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康巴什区初中毕业升学第二次模拟试题 语 文 考生须知: 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8页,三大版块,27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1. 填空。
(每空1分,共12分) (1)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2)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3)《三峡》结尾引用渔歌谣“ , ”来表现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6)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古人的高贵心灵,博大胸怀常常令人感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 ”;文天祥忠心感天动地,“人生自古谁无死? ”。
(7)“生活虽然可能会荆棘满地,但仍然不能阻止你一路高歌。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这句台词,充满对生活不懈的追求,与此意思相近的古诗句是 , 。
(8)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雪》) 2.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左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3)题。
(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 体(字体),其中“武”字第 笔的“(斜钩)”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分)(2)《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醴”字,读作: 部首是: (1分)(3)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2分)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C.这篇新闻稿再发不出去,就要成明日黄花,到时肯定没有人会看。
D .本届主持人大赛上,3号选手的衣服美轮美奂,令许多人眼睛为之一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 (2)题。
(共4分) ①从固定电话的出现,到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再到现在。
人们对手机类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几乎时刻也离不开,由此衍生出一个新词——屏奴。
②越来越多的人们擅长人机交流,而不是人际交流。
③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但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
④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加强现实沟通,是新一代年轻人应遵循的生活方式。
⑤这使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逐渐变弱了。
⑥所以,我们呼吁: 。
(1)将文段中的②③④⑤句重新排序,使文段语意连贯,语序得当。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为( )(2分) A .④②⑤③ B.③②⑤④ C. ⑤②③④ D.③⑤②④ (2)把文段中的①和⑥句补充完整。
(2分) ① ⑥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B.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对纯真童心的歌颂、对美好自然的礼赞及对人生意义的感悟。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小说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和仆人康塞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让读者获得许多海洋生物知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前苏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
7. 综合性学习活动(3分)⑴ 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2分)一年秋天,鄂尔多斯市文联组织青年作者到赤峰采风。
诗人振江看到满山红叶似火,触景生情,吟出一个上联:赤峰红叶浓叶红峰赤。
然后让大家对下联,一时间无人能对。
大家都说太难了,下联也要含有一个地名,还要符合从头读或从尾读内容完全一样,而且“叶红”与“峰赤”还得是因果关系。
振江自己也没有对出。
第二年夏天,振江到青岛旅游,看到青岛到处都是绿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去年吟出的上联来,触景成句,对出了下联:。
⑵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是我国传统节日、时令、季节的特定称谓,请你从中任选择一个,指明其在农历中所代表的具体时间。
(1分)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谷雨节中;夏雨,宜于夏季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秋雨,宜于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选词:时间:阅读(40分)阅读记叙文,完成8—12题。
(共10分)如烟世事笔墨挽冯骥才如果你一生一直去掏自己的心,拿它写出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来,最后你以为把自己掏空了,可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都跑到你的书里,你的书就是你。
我花甲之年写了一首《笔墨歌》,歌曰:笔墨伴我一甲子,谁言劳心又劳神。
墨自含情亦含爱,笔乃有骨也有魂。
如烟世事笔下挽,似水时光墨中存。
我书我画我文章,笔墨处处皆我人。
那时,我就想编一部自己的书,不是一般意义的文集,而是通过编这部书梳理和总结自己,用这部书体现自己。
但如果那时我动手编了,今天一定后悔,因为我自花甲之后才启动了对全国民间文化遗产和古村落的抢救,为此写下近百万字的激扬文字。
没有这十多年来充满磨砺的人生,就无法完成一个更全面和完整的自己。
于是,今天可以编这样一部书了,虽然我仍然没有辍笔,却很想梳理和总结一下自己了。
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看明白自己?大前年,我七十岁整,在北京画院举办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展览,题目叫作《四驾马车》,将我在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四个领域的所作所为,以成果的方式一并展示出来。
同时出版了一部大型图集——《生命经纬》,用一千余张图片,见证我近一生在四个领域所倾尽的心力。
然而,我还不满足,还需要以文字为主的书籍方式对自己再做整理与总结。
因为,我的第一表达方式是文字。
我相信,只有文字才是最深刻的,只有文字可以精确地刻画思想,只有自己的文字才是自己生命的文献。
所以,这部书主要是用自己所写的文字,表达我在文学、文化遗产保护、绘画及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思考、感受、发现、想象、价值观,以及思想立场;自然还有各种体裁各类文本的文学创作。
在绘画方面,由于不能用文字代言,则专用一卷,让绘画自己说明自己。
几十年里,我一直在几个领域齐头并进。
虽然某一时期——数月或数年,我生命的重心看似驻足于某个领域内,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淡漠了对其他领域的关注。
当一个人具备某一种艺术的素质,就会对于事物的这方面多一份敏感。
比如绘画的人对色彩、光线和形象的敏感,比如写作的人对于个性细节、思想与心灵的敏感。
他身上好像有这方面信息的接收系统,有意和无意之间都在工作,与写与不写、画或不画无关;笔不在写心在写,笔不在画心在画。
只要写作和绘画不是职业,就不会中断。
为此,我一直在这几个领域来回穿梭,只有这样才是我自己——充分和真实的自己。
于是,编纂这部书对于自己,就有两种意义:一是梳理,一是总结。
所谓梳理,是将自己几个领域千头万绪的工作分开,理出时序与脉络,分清类别。
所谓总结,则是在梳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所写所画与所作所为进行再思考。
人无法改变昨天,但可以决定明天。
我前边还有不短的路,需要走得更清醒更自觉。
依照上边的想法,采用分卷方式来划清我的几个不同的领域。
首先是分作上下两部,上部诗文书画,下部文化保护;前者为个人创作,后者为社会事业。
上部三卷,两卷文学作品,一卷书画作品及其理论文字。
下部三卷,分别为近二十年在城市文化保护、民间文化抢救和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言论、文章、行动,以及大量的田野记录与田野散文。
至于我在教育上的所思所为,未设专卷。
今年是我的学院建院十周年,我将另行编写一部图文集进行整理和总结。
尚须说明的是,我一向重视图像的见证价值,甚至认为“珍贵的照片”等同于文献。
故而,将我人生、经历、事件、创作等各方面重要的照片,分别系列地插入各卷之中;不是作为插图,而是作为本书一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天性是个爱好与涉猎广泛、关切多多的人,这就给我总结自己时带来很大麻烦。
我常常羡慕那种单纯的作家或画家,活得简明纯粹,还可以用一生力气去挖一口深井,然而我却偏偏不肯那样活着,否则我不再是我,也没有了这部书。
当我把这部书整理出来,我竟说: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8.本文是作者为《冯骥才》这部著作写的总序,作者在“自序”中,交代了编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9.在自序中叙述自己在北京画院举办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展览和出版大型图集《生命经纬》的事情有什么作用?(1分)10.文章结尾“当我把这部书整理出来,我竟说: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联系全文,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11. 阅读下面文字,谈谈你对划横线词语的理解(2分)(1)于是,今天可以编这样一部书了,虽然我仍然没有辍笔,却很想梳理和总结一下自己了。
(2)尚须说明的是,我一向重视图像的见证价值,甚至认为“珍贵的照片”等同于文献。
12.这是一篇自序的文章,为什么要引用自己所作的《笔墨歌》?(2分)阅读说明文,完成13—16题(共10分)“望梅”能否止渴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
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
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
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
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
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