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就业形势工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二八原则,工作占据了一个人一生80%的时间,所以工作时间是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愉快更加称心如意才会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而你所获得的工作与当下的就业形势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应该有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地看待就业形势。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关注过最近非常热论的新闻,一个大学生饿死家中。
惊讶、不解、惋惜这是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的感觉。
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去工作,没有经济收入的他,懒惰的他最终饿死家中。
或许这只属于他的个人问题,但是在现在也有很多的啃老族,他们也是一样不愿意去工作,因为竞争激烈找不到好的工作。
满意的工作确实不容易找到,但这不应该成为他们不去工作的借口。
所以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个大学生林立的时代,作为一个只是大专学历的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地看待就业形势。
本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大学应该如何看待就业形势的理解。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岗位增加少毕业学生增多: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高校的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快速上升,但工作的岗位增加的速度远远不及毕业生的增加数量。
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
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薪酬低:市场只给1700元/月。
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
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缺经验: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
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
很多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
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就业形势
了解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形势: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
毕业生求职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从微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经过四年学习的大学生在毕业时,社会需求和当年入学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
每个毕业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每一位毕业生都要把握好机遇,争取迈好这第一步。
那么,如何迈好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面临的就业形势。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
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的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紧张。
因此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太高,即使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位于不败,并获得理想的职业。
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就象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毕业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
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方法有: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避免从众心理、避免理想主义、克服依赖心理。
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措施去应对这种就业形势,以便更好地就业,更加好地生活。
作为一个大专的在校生,我在很多硬件方面就输给了很多人,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也随处可见,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以便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
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认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一些看法。
树立就业再择业就业观念:有良好的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心态。
才能很好地就业。
我们应该先就业再择业,有长远的目光;多渠道就业的观念。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际的工作经验:现在的大学基本上都要求在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很多的学生也只是应学校要求只在寒暑假时参加固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其他时间只是在学校过着颓废的生活,每天只是上网、打游戏等等。
但是大多数的企业都要求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我们应该在在学校期间,课余时间多做兼职增加工作经验。
多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种其他的活动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好方法,因为学校有大量的活动在期间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很多学生在学校上课只是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
但是企业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没有专业技能这样跟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又有何区别。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多涉猎专业相关知识:仅仅学习专业知识不够的,还需要学习一些与业相关的其他知识,这样才会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面对多变的就业形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悲观、有人乐观。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有良好的心态去就业,不悲观也不满目乐观,而应用理性的逻辑去分析,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
在学期间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