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技术

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技术

一、"WT-FG"生物法简介“WT-FG”生物法是近年来在我国推广应用的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它是联合使用“FG-12”和“WT-21”两项高科技产生在先进的生化反应池中产品强大的协同作用,使生化反应池中保持高活性微生物菌群绝对优势,这些针对水体污染物优势菌种和高浓度的微生物菌群,具有高效快速的生物降解性能,使水体中各类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

二、“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新工艺原理简述“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新工艺,是一种将微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的生物工程。

首先将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通过工业化设备分离提纯、繁殖浓缩、固化贮存。

应用时,针对污水中污染因子及浓度研究选择、降解性能最佳的优势微生物菌种菌群及所需数量,配制成高活性、高浓度多组合粉剂,让其休眠,保存备用。

使用时,首先将“FG21”液体助剂,均匀洒到污水水体中,通过循环喷水装置,促使污水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大于3mg/L,再将“激活”微生物投入污水水体中,微生物每15分钟一代,呈几何倍数繁殖,微生物分解繁殖中能分解出一种特性酶,这种特性酶将污染物包围,将污染物作为微生物食物源通过生化作用而将污染源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

当污水中污染物全部消除后,留下微小的无毒的细胞壁,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这种微生物可安全使用对人类和动植物都无害。

三、“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新工艺技术特点:1、“WT-12”为高活性、高浓度、高组合的微生物菌群。

它是针对不同的污水污染因子的种类和浓度,研制出不同的微生物菌群。

此菌群具有高浓度(10亿-60亿个/克)高组合(几-几百种/剂)粉状固体制剂,常温常压常湿下,可保存6年。

当使用时,将所有微生物菌群制剂投入水中被“激活”,再投入到被治理的水体中,它依靠一种特殊技术生存在生化反应池内,使生化反应池中始终存有大量而丰富高活性的微生物菌群,保证其处理速率和效率,并能随时根据水体中污染物种类和总量变化及时调节微生物种类和投加量。

保证运行效果高效稳定,实现处理后尾水达标排放。

2、“WT-12”菌剂,具有明显的耐冲击负荷性能。

对水体环境可变因素具有极佳的适应性。

3、“WT-12”菌剂产泥量极少,一般运行10个月左右,才处理一次,不需污泥回流,还可减少传统污泥处置系统设备投资,并降低污泥处置运行成本。

4、“FG-21”液体助剂,具有高效的使水体溶氧、充氧、增氧、释氧功能,动力消耗小,操作管理方便,对水体环境可变因素具有极好的适应性。

与其它曝气方式(鼓风、微孔曝气、表面曝气等)相比,其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显著降低。

5、“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工艺流程短、工程构筑物简单、占地少、设备少、投资省、操作管理简便、效益高、运行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廉,处理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6、“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后,尾水稍加净化处理,可供工业用水。

开辟一条水资源重复利用的新途径。

7、“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整个过程中,无任何有毒化学品渗入。

所以,工艺中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少量无毒的硅、钙等细胞壁。

对人、动植物都安全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8、经“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后,水质清澈透明、无臭、无味,其中CODcr为19.7mg/L,BOD5为9mg/L达到国家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9、“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新技术,与其他同类方案相比较,工程设施少、投资省30%以上、占地少40%以上,运行费用低30%以上。

市政府财政投资建成污水处理厂承受能力可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费用低,财政补贴少。

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效果佳,改变市区景观环境具有很大优势。

在我国推广应用,仅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一项,可为国家节省资金数百亿元,年运行费用也可降低上百亿元,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更为可观。

“WT-FG”生物法治理污水技术是一项先进、可靠、经济、实用的新型高科技生物技术。

它是治理污水工程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WT-FG”生物法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治理污水的生物工程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及工业污水、发电厂、皮革厂、造纸厂、石油化工厂、制药厂、垃圾填埋厂渗透液等工业污水,以及被污染的河流和湖泊得到有效的治理。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后,地表水五类水质,治理后可达到IV类水质标准。

原污染河沟中沉淀污泥由原来40-60cm减少至7-10cm,污泥去除效果明显。

污水厂经“WT-FG”生物法处理后,排水水质符合(GB8 978-1996)一级标准。

沉淀池内没有污泥沉淀。

四、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当前国内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曝气法(常规活性污泥法)、AB法、氧化沟法、SBR法、A2/O法、A/O法、UNITANK法等这些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悬浮生物处理法。

现分述如下:(1)普通曝气法(常规活性污泥法):普通曝气法是出现最早的工艺,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因为处理效果好,污泥负荷高,池溶积小,电耗省,但普通曝气法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仅能满足BOD5、CODcr、SS三项出水指标。

(2)SBR法(序批式);一般由一组四池组成轮换进水、曝气、沉淀、撇水、静置,本工艺原本是原始处理方法,在现代技术中,可理解为厌氧(除磷)、好氧(去除BOD5及硝化)、缺氧(脱氮)、沉淀(去除SS)集于一座池子中,沉淀的污泥保留在池子中而省去污泥抽升回流工序。

该方法使用于水量、水质排放均匀的工业废水可省去调节池,节省投资。

但对大型污水处理厂没有优越性。

(3)氧化沟法:氧化沟实际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曝气渠道中不断的循环流动,又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

原始氧化沟属延时曝气,不设初次沉淀池,污水达到硝化阶段,污泥相应得到好氧处理,量少且熟化了,氧化沟用转刷表面曝气,管理简单。

原始氧化沟是间歇运转,60年代发展为连续运转,增设二次沉淀池的工艺,将曝气和沉淀分开,继而出现多种工艺。

近代又增加了DE式、DT式,增加了前置厌氧区和后置沉淀池、回流系统,具备了脱氮除磷功能,电耗较大,经常运转费用偏高。

(4)A2/O法:常用的脱氮除磷的工艺为A2/O(厌氧、缺氧、好氧)法。

磷在厌氧区释放,在好氧区吸收,达到除磷目的,污染物在好氧区被氧化降解,去除COD和BOD,同时在硝化菌作用下,有机氧转化的氨氮继转化为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含有硝酸氮的大量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

污泥回流,污泥处理工作量大,节能差。

(5)AB法:即吸附和生物降解两段生物处理法,一般不设初步沉淀池。

A段为高负荷的生物吸附阶段,即充分利用污水中的微生物(细菌),以生物吸附为主去除BOD,其运行状态是以较高的污泥负荷在较短的曝气时间内去除50%以上的有机物,B段则按常规性污泥法运行,污水经A段处理后,使进入B级的BOD浓度大幅度降低,不仅使达到硝化的时间大为缩短,从而减少了B段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减少工程造价。

常规AB法,TP去除率约50-70%,TN去除率约为30-40%,AB法适用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BOD值大约300-350mg/L。

(6)UNITANK法:此工艺是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一种新工艺。

特点是将曝气和沉淀组成一体的新工艺。

将池子分成若干格,首末两端交替曝气和沉淀。

该方法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

五、近几年,在我国推广应用的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WT-FG”生物法“WT-FG”生物法:是联合使用“WT-12”和“FG21”两项高科技产品,在现今的生化反应池中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使生化反应池中保持高活性微生物菌群绝对优势。

这些针对水体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微生物菌群具有强大的生物降解性能,使水体中各类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

“FG-21”高科技产品,投入生化反应池内,在简单喷洒回水系统协助下,使水体中溶解氧达到3mg/L以上(甚至达到过饱和浓度),并将激活的“WT-12”高浓度多组合菌群投入污水水体浓度,“WT-12”在生化反应池中,与“FG-21”协同作用,使“WT-12”高浓度多组合菌群产生强大的活性,可保持绝对优势,这些“WT-12”菌群针对水体污染物种类具有强大的生物降解性能,使水体中各类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

脱氮除磷,除BOD5、CODcr、SS都是由微生物专用菌种直接在生化反应池中将它们作为食物源消除。

污染消除后,不产生活性污泥,只留下极少量微小的无毒细胞壁。

六、污水处理厂尾水资源化利用“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工艺,其尾水除达标排放外,生产污泥量较少。

特别是“WT-12”微生物菌群和“FG-21”液体助剂,两项高科技产品,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可安全使用,对人类、动植物都无害。

将尾水稍加处理进一步净化后,可作为一种资源重复利用。

可将净化后的尾水,排入风景区人工湖。

一方面作为景观用水,美化城市环境。

二、可以养鱼,增加污水厂收入,支付治理费用等。

三、可作为市区植被、灌溉用水。

四、可作为市区周边农业灌溉用水。

五、可作为市区工业用水。

六、可进一步深处理作为生活用水。

七、污泥处理工艺选择“WT-FG”生物法处理污水工艺技术特点之一,是污水处理产泥量极少,不再设污泥消化系统,及污泥回流系统,而是直接经真空带式脱水,脱水后形成含水率为75%的固体,作有机垃圾堆肥,如不适用,则运出卫生填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