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一、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二、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白勺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三、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

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观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7分)答:四、结客少年场行孔绍安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

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

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

②燕将警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

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比喻飘零无定。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结客少年本事的高超。

“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结客少年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

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写的是结客少年的境遇,不包含其他情感。

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2)请简要分析“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的妙处。

(6分)五、虞美人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六、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燕民,周雅③何曾专荚。

【注】①晋师胜淝上: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

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③周雅:《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此处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燕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6分)答:七、《后出塞五首(其二)》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

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

”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

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2)这首诗,勾画出哪几个军旅生活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一、(1)B3分、D2分、E1分【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结合”。

】(2)首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二、(1)CE【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字和“悲”字形成对比。

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

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

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门发,表达丁韶光易逝的愁苦。

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三、(1)AD【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

D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四、(1)CD【C项不是“正面”而是侧面。

D项“不包含其他情感”分析不当,还包含对朝廷不能重用结客少年的不平。

】(2)“转蓬飞不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结客少年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冰河结未流”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结客少年的运气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

五、(1)C.(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2)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