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取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的分享(希望对跨专业的同学有些帮助)考研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好好做个总结。
现在结果已定,毕业的琐事也弄的差不多,是时候来完成这道工序了。
在考研期间,我得到了许多人的无私帮助,因此现在对考研的经历做个小总结,一来履行对南师余诚学长的承诺(我曾在他那购买了许多心理学资料,并且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给我的复习带来了莫大帮助),二来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学弟妹们提供一点点帮助。
考研的盆友们时间宝贵,那我就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历和自认为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当然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我的方法仅仅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我考研的成绩是政治71,英语74,心理学综合210,总分355。
英语因为很喜欢英语,我大学四年中英语一直没有丢,几乎每个学期都有给自己安排一个英语考试作为学习目标,因此英语的感觉一直不错。
下面讲一下我专为考研英语做的功课。
1、大三寒假期间,我报了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强化班,整个课程上下来,我对考研英语有了大致的了解,记了许多有用的笔记,对英语复习有了大致的想法。
个人觉得这个课程对我最有用的是翻译和阅读。
2、单词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背的单词,用的是星火分三册的那种单词书。
背单词一定要多重复,且滚动快,多见才能记得住,那本单词书一共有15个list,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一个月过一遍,因此每天半个list(没记错的话是13面),第一天背一遍,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内容,周末再把这个星期的内容重复一遍,刚开始比较吃力,习惯了就会好。
我背单词都是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我一般早上6点~6点半起床,7点左右开始早自习,8:20上课前基本能将一天的单词背完。
有人问:一天背那么多能记得住吗?关键就是要多重复!过完一遍马上过下一遍,并且,根据记忆的首因原则和近因原则,单词书要正着过,倒着过,从中间开始过。
到了中期单词比较熟练的时候,就改为每天过一个list,后期就开始把单词放到一遍,一个月过一次,用阅读来巩固单词,把省下来的早晨的时间用来背专业和政治。
3、阅读、翻译、写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必须要一起说。
A.我在考研强化班老师的建议下买了一本新概念4,我是这么使用的:大三下学期,每天早上在背单词之余,还要背一篇(长的背一两段,根据当天自己的状态而定)新概念4的文章,然后到了上课的时候(这时候我已经放弃听课专心考研了),把早上背的课文默写下来,然后再一句句翻译成中文,再与原文翻译对照。
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大三暑假,它对考研的作用也许不是直接的,但是我认为,它对我单词、写作、翻译水平的提高都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结一句,我大三下学期的英语复习主要是单词+新4,打基础!B.阅读方面,我买了好几本阅读模拟题,有星火的、张剑的200题等,每天做1、2篇,刚开始觉得不错,做到后面都觉得不太理想。
其中张剑的200题是口碑最好的,但是做到后面,感觉做得越多回过头再做真题反而正确率下降了,我个人的感觉是它的出题思路和真题有些偏差,但是无奈真题太少,实在不够做,于是我的做法是,每天先做一篇真题,然后带着做真题的思路和感觉去做模拟题。
阅读做题时要达到的境界是每道题能选出正确答案,并且知道错误选项是哪种错法(以偏概全or无中生有or张冠李戴….)。
这个我上考研强化班的时候教阅读的徐静姐讲的很透彻,以后自己做题的时候基本上都能思路清晰的找出错误答案,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报个英语强化班还是很有必要滴~阅读做完之后,一定不能对完答案就丢在一边,之后的分析和精读才是最关键的!我会完成以下几项工作:a.精度文章,查出生词标在一边,口头翻译每一句话,力求看懂整篇文章。
b.弄懂选错的题目错在哪里,错误选项是哪种错法。
当然其他各道题的错误选项也要清晰的知道是哪种错法c.张剑的200题每篇文章的解析当中都会有长难句分析,我会把长难句抄下来(摘抄的过程可以练字噢!英语写作,字迹的印象分也很重要!),自己翻译一遍,再与原文翻译对照,另外,抄下的长难句还可以备用,作为写作的套句!(下面会再介绍)做完以上工作,1、2个小时就过去了,但是我感觉很值得,因为认认真真作一篇文章,就能让我的阅读、翻译都得到锻炼,还能为写作积累素材~真题是阅读复习的关键,一定要好好珍惜和利用,题目可以反复做、做透,掌握出题思路。
C.翻译方面,首先是通过考研英语强化班的学习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技巧,然后通过翻译新概念4打下了基础,之后平时做阅读时碰到读不懂的句子就会抄下来,仔细翻译一下。
我没有买过专门的翻译题,但是感觉以上这些训练已经足够。
个人感觉翻译做多了会上瘾,碰到难句子就忍不住想要翻译一下,感觉很有意思~☺D.写作方面,在上考研英语强化班的时候,老师教了很多套句,都写得很精彩,但是这些套句大多是老师几年前的创作,并且广为流传,大多都已经用烂了,大量的使用这些套句我认为反而会使评分的老师反感,给作文减分。
因此,你必须找到自己的套句,形成自己的模板!平时在阅读的精读过程中,我会将写的比较精彩的句子抄在本子上(练字、翻译),在后期练作文时,我就把这个写满了好句子的本子摊开放在面前,想到一个什么表达就会找一个合适的句型套用,就这样照着写。
一个句型反复的使用,用多了、用熟了,就成了自己的套句,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模板。
这样既不用担心跟别人重复,水平还高,以考研阅读的句型来完成写作,绝对是高水准!以上B、C、D三条我强烈推荐!!A你不一定要做,但是B、C、D我建议每个人都去做。
完成一篇阅读,精读课文口头翻译,抄写佳句练字、为写作做储备,翻译佳句练翻译。
完成一篇阅读,你等于同时提高了阅读、翻译、书法、写作水平!!(像不像快乐购广告?^^)4、完形填空我就是反复做真题,把真题做透,不用再买模拟题了~(老师说的)心理学综合我是跨考的考生,专业课完全靠自学,开始走过很多弯路,后来慢慢摸索,也向前辈请教,慢慢掌握了一些门道。
1.其实学习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样,你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这么课程学了有什么用?它和其他课程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知识之间要融会贯通。
比如说,心理学综合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与教育测量,以及社会心理学。
其中,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课程,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规律,等于是心理学所有分支概况的一个介绍,而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就具体介绍心理学中三个不同的分支,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
普心当中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和个案法,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测量就是分别介绍如何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而实验和测量必然会产生数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就要应用到心理学统计的知识。
这样心理学的7门课程就串在了一起,各自做什么用、有什么联系就很清晰了,学习起来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稀里糊涂的。
2.知识一定要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形成知识网络。
(其它文科专业也适用)心理学专业的内容那么多,一定要形成知识架构才能便于理解和记忆。
我的做法是:认真阅读每一章的内容,然后梳理一下,画一张知识结构图,整本书看完,再画一张大的知识结构图(这是一个北大的博士姐姐传授我的~),这样的两遍梳理,就能让整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知识也能够联系起来。
以图为例: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各门课程是如何学习的吧(只讲经验,不说废话~)。
A.普心(彭聃龄版)主要就是按照上述形成知识网络的思路学习。
根据考纲梳理,可以形成一个很清晰的网络:认知-- 感觉C4、知觉C5、记忆C6、思维C7、语言C8、Chapter 1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心理,尤其是个体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现象:想象C7(7)情绪和动机—情绪C9、动机C10、意志C10能力与人格—能力C11、人格C12加上C2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和C3意识和注意,就是整本书的内容。
B.社心(我用的金盛华,但买后觉得侯玉波更好)社心是去年新加的内容,没有标准的参考书目,光找资料就找的我崩溃。
它的内容好理解,不难,也是形成知识网络,多加记忆。
C.发心(林崇德版)初读觉得发心是我最感兴趣的,很有意思,后来发现它看似简单,但是记忆起来很费力,因为知识太零散,因此形成知识网络就更重要了。
我用的方法也是网络上很多前辈推荐的两条主线:一条竖线,生命周期的发展顺序,也就是教材编排的顺序: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一条横线,分6大方面:生理变化、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
两条线交替背诵,加强记忆!发心的各种理论是重点,但也经常考到一些非常细小的知识点,因此一定要以教材为主,多看!D.教心(冯忠良版)梳理网络,多看多记,各个理论是重点。
E.实心(杨志良版)实心我最初看的事孟庆茂版,晦涩难懂,花了很大功夫才啃完,看懂之后自我感觉很好~ 后来发现了杨志良版,简单很多,但是内容不全,还要配合着孟和郭秀艳版本一起看,建议以杨志良版为主,不全的东西再去别的书里找。
都说实心难,有些老师把它描述的神乎其神,直说跨考的实心不入门,其实认真看,理解了也就这么难,跨考生虽然我们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但是只要用心去理解,至少应付考试是绝对没问题。
实心复习理解第一,该背要背,书上的例子认真吃透,个人的tips是,普心和社心当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看这些实验时就想想它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是什么,用的哪种实验设计方法等等,用心品味书上的经典实验范式,你会发现它们设计的真的很巧妙,给人很多启发。
F.统计(张厚灿版)统计的内容大家普遍认为较难,尤其对于自学者而言。
我本专业有学过统计学,所以自学起来感觉不太吃力。
看不懂的内容再看第二遍、第三遍,一定能够理解。
统计复习关键是要掌握书上例题,把例题吃透,遮住答案自己都能做出来,再额外练习一些课后习题基本就没问题了,考试的难度不会超过书本例题的。
书上的重要公式要记忆,心理统计的公式较多,使用条件容易混淆,因此我同样是用化结构图的方法将公式罗列起来,以作区分。
统计和测量两门可以结合起来,这样就更能理解什么公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的作用是什么。
G.测量(戴海琦版+郑日昌版)这两本教材的内容可以相互补充,我是以戴海琦版为主,郑日昌版为辅。
测量的学习我也是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按照书本顺序顺次整理学习,另一条是编制心理学测量的基本程序,书本上的各章内容都是分别为程序的各个步骤服务的,以测量编制的顺序重新学习一遍各章的内容,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用处。
(由于测量的笔记没带在身边,我就不罗列结构图了~)测量后部分的内容比较琐碎,容易考小题,因此我有额外画一张表,注意哪些重要的心理测验和它们的特点!测量当中的公式基本只要记住名字和用途就行了,具体公式不要求掌握的(你们可以去看看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