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威客--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 --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 、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 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 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 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 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 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 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 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
Web2.0技术
博客、 RSS、 百科全书 威客、 网摘、 SNS P2P、 IM
博客
Weblog Blog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让世人认识到 ,写作并不是媒体的专利,新闻也不是 记者的特权。 微博客
博客事件
高林生“博客事件” 郑渊洁退出作协事件
RSS
RSS(Really Simple RSS Syndication) 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 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 也叫聚合内容),通常被用于新闻 和其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网站 ,例如Blog。
任务发布者发布任务 ------->全额预付现金给威客 -------> 网站 --------> -------->众多威客参与任务 ------> ------>任务奖金支付给作品最 好的一名威客
二、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 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 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 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
三、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 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 的发展出现了向 合门户发展趋势, 合门户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 新闻信息,有着极大的、 新闻信息,有着极大的、共同 的兴趣。 的兴趣。
IM
InstantMessaging(实时传讯)的缩写是 IM,这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 某种私人聊天室(chatroom)的实时通讯服 务。 目前在互联网上受欢迎的即时通讯软件 包括QQ、MSN Messenger、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ICQ等。
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 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 时发明了World Wide Web,简称WWW 关键词:发布、传输、分类、共享
Web 1.0的特点
一、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新浪 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 搜狐 搜索技术) (搜索技术) 腾讯 即时通讯技术) (即时通讯技术) 盛大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


其英文原名是Social Bookmark, 直译是“社会化书签”。网摘提供的是一 种收藏、分类、排序、分享互联网信息资 源的方式。使用它存储网址和相关信息列 表,使用标签(Tag)对网址进行索引使网址 资源有序分类和索引,使网址及相关信息 的社会性分享成为可能。 网摘站点呈现出一种以知识分类的社群的 景象。
网络传播理论第五讲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1.0&2.0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1.0&2.0
问题:
1、哪些web2.0你曾经体验过? 哪些web2.0你曾经体验过? web2.0你曾经体验过 2、web2.0和1.0的区别是什么 web2.0和1.0的区别是什么 ?
Web 2.0
平等 交互 去中心化
Web1.0是什么?
Wiki 百科全书
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 Wiki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由网友自发维 Wiki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由网友自发维 护的网络大百科全书, 护的网络大百科全书,这个大百科全书 由网友自发编辑并修改内容, 由网友自发编辑并修改内容,每个人既 可以是某个词条的读者, 可以是某个词条的读者,又可以是这个 词条的编撰者, 词条的编撰者,读者和编辑的界限在 Wiki中被模糊了 中被模糊了。 Wiki中被模糊了。
四、web1.0的合流同时,还形成了主营与兼 web1.0的合流同时,还形成了主营与兼 的合流同时 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新浪 网易
什么是web2.0?
请看视频 尚无明确定义 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 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 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 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 容的制造者。
Web2.0与1.0的区别
核心理念 Web2.0:用户可读写、个性化服 务、社会互联、以人为本;草 根文化、长尾理论、六度分隔 ; Web1.0:用户只是浏览者、以 内容为中心、广播化;精英文 化
典型应用 Web2.0:Blog、 Wiki、 RSS 、 Tag 、SNS、Tracback Web1.0:新闻发布;信息黄页; 信息搜索
SNS
SNS——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Sof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 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 ,扩展自己的人脉。 下班网 口碑网 八界网 开心网
若邻网访谈
P2P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 以归入P2P的行列。即时讯息系统譬如 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 的Q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