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

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

目录1设计方案 (1)2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1)已知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步骤 (2)带宽的确定: (2)输送带宽度的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圆周驱动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阻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特种阻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加特种阻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倾斜阻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动功率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动轴功率(A电动机功率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送带张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送带不打滑条件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送带下垂度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特性点张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动滚筒、改向滚筒合张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动滚筒合张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改向滚筒合张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选滚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动滚筒最大扭矩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拉紧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绳芯输送带强度校核计算 (18)3技术可行性分析 (18)4经济可行性分析 (19)5结论 (20)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1、设计方案将现主平硐延伸与一水平皮带下山相连,在二水平皮带下山机头重新布置一条运输联络巷与一水平皮带下山搭接。

平硐、一水平皮带下山采用一条皮带,取消了原二水平皮带运输斜巷、+340煤仓、+347煤仓、+489煤仓。

改造后巷道全长1783m,其中平硐+4‰,1111m,下山°,672米。

1-1皮带改造后示意图2、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已知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应具有下列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资料(1)物料的名称和输送能力:(2)物料的性质:粒度大小,最大粒度和粗度组成情况;堆积密度;动堆积角、静堆积角,温度、湿度、粒度和磨损性等。

(3)工作环境、露天、室内、干燥、潮湿和灰尘多少等;(4)卸料方式和卸料装置形式;(5)给料点数目和位置;(6)输送机布置形式和尺寸,即输送机系统(单机或多机)综合布置形式、地形条件和供电情况。

输送距离、上运或下运、提升高度、最大倾角等;(7)装置布置形式,是否需要设置制动器。

原始参数和工作条件(1)输送物料:煤(2)物料特性:1)块度:0~300mm2)散装密度:3m3)在输送带上堆积角:ρ=20°4)物料温度:<50℃(3)工作环境:井下(4)输送系统及相关尺寸:(1)运距:1783m(2)倾斜角:其中平硐β=0 1111m°,皮带下山°,672m。

β=0°(3)最大运量:700t/h(5)皮带采用双滚筒驱动,驱动滚筒围包角370° 初步确定输送机布置形式,如图2-1所示:图2-1 传动系统图计算步骤、带宽的确定:按给定的工作条件,取原煤的堆积角为20° 原煤的堆积密度按900 kg/3m输送机的工作倾角β=°带式输送机的最大运输能力计算公式为()式中:Q ——输送量()/h t ;v ——带速()/s m ;——物料堆积密度(3/kg m );在运行的输送带上物料的最大堆积面积,2mK----输送机的倾斜系数 带速选择原则:(1)输送量大、输送带较宽时,应选择较高的带速。

(2)较长的水平输送机,应选择较高的带速;输送机倾角愈大,输送距离愈短,则带速应愈低。

(3)物料易滚动、粒度大、磨琢性强的,或容易扬尘的以及环境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宜选用较低带速。

(4)一般用于给了或输送粉尘量大时,带速可取s~1m/s ;或根据物料特性和工艺要求决定。

(5)人工配料称重时,带速不应大于s 。

(6)采用犁式卸料器时,带速不宜超过s 。

k sv Q6 . 3(7)采用卸料车时,带速一般不宜超过s ;当输送细碎物料或小块料时,允许带速为s 。

(8)有计量秤时,带速应按自动计量秤的要求决定。

(9)输送成品物件时,带速一般小于s 。

带速与带宽、输送能力、物料性质、块度和输送机的线路倾角有关.当输送机向上运输时,倾角大,带速应低;下运时,带速更应低;水平运输时,可选择高带速.带速的确定还应考虑输送机卸料装置类型,当采用犁式卸料车时,带速不宜超过s.表查DT Ⅱ(A )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表2-1)(此后凡未注明均为该书)得k= 按给定的工作条件,取原煤的堆积角为20°; 原煤的堆积密度为900kg/3m ;考虑上山运输工作条件取带速为s;将个参数值代入上式, 可得到为保证给顶的运输能力,带上必须具有的的截面积20.09503.6 3.6900 2.50.91Q QS m vk ρ===⨯⨯⨯表2-2查表2-2, 1000 mm 的输送带上允许物料堆积的横断面积为2m ,此值大于计算所需要的堆积横断面积,据此选用宽度为1000mm 的输送带能满足要求。

经如上计算,初选带宽B=1000mm,3150型钢丝绳芯输送带输送带。

技术规格:表2-3 St3150型钢丝绳芯输送带输送带 输送大块散状物料的输送机,需要按()式核算,再查表2-42200B α≥+ () 式中α——最大粒度,mm 。

表故,输送带宽满足输送要求。

圆周驱动力 计算公式1)所有长度(包括L 〈80m 〉)传动滚筒上所需圆周驱动力U F 为输送机所有阻力之和,可用式()计算:12U H N S S St F F F F F F =++++ ()式中H F ——主要阻力,N ;N F ——附加阻力,N ; 1S F ——特种主要阻力,N ; 2S F ——特种附加阻力,N ;St F ——倾斜阻力,N 。

五种阻力中,H F 、N F 是所有输送机都有的,其他三类阻力,根据输送机类型及附件装设情况定,由设计者选择。

2)80L m ≥对机长大于80m 的带式输送机,附加阻力N F 明显的小于主要阻力,可用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不会出现严重错误。

为此引入系数C 作简化计算,则公式变为下面的形式:12U H S S St F CF F F F =+++ ()式中C ——与输送机长度有关的系数,在机长大于80m 时,可按式()计算,或从表查取L L C L += () 式中0L ——附加长度,一般在70m 到100m 之间;——系数,不小于。

C 查〈〈DT Ⅱ(A )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表3-5 既本说明书表2-5 表2-5系数C输送机的主要阻力H F 是物料及输送带移动和承载分支及回程分支托辊旋转所产生阻力的总和。

可用式()计算:[(2)cos ]H RO RU B G F fLg q q q q δ=+++ ()式中f ——模拟摩擦系数,根据工作条件及制造安装水平决定,一般可按表查取。

L ——输送机长度(头尾滚筒中心距),m ; g ——重力加速度; 初步选定托辊:表表上托辊间距0a =,下托辊间距u a =3m ,上托辊槽角35°,下托辊槽角0°RO q ——承载分支托辊组每米长度旋转部分重量,kg/m ,用式()计算1RO G q a =() 其中1G ——承载分支每组托辊旋转部分重量,kg ;0a ——承载分支托辊间距,m ;托辊已经选好,知 112.21G kg =计算:10RO G q a ==12.211.2= kg/m RU q ——回程分支托辊组每米长度旋转部分质量,kg/m ,用式()计算: 2RU UG q a =() 其中2G ——回程分支每组托辊旋转部分质量U a ——回程分支托辊间距,m ;210.43G =kg计算:2RU U G q a ==10.433=m G q ——每米长度输送物料质量3.6mG I Q q υυ===70077.783.6 2.5=⨯kg/mB q ——每米长度输送带质量,kg/m ,B q =42kg/m1[(2)cos ]H RO RU B G F fLg q q q q δ=+++=×1111××[++(2×42+)×cos0°]+ ×672××[++(2×42+)×°]=57303+33902=91205Nf 运行阻力系数f 值应根据表2-8选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