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胜利油田合同能源

胜利油田合同能源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合同能源管理(EMC)调查

在河口采油厂电力管理科副科长甄东胜眼中,要做的事情很多:全厂500多台高耗能变压器该治理了;许多电机也到点该淘汰了;而注水系统、输油系统、污水外输系统等等可以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问题在于,这都需要花钱。

钱从哪里来?上级部门能投资当然最好,但这个渠道已经越来越窄。厂里能挤出点来也好,可河口厂连续11年上产,全厂上下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打新井建产能需要投资,让人头疼的是稠油、特稠油区块上得越来越多,油稠得采出来拿刀切都切不烂,耗电格外多。措施上产当然也需要大把资金,而那些在地下埋头苦干了几十年的井筒情况也已经很糟了……节能技改,位置不够靠前。

既缺资金,又要技改,就在矛盾纠结时,合同能源管理(EMC)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借鸡下蛋”,即节能企业掏钱来完成改造,再从节约出的电费中收回投资。

试点:两条线路年可节约电费178万元

油田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河口采油厂大北三线、四线节能改造项目,2009年1月由技术监督处选定。之所以选择这两条线路,是因为它们很“干净”,没有私接乱挂和违规用电,而且很“单纯”,就是供大王北油田97口抽油机井生产用电。大王北油田是河口厂西北端一个低渗透滩海油田,年产量20多万吨,长期以来,“高耗能变压器多、高耗能电机多、功能缺失的控制柜多”的“三多”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油田。

技术检测中心作为权威第三方,对大北三线、四线的抽油机进行全面节能检测,结果显示:变压器、电动机的容量较大,负载率只有22%,属严重的“大马拉小车”,而且40台明令淘汰的变压器还在使用;电机的功率因数过低,平均只有0.39;抽油泵充满系数较低,小于0.4的有 51口。这些都使得设备高耗、低效、故障频发,亟待节能改造。

根据技术检测中心提供的方案,河口厂对两条线路实施节能改造,于2009年12月改造完毕。2010年的检测结果表明,两条线路改造

后,变压器容量节约一半还多,油井节电率达21.6%,超过15%的预期目标,两项合计每年可节约电费178万元。

项目改造需要资金430多万元,由双方选定的一家节能企业投资并施工。只需两年半,采油厂节约的资金就可支付全部改造成本。也就是说,河口厂没有花一分钱,只用两年半时间完成两条线路的节能改造,并开始享有每年178万元的节能收益。

优点:采油厂零投资、低风险

在大北三线、四线节能改造中,河口采油厂作为受益方,完全享受到EMC机制的好处,也就是零投资、低风险。表面上看,采油厂也是花了430多万元,但这是节能收益,与自己拿出430万元来投资节能改造是完全两回事。暂且不说采油厂有没有能力拿出这笔投资,就算有能力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EMC机制下,这笔资金则是有充分保证的,而且是分期付款,因为改造效果必须达到要求,节能企业才能从节约的电费中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花同样的钱,买到的服务不一样。如果是采油厂直接投资,买来的产品也就保修一年,EMC则将节能企业和采油厂一同绑了进来,两家至少在合同期内是利益共同体。EMC的合同期限一般是2年至3年,这期间产品出了任何问题,节能企业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这就要求节能企业所使用的技术必须是成熟的、新的、适用的,确保能用上,能用得住,还能用得好。尽管如此,但甄东胜还是不满足,采油厂最希望节能效果最大化,但节能收益高了,节能企业的投资回收期必然要变短,这恰恰又是采油厂不希望的,因为在投资回收期内,节能设备相当于租赁,节能企业

必须提供无偿维修服务,时间长对设备性能也是考验,当协议结束后,设备成了采油厂的,势必会增加维护工作量和成本。

虽然有些纠结,但EMC模式无疑要比采油厂直接投资效果好很多。让甄东胜更高兴的是,当初节能认定两条线每年可节电101万千瓦时,实际运行效果更好,年节电在120万千瓦时以上。

难点:计量与节能效果界定

实际效果好于预期,采油厂当然高兴,可万一低于设计呢?这就牵扯到EMC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计量与节能效果界定。这直接关乎采油厂节能技改的效果,也关乎节能企业是否能收回投资。

尽管大北三线、四线既“干净”又“单纯”,但计量并界定节能效果还是困难重重,这是油田生产企业的性质决定的。97口油井,每口井都不一样,每天也都不一样,比如一口井含水变化了、冲次变化了,提液量、耗电量也会变化,影响注水、输油系统也有变化。负责节能效果界定的技术检测中心首席专家闫敬东说,对每口井设置计量点进行完全意义上的精准计量当然可以做,但却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检测是门学问,不是简单地“过秤”,中心为此研究多种科学准确的测试方法,做了多套方案。最终,问题得到简单处理,选择大北三线、四线的出口电量——也就是给供电公司交费的口,作为计量基准。即使各方对计量方法达成一致,节能效果认定也颇费周折,谈判不下三个回合。采油厂方面最后召集合同、财务、纪委监察等科室的正职负责人,和技术检测中心、节能企业几家相关人员坐在一起,最终才确定一个科学合理、可信、有说服力,并且大家共同认可的节

能效果测试评价方案。

改变:不只是能耗,还有观念

以EMC模式改造大北两条线路,对甄东胜触动颇大。钱就放在那里,与其被动地多支付电费,不如拿出来搞优化,设备长期在节能状态运行。EMC机制改变的,绝不仅仅是能耗,更重要的是观念转变。河口厂义一注有台1000千伏安高压变频设备,有一次输出模块坏了,维修要60万元。按照传统思路,采油厂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要维修设备就必须使用维修资金,这块资金用完了就只能干着急。

甄东胜算账发现,使用这台设备年可节电100万千瓦时,电费是7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不维修也不优化,一年要多花70万元,反之则第一年有10万元效益,此后每年有70万元的效益,于是决定从电费里拿一块资金来维修,采油厂总成本其实是不变的,这只是基于可预见效益的成本支付。这种做法表面看来再平常不过,但要转变观念又谈何容易。60万元维修费和60万元电费有什么区别?只是人为贴上不同的标签罢了。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传统认为都是铁板一块,可打开思路后,在油田政策允许范围内其实都可以做到更好。再如,稠油井降黏可以加药,也可以使用电热杆,后者费用高,但药剂费又有限。去年4月,采油厂拿出部分电费对28口井实施加药降黏,分析发现,4月到10月,加药费用182万元,但停用电热杆节省电费却是360万元,总成本节约178万元。看到效果,今年河口厂将拿出390万元电费支持加药降黏,预计减少电热杆用电11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770万元,降本增效38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