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 内容 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 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大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于
方案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玻璃管 细沙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 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 哪些信息? 点燃 S+O2 SO2 Fe+CuSO4 Cu + FeSO4 △ CuO+H2 Cu+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4P+ 5O2
点燃
2P2O5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化学方程式怎么读?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 3、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2 H2O 36
通电
↑ ↑ 2 H2 + O2 4 32
①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 和氧气。 ②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能生成4份质 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③表示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反 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 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明了: ①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参加反应的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 间的质量比,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 子质量)来表示。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二个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物质粒子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二个可能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 ” 和
“ 反应条件 ”
点燃
“ 生成 ”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物
C + O2
点燃
生成物
CO2
C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 的总 质量 呢?
宏观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参 加 化 学 反 应 前 后
微观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元素种类 六 元素质量 不 物质的总质量 变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分 子 个 数 可 能 发 生 改 变
注意观察: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现象: 气球先鼓起后瘪掉,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天平仍保持平衡。
点燃 五氧化二磷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总 和 m(P)+实验中 )= m(P2O5) m(O2 实验前 实验后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水分子
H
H H
O
O
氢分子
H H H
O
H H
O
氧分子
水分子
H
氢分子
H
H
氧分子 O O
O
H H H
O
H
H H
H H
O
H
O
2H2O
===
通电
2H2
+
O2
水通电微观过程:
通电
+ 氧 原 子 氢 原 子 氧 分 子
+
水 分 子
氢 分 子
从分子和原子观点来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 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 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 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
方案2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 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方 案 2
铁钉放入
硫酸铜溶液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实验现象: 天平平衡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
Fe + CuSO4
铜+硫酸亚铁
Cu + FeSO4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m(Fe)+ m(CuSO4) = m(FeSO4) + m(Cu)
质量守恒定律(见书P91)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 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 + O 2
H2O
通电
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
O2
点燃
CO2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做化学方程式。
C
O
O
点燃
O
C
O
C
12 12
+
O2
16×2 32
CO2
12+16×2 44
: :
: :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 + O2
点燃
CO 2
(1)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 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 氧化碳 (3)微观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 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