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书法发展与练习

浅谈书法发展与练习

美丽宁夏文化建设——业余党校调研报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字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长时间靠打字交流的社会中,汉字书写渐渐被忽视,国民书法水平也直线下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因素导致了国民书法水平陷入低谷。

在几年前韩国“书艺”申遗事件的出现,引发了社会高度重视,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

拯救汉字书写,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随着国家近两年的政策调整,汉字书写逐渐得到重视,但提升不大。

为解决这一现状本组展开了关于美丽宁夏汉字书写的文化建设调研活动。

关键词:每况愈下书风书法观念影响因素阻碍时代中学生一、书法状况(一)书法水平良莠不齐,整体处于低谷。

经过调查了解,我没发现大多数学生和部分老师对书法的认知处于一个较低的高度,他们对书法家的了解不过是王羲之和颜真卿;对于书法作品的认知无非是兰亭序;对于书法理论的学习不过是永字八法。

对于书法理论和书法历史的了解,是衡量一个人书法水平的重要条件,但是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数据来看,国民整体对书法历史及理论的了解程度是少之又少。

同样的,人们的汉字书法水平也是每况愈下,据统计,在一份六十人的抽样调查中,仅有 2.4%的人字迹相对较好,61%的人字迹般中规中矩,而36.6%的人字迹潦草。

可以说当今社会的整体书法水平可以说处于历史的低谷。

(二)书法风气不正,传统书法观念被挑战中国书法协会楷书委员会推出“今楷”。

2012年,旭宇先生被聘为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要职。

下车伊始,他便组织委员会进行楷书改革,在大会上提出,要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书法。

于是“推陈出新”,推出了“今楷”。

按照旭宇先生的观点,今楷是将汉字点画线条进行了丰富和创新,既符合楷书要求又偏向于行书的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可快速书写,避免陷入汉字僵化的一种新的书体。

然而该书体一出现,就被书法界人士和书法爱好者炮轰,引起了社会讨论。

但是国家文化部并未对此作出回应,致使“今楷”扔披着文化创新的外衣,在书法界横行霸道。

据当代书法家田蕴章先生讲,在关于今楷的讨论大会上,迫于上层的高压态势,部分书法协会会员对于今楷,可谓是敢怒不敢言。

作为书法水平相当高的卢中南先生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传统书法第一次收到了冲击。

今楷被推行的原因,究其根本,乃是书风不正,对于传统书法并未做到真正的继承。

委员会委员书法水平有待商榷,为创业绩,不择手段,曲解国家政策。

另外,在明星效应的影响下,明星书法备受推广。

自古以来,所有书法家的巅峰作品大都是在他们中老年时期完成的,他们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改正,靠着长时间的积淀才自成一体,从我们熟知的“蔡张钟王”再到唐代的“欧虞褚薛”,以及广为流传的“欧颜柳赵”,这些书法大家的黄金时期,都是在他们中年以后。

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出过少年书法家,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由此可见书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研习和阅历的积淀,可是在经济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媒体炒作之下,身价飙升,他们的书迹,随即也被炒成了“大家风范”,越来越多的明星字体被应用到生活当中。

众所周知,明星除了演戏,还要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好多明星还有自己的公司。

试想一下,他们在这么多工作的堆压下,又会抽出多少时间来静下心来学习书法呢?而对于那些将此奉为至宝的粉丝,又会从中汲取到什么营养呢?(三)舍本逐末,从日韩学习书法内涵作为中华文化的亚文化,日韩文化也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明珠。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书法同样成为了日韩文化的一部分,在日本有“平安三笔”和“平安三迹”,在韩国,有赵守镐和金庸显,他们虽然时代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是汉字书法,并且他们都有极高的中国文化素养,他们的作品在他们的国家家喻户晓。

可是在二战结束后,日韩的书法发生了变质。

上世纪七十年代,韩国民族主义抬头,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韩国在1970年以后,逐渐取消汉字,改用本民族的谚文,用谚文全面代替汉字:日本因二战战败,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极端右翼分子开始提出废除汉字,废除未遂,便对本民族书法进行了恶意的改造。

由此,才导致了韩国文化断层,日本书风混乱,然而在整体民族意识里,汉字的废除导致韩国文化走向下坡路,恶意改造致使日本书坛混乱。

然而在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因为日韩的崛起,妄自菲薄,舍本逐末,反而去日韩学习汉字书法,试问这样的做法,是对中国文化的创新,还是恶搞?韩国废除汉字之害,开始逐步恢复汉字使用;日本虽有不正书风的出现,但主流书风却不为所动,书法作为一门课程,被纳入日本的国民教育。

而现在的一些人,千里迢迢地跑去学习畸形的文化,这是否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另一种亵渎呢?二、调研经过(一)书法学习要求的研究字内功。

即书法理论、书法实践、文化内涵。

既然是书法,关于汉字书写的理论,技巧,内容便是重中之重。

想要练好书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写好字,那就免不了技巧的练习。

其主要方式,就是临帖。

临帖是提高书法水平最基础的条件,纵观历史名家,他们都是基于大量的临帖练习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面貌,自成一体,焕然一新,理论和实践结合,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书法水平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再谈润格,是评判一幅书画价值的标准。

而作品技法和内容,便是评定润格的标准。

技法我们刚刚谈了,就是理论和实践。

而内容就要谈文化底蕴了,好多人的字虽然功力深厚,却不是很受欢迎。

一部分因素,便是没有“文气”。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读书和写字便不可分割了,宋朝四大家“苏黄米蔡”,各个都是当时文坛里举足轻重的人物,江南四大才子,琴棋书画俱通。

一些人虽然有较为扎实的书法功力,但是写来写去都是“天道酬勤”“马到功成”,加上文化底蕴不够,对碑帖理解不够时刻,只求形式,不求骨力,自然水平有限。

由此可见,文化底蕴对于书法也是重要的。

字外功。

即相对于字内功而言的传统文化,可表现为琴棋书画。

柳公权有一句话叫“心正则笔正。

”虽然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思想境界对书法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思想内涵对书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启功先生说;“画在字下,而字又以小字为上,凡必先悟而后得;由悟而生,往往工妙。

”艺术是相通的,对其他艺术的理解对于书法而言也是可以运用其中的,这也是提高书法内涵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阻碍中学生书法水平提高的条件教育体制的改变。

新时代的高考制度对汉字书写要求不再像过去那么严格,馆阁体随着时代发展被贴上了“腐朽”的标签,但是缺少了馆阁体的约束,使得汉字书写章法逐渐被忽视,好多人认为把字写整齐正确就是最高标准,因此大多数中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练习也不像过去刻苦认真。

当代书法良莠不齐,中学生不知所从。

据市场调查来看,现在书帖种类繁多,但书家却很单一,现在市面上见得大多数是司马彦,田英章,卢中南,庞中华,罗扬,米俊,荆霄鹏等人,但这些人的书法水平不一,其中卢中南和田英章书法水平相对较高,但是荆霄鹏,司马彦等人的书帖更贴近考试要求,整齐划一,相对简单。

因此大多数学生缺乏书法知识,眼力不佳,很难辨认出优秀作品。

社会发展弊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好多东在炒作之后变得受社会欢迎,从而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书法也是同样如此,打着“快速提高书法作品”的旗子,各类书法文章涌入互联网,但实际上,这些文章缺乏理论依据,具有强烈的主观思想色彩,不能正确的讲述书法,同样有好多书法水平欠缺的人,为了成名,不惜花钱出版大量的字帖,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因此中学生便容易被蒙骗。

文化传承中的变质。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受某些历史因素的影响,文化被摧残,书法也不例外。

在改革开放后,许多学者开始重新重视文化继承。

但是从那种环境出来,好多文化缺失,又有许多学者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修订了新的规则。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必的笔顺在教科书里和书法里是两种写法,传统写法是先写撇,再写卧钩,最后写三点,而教科书上确是从左到右书写。

这就给文化继承造成了困难,所以在继承中,保证其准确严谨便是首要任务。

缺乏文化积淀。

大部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在他们的观念中,古典文学的唯一用途就是考试,殊不知传统文化的积累却成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学生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数学和英语上,诚然,这和我国目前教育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不做重点讨论。

但是探讨到国学经典,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重视,我们应当利用零散的时间,脚踏实地地做好积累。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心智相对不成熟。

青春期的学生们,心理上正处于叛逆期,他们常常会自以为是,偏执的看待一些事物,没有经过理性思考,便轻易得出结论,这也是青少年在学习中的一个弊病。

他们往往会对一些哗众取宠的网络文章深信不疑,对健康优秀的书法作品大批特批,从而走向一个误区。

这本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不予以纠正,不灌输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会使他们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选择了畸形的丑书、怪书。

(三)书法与时代的结合在谈到书法与时代时,我们肯定提倡的是书法顺应时代的潮流,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那么如何顺应时代便是当务之急,比起某些饮鸩止渴的观点,我更同意先从古法入手,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融入时代面貌,融入个人风貌。

这里我引用唐太宗李世民《笔记论》的一段话,“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

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

李世民在谈到他的书法经验时,提倡学习古人之书,是为了学习其骨力,而不是形式。

又提倡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只要专心研习,日积月累,就没有学不成的。

这也同样给了我们启示:对于临帖练习来说,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淘汰的。

所谓的快节奏的社会已经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临帖练习,这种不着边际的话完全是懒惰人的遮羞布。

三、解决问题(一)对于中学生的建议正视书法,尊重书法。

练好书法,先要从思想上做到正确审视书法,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减少心理障碍,不要一开始便抱有争名夺利的想法,先沉下心来练习,从心里认识到学习书法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在修身养性的同时,也是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只有具有这一单纯的目的,书法练习才是有效的。

专心致志,先袭后扬。

练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可这正是提高书法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在练习临帖的过程中,一定要专注,学习其内涵,刻苦练习,先去承袭,在谈创新。

这里我要谈到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继承必然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继承基础的创新,仅仅是闭门造车,学会了古法,根据文字具有的乖时性,形成时代风貌,实现创新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青少年在学习之初,不要考虑自我风格的问题,自我风格应当建立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也同样建立在汉字书写法则上。

按照旧版辞海的说法,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则,不论篆、隶、真、行、草,哪种书体,失去了法则,也就失去了汉字的根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