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高三地理复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doc 12页)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练习广州47中学李月秀一、单项选择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回答。
1.下图正确反映济南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2.济南市空气质量预报“12日污染指数:4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原因最有可能是()A.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B.冷空气过境近地面大气出现逆温现象C.风力大D.城市多高大建筑,空气流动不通畅3.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4.下列有关地球对流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③对流运动显著④空气多作水平运动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大气中存在电离层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④⑥ D.③④⑤5.图3—5所示气候类型的特点是()A.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图3和雨季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20题。
6.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A.14时B.16时C.19时D.22时图8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
据图回答13-15题。
7.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8.关于P、Q、M、N 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图是: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C.P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9.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A.淮河进入汛期B.青海湖鸟岛有大量鸟类聚集C.南京昼短夜长D.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只顺风顺水图2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
回答16~17题。
10. 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A.2900 < R < 3000B.3400 < R < 3500C.3900 < R < 4000D.4400 < R < 450011. 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西南季风12.关于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13.藏南谷地的农作物病虫害比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得多。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A.海拔低,气温高B.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海拔高,气温低D.空气稀薄,太阳紫外线强14.美国中部地区与西欧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美国中部地区耕作业比西欧更发达,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两地的地形差异 B.两地的气候差异C.两地所处发展阶段不同D.两地生产经济条件差异右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回答16--1题15.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读下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7-9题。
16.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特有B.雨热同期C.盛夏伏旱D.冬雨夏干17.b地肯定位于A.北半球大陆东岸B.北半球大陆西岸C.南半球大陆东岸D.南半球大陆西岸18.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A.a—b—cB.b—c—aC.c—a—bD.c—b—a图12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风带表示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20.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B.我国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D.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图6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读图完成21-23题。
21.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地,水热条件最为优越B.乙地,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C.丙地,年降水量最少D.丁地,气温年较差最大22.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B.乙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D.丁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23.甲、乙、丙、丁四地气候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是A.甲、乙地B.乙、丙地C.丙、丁地D.甲、丁地图2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24.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A.甲B. 乙.C.丙D.丁25.关于图示甲、乙、内、丁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B.丙地晴朗,丁地阴雨C.甲地风力大于乙地D.丙、丁两地周围大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二、双选题:读右图,“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单位:hP)”。
回答 26~27题。
26.图中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A.P B.Q C.M D.N27.当P点气压长期控制我国时,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上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B.华北平原上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C.我国北方地区多风沙天气D.黄河流域有凌汛发生读下图,回答28~30题28.20世纪60年代后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持续增加B、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增加了5倍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29、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度以内D、近三十年来,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30、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读右图,回答31—33题。
丙①丁3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 )A.甲处受热膨胀上升B.甲处多锋面雨C.丁处冷缩下沉D.乙处气流辐散④②32.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B.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甲③乙C.我国河流普遍处于汛期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33.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有A.使所经过的海区的水温低于多年平均值B.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C.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的输送常态,使得气候变得异常D.使全球的降水总量增加,形成洪涝灾害34.下列地区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的是A.低纬度地区B.高纬度地区C.寒流经过的地区D.夏季的青藏高原读生态学家研究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时绘制的《生态气候图》。
根据《a地气候类型示意图》上所作的说明,分析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带的b、c两地的气候类型示意图并回答35—36题。
35.从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角度考虑,b、c两地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是A.b地为一年三熟,双季稻加冬作油菜B.b地为一年二熟,小麦复种花生或棉花C.c地为一年二熟,冬小麦复种玉米或谷子D.c地为一年二熟,春小麦、玉米与大豆隔年轮作36.能够减轻c地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A.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 B.跨流域调水来抵御伏旱C.修建水库来防洪抗旱 D.超采地下水来缓解春旱37.甲、乙两图中,处于相同位置的点是()A.①和b B.②和 a C.③和c D.④和d38.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A.④和a B.③和 d C.①和d D.④和c39.一气团从一山峰的西坡流向东坡如图所示、在经过甲、乙海拔相同的两地A.水汽含量甲地>乙地B.气温甲地=乙地C.水汽含量甲地<乙地D.气温甲地<乙地40.下列关于气候资源与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场应建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低的地方B.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的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C.铁路的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光照的强度和长短D.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海上航行受气候、气象条件的影响仍然很大我国北方地区近两三年来,沙尘天气日数呈增长趋势。
沙尘天气在气象学上按强度差异可划分为浮尘、扬尘和沙尘暴三个等级。
下图为1960年~2003年河北省西北部①②两地多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的逐月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25~26题。
41.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灾害的正确分析是A.冷锋活动频繁,大风日数较多是沙尘天气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B.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和加剧了沙尘天气C.提高北方城市植被覆盖率可有效抑制风沙活动,避免沙尘天气D.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多发生于春季42.①②两地发生沙尘天气时,大气中沙尘物质构成以外地沙尘居多,其沙尘来源地可能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柴达木盆地南极和北极都是地球上酷寒的地区,科学家在南极测到了-94.5℃的气温,而北极最低温度只有-68.5℃,南极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寒极。
据此回答21~11题。
43、南北两极最低气温出现差别的原因,正确的是A、两极冬季离太阳的远近不同B、两极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C、人类活动对两极的影响程度不同D、两极的太阳高度不同读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登陆示意图,回答44-45题:44、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沿海风暴潮强度的是()A、适逢天文大潮前后B、我国正盛行东南季风C、洋流和地转偏向力D、沿海珊瑚礁和红树林45、下列关于图中代号所示半径附近风力或天气状况说法可能的是()A、①处中心风力最小B、②处附近风力最大C、③处附件降水最少D、④处附近降水最多三、综合题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最近100年来世界海平面变化图。
材料二: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据预测:大约到2080年,冬季将彻底从欧洲消失。
近13年来,我国长江源头冰川年均退缩57米,冰川退缩的速度加快了。
根据沱沱河气象站的资料:5年来,这里的平均气温由原来的-4℃上升到-2.8℃(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100年来世界气温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4分)(3)根据地理要素的关联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分别带来什么影响?(3分)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下列4幅图中,表示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
(2).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A.受海洋影响大B.受暖流影响大C.受地形因素影响大D.受季风环流影响大(3).上图中A、B、C3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