒。郭浩便通过“灰鸽子” 病毒远程监控系统,监控该电脑。在张先生 张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主,一 上网进行网络银行卡操作时,郭浩获知了张 直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管理。 先生的银行卡账号、密码,而后通过远程监 2006年12月22日,当张先生查询自 控下载了受害人银行卡的电子证书。2006年 己的银行账户时,突然发现两张银 12月17日,郭浩联络在山东的孙木云,要求 行卡内的48万余元已被划走,焦急 其帮助将钱转出。随后,两人连夜将张先生 万分的张先生立即到公安机关报警。 两张银行卡内的48万余元分40余笔转出,打 入位于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出售游戏点卡的 民警接到报案后,经过各地警方缜 公司,并将点卡存入虚拟的网络账户。 密侦查,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手段,
电子商务的安全目标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
• • 首先是一个复杂的管理问题 其次是一个技术安全问题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安全内涵
• 一、电子商务面临的威胁 • 二、电子商务安全的目标
一、电子商务面临的威胁
(一)个人电脑面临的威胁
• • • • • 被他人盗取用户密码、信用卡账号等; 计算机系统被木马攻击; 用户在浏览网页时,被恶意程序进行攻击; 个人计算机受计算机病毒感染; 黑客利用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攻击他人。
• 雅虎网站遭袭后第二天,尽管世界各著名网 站已经高度警惕,但还是再次遭到这些神秘 黑客的袭击。世界最著名的网络拍卖行eBay 因神秘黑客袭击而瘫痪了整整两个小时,以 致任何的用户都无法登录该站点;赫赫有名 的美国有线新闻网 CNN随后也因遭神秘黑客 的袭击而瘫痪近两个小时;风头最劲的购物 网站也被迫关闭一个多小时!
流氓软件类别
间谍软件、行为纪录软件、浏览器劫持 软件、搜索引擎劫持软件、广告软件、 自动拨号软件、盗窃密码软件等。
它具有如下特点:
强制安装 难以卸载 浏览器劫持 广告弹出 恶意收集用户信息 恶意卸载 恶意捆绑 恶意安装
(一)个人电脑面临的威胁
6、黑客利用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攻击他人。
安卓系统案例: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马 (或简称Trojan) 是一种计算机 程序,伪装成某种有用的或有趣的程序,比如 屏幕保护程序、算命程序、计算机游戏等,但 是实际上却包藏祸心,暗地里做坏事;它可以 破坏数据、骗取使用者的密码等等。一般特洛 伊木马不会自我复制,也不会主动散播到别的 计算机里面。
于2007年将犯罪嫌疑人孙木云、郭 浩抓获归案。
张先生的48万余元就这样一夜之间蒸 发了。
(一)个人电脑面临的威胁
2.计算机系统被木马攻击;
“木马产业链”
• 最近两年来,随着“网上大盗”数量的不断增多,“木马产业链” 这一黑色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和分工。目前已经发展为包括木马制 造、木马传播、密码窃取、洗钱等环节在内完整产业链形态。
二、如何预防病毒的 危害 2006年12月初,我 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 发“熊猫烧香”病毒 及其变种。一只憨态 可掬、颔首敬香的 “熊猫”在互联网上 疯狂“作案”。卡通 化外表的病毒,隐藏 着巨大的传染力,短 短几个月,“熊猫烧 香”病毒给成千上万 个人用户、网吧及企 业局域网用户,造成 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 1亿元。如何预防计 算机病毒和网络病毒 呢?
(2)信息的篡改。
• 当攻击者熟悉了网络信息格式以后,通过 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 行中途修改,并发往目的地,从而破坏信 息的完整性。 • 篡改、删除、插入
(3)信息假冒。
• 当攻击者户或发 送假冒信息来欺骗其他用户。
(4)恶意破坏。
案例二:网络钓鱼攻击
• 2005年2月份发现的一种骗取美邦银行(Smith Barney)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的“网络钓鱼”电子邮 件,该邮件利用了IE的图片映射地址欺骗漏洞,并 精心设计脚本程序,用一个显示假地址的弹出窗口 遮挡住了IE浏览器的地址栏,使用户无法看到此网 站的真实地址。当用户使用未打补丁的Outlook打 开此邮件时,状态栏显示的链接是虚假的。当用户 点击链接时,实际连接的是钓鱼网站 http://**.41.155.60:87/s。该网站页面酷似 Smith Barney银行网站的登陆界面,而用户一旦输 入了自己的帐号密码,这些信息就会被黑客窃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